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翀,原名汉冲,字其鸾,自号丹山居士,又号烟桥老人、七十二峰山(老)人,广东佛山南海镇涌堡烟桥乡人,清嘉庆十四年生,生活于1809-1884年间(一说1807-1883年,此处据家谱"光绪十年闰五月卒,年七十有六"),传世作品中有晚至1884年之作. 据《(宣统)南海县志》卷21载,何翀年幼时"家贫,年十二始入塾,读书九阅月,即辞家至会城学画纱灯.性灵敏,承师指授,自有妙悟.时画师有善画美人称苏美人者过,见其落笔飞动,立视久之,因赞其笔法超妙,惜以所学屈其才,属令从学,转告其师,师许之.  相似文献   

2.
苏六朋,字枕琴,广东顺德勒流南水村人,清嘉庆至光绪初年(1791-1875年)间人,具体生卒年有四说,一作(1791-1862年),或作(1798-1875年),或(1798-1862年),或(17967-18617年)。其号众多,有的从其名或字得之,如"怎  相似文献   

3.
<奉使琉球诗>附词一卷,徐葆光撰.徐葆光,字亮直,号澄齐,别号二友老人,江苏长洲人.康熙十年(1671)生.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康熙五十七年任琉球副使.  相似文献   

4.
郭朴     
郭朴,字质夫,号东野先生。明代安阳人。生于正德六年(1511),卒于万历二十一年(1595),谥文简。嘉靖十四年(1555)进士。嘉靖、隆庆之际,官至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内阁大学士称“阁老”,郭朴被人称为“郭阁老”。  相似文献   

5.
《全清词·顺康卷》失收词集补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砚卢诗》一卷,朱之俊撰。之俊,字擢秀,号砚庐,山西汾阳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国子监司业,入清官侍读,后辞官归家。此集卷末收《卜算子》词二首。今存康熙三十七年(1698)汾阳朱氏刻本,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十六册。《击铁集》十卷,薛敬孟撰。敬孟,字子熙,号勉庵,福建福州人。生于天启年间,入清绝意仕进,设帐躬耕以自养。此集卷十收词九十四首。今存康熙刻本,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二十册。《南诗稿》二十四卷,潘高撰。高,字孟升,号鹤江,江苏金坛人。生于天启四年(1624),约卒于康熙十七年(1678)。诸生,受知于钱谦…  相似文献   

6.
李承箕(1452-1505),字世卿,号大压居士,湖北嘉鱼人,著有《大压李先生集》二十卷.作为陈献章门下几大弟子之一,在当时是颇引人注目的人物.从学陈献章后,李承箕又与其兄李承芳(字茂卿,号东峤居士,著有《东峤先生集》十五卷)归隐讲学于黄公山,被时人并称为"嘉鱼二李".  相似文献   

7.
<正>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者,著名的进步思想家、革新家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船山,湖南衡阳人,因晚年定居在衡阳石船山麓,故后人称他为船山先生。  相似文献   

8.
赖际熙(1865-1937年),字焕文,号荔坨,广东增城市(现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人.传说其祖父道光癸卯年(1853年)葬于广州郊外龙洞一座小山坡时,曾有相上预言60年后此家当出贵人,并刻写入墓碑铭文.此后12年,赖际熙出生,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攻读于广东广雅书院.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试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年正是癸卯年.后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总纂.  相似文献   

9.
苏仁山(1814-1850年,或说1821-1861年),原名长春,字静甫,号菩提再生身者魜潺,更自署岭南道人、教圃、夤珊、寿庄、靖虎、栖霞、菩堤、七祖、祝融、再生尊者、杏坛居士、顺德砚农等.出生于广东顺德县杏坛马齐乡,在兄弟六人中排行老大,父亲苏引寿善书法,仁山自幼在其指导下习字读书,并利用《芥子园画传》临摹画法. 苏仁山资质聪颖,自题的《仿文衡山图》记述:"四龄,父教以区正叔《三字经》……五龄六龄,嗜写字,遇门墙垣壁无不学书.七龄八龄,能画山水、景物.题句颇能道说景中意.九龄,出馆就传受经,日授经书数过,不暇计画.十龄十一龄,间以学诵之余及画.  相似文献   

10.
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一书(以前简称蔡著),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在2004年10月出版,全书22万字,凝集了他近十年间红学研究的心得.  相似文献   

11.
清末收藏家和古文字学家陈介祺先生(1813—1884年,字寿卿,号篮斋,山东潍县人,道光二十年进土,官编修、侍读学士)编印的《十钟山房印举》卷一·三七,有一方阳文小印玺,上有四个字(见右下图,据涵芬楼影印本复印),陈介祺释为:“肖賹夫句”。比玺又见于罗福颐的《古玺汇编》及吴式芬的《双虞壶斋印存》,罗福颐亦释为“肖隘夫句”。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方古玺到底是什么时代、什么人的印玺?陈介祺等都没有说,本文试为释之。  相似文献   

12.
曹典球,字耔谷,号猛庵,湖南省长沙县人,生于1877年7月29日.曹典球早年参加了戊戌维新运动,后又参加北伐战争,积极投身革命.26岁起开始从事教育事业,数十年孜孜不倦,成绩卓著,闻名于湖南教育界.  相似文献   

13.
陈乔森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一说生于1835年),卒于光 绪三十一年(1905年),原籍广东雷州府遂溪县,后定居雷州城,原名陈桂林,字一山,一字木公,又号逸山、颐山,与陈文玉(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瑸(或作"膑",清代清廉中之卓绝者)、陈昌齐(清代翰林院编修)等合称雷州半岛"四陈"名人.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光绪三年十月(1877年11月),随中国第一位驻日公使何如璋出使日本。这段经历对黄遵宪维新变法政治思想的形成与确立及诗歌创作发生了深刻影响。光绪八年(1882)春,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这一时期确定了坚持渐进主义、以立宪为归宿的政治思想并坚持了一生。  相似文献   

15.
赵铁山先生是清代光绪以后,随着崇尚“碑学”的潮流而崛起的华北地区颇享盛名的书法家之一.铁山,名昌燮,号汉持,亦用惕三、错铁、省斋等字.山西太谷人。清宣统己酉拨贡.生于1877年,(光绪丁丑正月十二日),卒于1945  相似文献   

16.
王绍曾先生,字介人,号介庵,江苏省江阴市人,1910年(宣统二年)生,1927年以同等学历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国专为国学大师唐文治创办,唐氏自任校长,延请名师朱文熊、钱基博、陈柱、陈衍、顾实、冯振、陈天倪等授课,一时人才如唐兰、王蘧常、吴其昌、蒋天枢、钱仲联、吴则虞、朱星、周振甫、冯其庸等,皆出国专,蔚为海内名校.王绍曾先生在校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以优异成绩毕业.1930年,因唐文治校长之介,人上海商务印书馆校史处,协助海盐张元济先生从事《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工作,从此终生受张氏影响,走上古籍整理研究之路.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飞机轰炸上海闸北,商务印书馆被炸,被迫停业.王绍曾先生离开上海,回到母校无锡国专,接替蒋天枢先生任图书馆主任.时蒋天枢先生考入清华研究院,准备北上.在国专图书馆期间,王绍曾先生撰写并发表了著名的《二十四史版本沿革考》(《国专月刊》第1卷1-4期连载,1934年)、《史通引书考初稿绪论》(1935年《国风半月刊》第六卷1-2期合刊)等一批重要论文.  相似文献   

17.
朱次琦(1807—1881)字浩虔,一字子襄,号稚圭,广东南海九江乡人,世称“九江先生”.早岁就读广州越华、羊城两书院.道光十七年(1837)中举人,二十七年成进士.咸丰二年(1852)奉诏出使蒙古.同年秋,知襄陵县事,在任上兴利除弊,深受百姓爱戴.次年春去官归里,讲学于礼山草堂凡二十余年.粤督阮元屡聘主讲学海堂,均辞不就.光绪七年(1881)获授五品卿衔,旋卒,终年七十五岁.一生治学,主明理达用,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硕德高行,博极群书,其品诣学术,在涑水(司马光)、东莱(吕祖谦)之间,与国朝亭林(顾炎武)、船山(王夫之)为近,而德器过之”.①著有《国朝名臣言行录》等,门人辑有《朱九江先生集》,学海堂刊有《是汝师斋遗诗》一卷.  相似文献   

18.
人们简介     
《青海社会科学》2008,(5):F0002-F0002
王登昌,男,汉族,字绍毅,号河湟一人,青海省书协会员、青海昆仑书画院书法师。1973年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自幼酷爱书画,7岁就在家父严格要求之下学习楷书,15岁师从牛子文先生,17岁入王云先生门下。  相似文献   

19.
吕本中,字居仁,号紫微,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世称东莱先生,是“江西诗派”发展期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由于诗人经历了北宋末南宋初纷乱剧烈的社会动荡,其诗作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比他的前辈诗人表现得更为强烈。从现存《东莱先生诗集》20卷(计1157首)、《外集》3卷(计175首)的全部诗作来看,题材相当广泛,或记叙重大事件,或刻画人  相似文献   

20.
我对於陆侃如冯沅君两用生所著中国文学史稿,现在只提出两点意见: (一)中国文学史稿讲商代文学只讲甲骨卜辞和殷代金文,而不讲尚书巾盘庚等篇。他们的理由是“尚书中的……商书事实上还是後代人写的或追记的。”(文史哲1954年7期)抱有这种看法的,不只陆冯两位先生,还有些人认为甲骨卜辞和殷代金文篇幅都很短,最多不过几十个字,而盘庚三为每篇都有几百个字(盘庚上篇578字),因而怀疑盘庚是後人追记或修改。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大有问题。1.卜辞是刻在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