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达开之参加革命,是洪秀全、冯云山慕他的名,前去拜访,邀请他共图大事的。此事在太平军中传为美谈,被比之为刘关张亲访诸葛亮。对于此事,史料中有记载,如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卢(贤拔),  相似文献   

2.
一 关于石达开天京出走的原因,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石达开是被洪秀全“逼”走的。“所谓‘逼’也者,非死即走耳!”洪秀全不仅“逐步夺石达开的权,而且策划杀害石达开。”所以“石达开离开天京以免杀身之祸,是情有可原的。”这就是说石达开不被“逼”走,就要被杀。对此,我不敢苟同,理由是: 第一,持这一观点的同志所凭依据有三:一是石达开出走《布告》中的“疑多将图害”句和《石达开自述》中所说的“洪秀全……疑心达开,有一并谋害之意”;二是《李秀成自  相似文献   

3.
一八五三年,石达开在安庆改变过杨秀清制定的制度,事见《金陵癸甲纪事略》: 癸丑五月,安庆再陷。秋,东“贼”命翼“贼”往守,翼“贼”稍易东“贼”苛制,皖民少受害,东“贼”惧其得皖人心,[急]趣之归。此事近来一直被当作说明石达开和杨秀清有路线分歧的证据。确实,“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石达开如果反对他的设施,当然说明石达开有问题,因此,探索一下这不愉快的“安庆事件”的真相就完全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是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他的英名,永传后世。但是,他的小名却很少为人所知。民国《贵县志·卷十六·石达开传》记载:“阿德,其乳名也。”又:“父诫之日:阿德!是何足好?汝宜勤研制艺,庶掇  相似文献   

5.
李根源     
李根源,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1879年6月6日生于云南省腾冲九保,先世是山东益都人。李根源的父亲李大茂,字蔚然,世居腾冲九保右安街。李根源六岁时,跟随祖母学《三字经》、《百家姓》等书。七岁时,父亲教他读《出师表》、《正气歌》、《朱柏卢治家格言》。八岁以后,在家乡读私塾,老师杜子涛常给他讲太平天国石达开的故事,称赞:“石达开死事最壮烈。”这给李根源很深的印象,他后来回忆说:“惜其时根源幼无知,不能笔记。”十三岁时,清政府“驻英大臣薛福成之参赞姚文栋、馆员黄致尧两公自缅甸来,抵九保”,找李大茂了解边地情况,李大茂讲述“木邦、猛密事及猛卯、陇川管地被侵  相似文献   

6.
罗尔纲先生著《太平天国史稿·卷二十二·石达开传》中照录了石达开离京时向太平天国军民表白自己态度的五言告示。其中有这样四句:“用是自奋励,出师再表真,力酬上帝徒,勉报主恩仁。”这个五言告示,当时在多处出现,辗转传抄,字句颇有出入,在此文中,笔者不拟对其他字句出入进行探讨,只想指出一个问题,即第三句是“力酬上帝德”而非“力酬上帝徒”。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简又文在他的巨著《太平天国全史》和《太平天国典制通考》的导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理论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说:“我遍寻一切可能有的史料,找不到太平天国内有任何资产的或无产的阶级性质或意识之存在。不知他们究竟如何能断定这(按:指太平天国)是‘阶级斗争’?”“岂以其太平军兵员多农民出身,遂称之为农民革命乎?然攻灭太平军之反革命的湘军兵员又何尝不是湘乡一带之农民?分明是农民打农民也。何况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等辈皆当时的特大地主乎?”“又如他们的思想和建设仍是传统的封建的,不过以封建代封建罢。这又奚能说他们是‘反封建’?”简又文研究太平天国史半个世纪,把他这些观点不断发挥和宣传,至今仍有颇大影响,值得讨论和辩释。  相似文献   

8.
李白《妾薄命》一诗中,有“昔作芙蓉花,令为断肠草”句。清人王琦编注《李太白全集》时,认为“揆之取义,‘断肠’不若‘断根’之当也”。因此在他编注的《李太白全集》中,这两句诗作“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一作‘素秋’)草”。后人据王琦的本子编选的《李白诗选》之类的选本,多袭用这两句。这两种说法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有很大差异。“断根草”可以泛指一切断了根的草,而“断肠草”却指一种专门的草。为了弄清到底是“断肠草”还是“断根草”的问题,我们不妨对“断肠草”作一小考证。什么是“断肠草”?据陶景宏《仙方注》说:“断肠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花。”这是第一种说法,邓之诚在《骨董琐记全编》中也引证了这一说法,但他指出:“断肠草即指罂粟言。知其流入中土已久,盖远在六朝之际矣。”这当是第二种说法。第三种说法认为“断肠草”即“钩吻”,《本草纲目·草部六》载:“[钩吻]广人谓之胡  相似文献   

9.
台湾学人江兆申先生所著之《文征明与苏州画坛》中介绍苏州名人王祥时谓 :“父著 ,善医 ,富收藏 ,与祝允明有瓜葛亲 ,所来往皆一时名人。唐寅曾为之两作款鹤图。”(台北《故宫丛刊》甲种之四 ,1 977年 1月第一版 ,六十二页 )同文中又在记叙唐寅《款鹤图》时云 :“(款鹤 )名著 ,乃王祥之父。”(同上 ,四十一页 )江先生在文中认为王祥之父名讳为“王著” ,其与祝允明的关系只是“瓜葛亲” ,其资料据称来自唐寅《款鹤图》卷后谢希曾题跋 :“款鹤名著 ,精医术 ,与枝山为姻亲 ,而与六如友善。”(此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江先生此论对王款鹤的一些…  相似文献   

10.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家,是革命事业的缔造者之一。关于他一生的革命活动,史学家对它存在着不同的评价。这里仅就他在杨韦事变后远征出走以及分裂、投降等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有些人不具体分析石达开之所以出走的真实原因和他远征的目的,一味从石达开出身地主阶级分裂革命的抽象概念出发,说他是“对革命的背叛,有其深刻的阶级根源”,甚至说是“革命的叛徒”。他们的理由仅根据想当然,认为石达开因为“对革命前途丧失了信心”;“企图独树一帜,另建帝业”。下面我们将针对以上意见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1.
一、其祖籍既非安陆亦非丹阳关于许浑的籍贯,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最主要的有两种意见:一说他是润州丹阳人,一说他是圉师之后,祖籍安陆,后居丹阳。这两种说法包括了两个问题:一、他的祖籍是不是丹阳?二、他的祖籍是不是安陆?其实,对后一个问题,董乃斌与谭优学先生已经提出了疑问。董认为“现存许浑诗中绝无能够说明其籍贯为安陆的证据”,谭认为“说许浑是高宗朝宰相圉师之后,也毫无佐证”。二人所说极是。如此是否可以说,祖籍一定是丹阳?并非如此。因为:第一,宋、元有不少人说:不知何许人。第二,元人《至顺镇江志》将许浑列为镇江(丹阳郡治,辖丹阳县) “七著”的特例,董乃斌据宋人《嘉定镇江志》人物门记隋唐五代五十名人“而偏偏未  相似文献   

12.
一八五九年七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从湖南败退广西恭城,到一八六一年十月离桂入湖南沅州,共两年零四个月时间,占他离京出走七年的三分之一强。这是石达开整个革命生涯中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过去史家们对石达开回桂作过一些论述,多是褒扬之作,对他回桂的历史意义和作用都给以过高的评价。去年十月,在宜山召开的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上,着重讨论了石达开回桂的评价问题,与会同志思想比较解放,不同观点展开热烈  相似文献   

13.
王明前 《江淮论坛》2006,(6):136-142
“照旧交粮纳税“政策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随着战略任务的转变很自然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与《天朝天亩制度》和天京粮荒并无关系。所谓“石达开安庆易制”并不是石达开主导意识下的创造性政策,而是杨秀清主持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具体执行。太平天国1853年到1861年的安徽农村政治,表现为太平军贵族习惯的非制度性征贡行为,不断破坏着制度性传统农村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石达开被逼出京后,为什么没有离开太平天国的根据地,却转战赣、浙、闽?曾国藩断言1857年底、1858年即可攻陷天京,而天京战场何以由于石达开的转战一度中兴?叱咤风云的石达开,出京后为何没有了出色的战例?石达开何以转战赣、浙、闽后决定远征,走上英雄末路?笔者不揣冒昧,试图对此作一探讨,以纪念这位农民英雄遇难130周年。  相似文献   

15.
老舍究竟何时赴美讲学?其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九四六年春,去美国讲学。”(山东师院中文系:《老舍研究资料汇编》第194页,1960年版。) 2.“老舍先生于一九四六年五月接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讲学。”(黄苗子:《老舍之歌》,  相似文献   

16.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什么叫“当时体”,清代杨伦《杜诗镜诠》注:“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初号为四杰。”他大概认为“当时体”即唐初体,唐初体又是什么体?看了注还是不明白。浦起龙《读杜心解》:“宜于一时成体之文”,一时当指初唐,初唐体是什么体?还不明白。仇兆鳌《杜诗详注》:“四公之文,当时杰出。”什么是“当时体”,也没有注。其实早在明朝何景明作《明月篇序》已作了说明:“仆始读杜子七言诗,爱其陈言切实,布词沉著,鄙心窃效之,以为长篇圣于子美矣。既而读汉魏以来歌诗及唐初四子者之所为而反覆之,则知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撰《史记》作经济史著《货殖列传》、《平准书》、《河渠书》,其中寓含了卓越的经济思想。班固撰《汉书》亦作经济史著三篇,名为《货殖传》、《食贷志》、《沟洫志》,其中亦体现了他的经济思想。班固本之其父批评司马迁“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并认为是“其所蔽也”。那么,班固的批评当否?司马迁和班固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本文拟对其互异的经济思想。进行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8.
对石达开集团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熟村 《河北学刊》2002,22(6):119-124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以后 ,石达开已经是太平天国的第四号人物了。石达开集团包括知名的石姓族众 19人 ,“翼殿”属下约两千人 ,后来 ,归他指挥的多达十万余人 ,在太平天国史上举足轻重。对该集团进行考察 ,不仅从中可以看出石达开的功过是非 ,而且也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兴亡得失的内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评改,在古代也有不少吉光片羽。王充《论衡》的《问孔》、《刺孟》、《艺增》等篇都具有文章评改的意义。如《问孔》篇有:“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此言人当由道义得,不当苟取也。”孔子的话见《论语·里仁》,王充提出了文字修改的意见。他说:“贫贱何故当言得之?顾当言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则不去也。当言‘去’不当言得。”  相似文献   

20.
<正> 义利之辨,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对于先秦儒家的重义轻利,史学界几乎普遍地认为是一种否定功利、扼杀人性、鼓吹禁欲的说教。我以为事实并非如此。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和孟子的“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是他们对义利关系的最典型阴确的说法。据此,是否就可以断定他们根本不言利呢?不可。因为上述说法实际上并没有存义灭利的意思,而只不过是主张要以义统利,把义放在首要的地位,反对“后义而先利”而已。所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只要能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即“见利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