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史以来,人与虎即结下了不解之缘。世界各民族中都有关于虎的传说或神话;虎和龙以至成为连结各族人民的纽带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故中华民族有“生龙活虎”、“龙腾虎跃”之喻。本文试就土家族白虎神话略谈管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白虎神话的源流 白虎神话最早见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其文曰:“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目覃氏、相氏、郑氏。皆出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今鄂西清江)至盐  相似文献   

2.
<正> 王缙(700—781),字夏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其父迁居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少好学,与兄维早以文翰著名”(《旧唐书·王缙传》)。因此,“缙连应草泽及文辞清丽举”,累授侍御史、武部员外郎。安史之乱后,晋升为太原少尹,与李光弼同守太原,因以谋略过人、战功卓著,又加宪部侍郎。  相似文献   

3.
一 问题的提出 清代四川西北部,今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理县、小金县和金川县,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屯制”,在《清史稿·土司传》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以上各土司外,有理番厅(古维州,今理县)之杂谷脑屯、乾堡寨屯、上孟董屯、下董孟屯(应更正为下孟董屯)、九子寨屯,懋功厅(今小金县、金川县、丹巴县)之懋功屯、崇化  相似文献   

4.
<正> 周佛海,湖南沅陵县东乡杨树井(今凉水井公社)人。一八九七年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一九四八年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他是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十二名代表之一,后来投靠了国民党右派,尔后又卖身给日本侵略者,成为不齿于人类的大汉奸、卖国贼。周佛海一步一步地走向反动的一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5.
<正>楚王熊渠,自得江汉民和,势力大为扩张,于是封长子康为句亶王.历来经史学家均认为句亶地在今湖北江陵,但为何称句亶,其义何在?未有人为作专论.原来句亶即古(?)人,历史悠久,大概当夏、商时,起源于今河南清丰县南的古澶水,即古九河之一的马骇河,今已淤塞.亶人与商王河亶甲当有密切关系,正因亶人邻近商都之相(今河南安阳),成为商朝畿内之地,且与相人相邻,属于东夷集团.其中有一支或因受商朝的威胁而东迁至亶丘(今山东临沂县东北),有的渡海迁入亶洲,即今日本之九洲岛,而大多亶人则于商周之际与相(又称襄)人结成双胞族,南迁于汉水中游的檀溪(湖北  相似文献   

6.
汉三水县考 《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载,两汉在今宁夏境内都设有安定郡,郡内都有三水县。关于三水县址,《后汉书·卢芳传》记:“卢芳字君期,安定三水人也,居左谷中”,唐李贤注:“续汉志曰:三水县有左右谷,故城在今泾州安定县南”。李贤认为汉三水县故城在唐泾州安定县(今甘肃省泾河沿岸之泾川县)南乃是错的,这待下文再论,其引续汉志说三水县有“左右谷”虽是一条地理记录,却并未能指出三水县的地址。  相似文献   

7.
东夷是中国古代分布于东方广大地区的部落人群,由于居住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图腾崇拜的不同,大致分成人方、虎方和鸟方(因鸟夷人数众多,又分成许多方,这里统称为鸟方),亦即人夷、虎夷和鸟夷。其中尤以鸟夷最为重  相似文献   

8.
苏颂的人品     
今年是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九百周年。检阅有关史料,不仅对其卓越的科学成就表示赞叹,而且对其高尚的人品由衷景仰。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泉州南安(今福建泉州一带)人,因父葬徒居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一带),二十三岁考中了进士,直到八十二岁去世为止,其中除因写书辞官三、四年外,共在官场度过了五十余年。起初,他做过宿州(今安徽宿县)观察推官,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县、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推官等副职,由于他处事精审,为政清廉,颇得欧  相似文献   

9.
盐城境内,不少地名均与人名有关。历史上,在阜宁境内的喻口镇有巢城,乃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率兵马安营扎寨处;在阜宁凤谷村西,有村庄曾曰韩王城,乃宋韩世忠任淮东宣抚使时为避水害堆筑高墩所致;盐城旧有戚家巷,相传因戚继光抗倭军驻于此而得名;大丰县境内有戚家团,也源于戚家军在此抗击倭寇;今贯串盐城南北的通榆公路,前身称“范公堤”,乃因该堤系范仲淹在北宋天圣年间主持修建,人们为铭记范公功德,才  相似文献   

10.
武陵土家先民崇虎。专家学者称之为虎文化。白虎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以极缓慢的几乎不为人所觉察的步子,由土家人的明堂退处深官——潜意识中,以至今天的土家人对虎文化感到陌生。笔者把数年来的观察所得辨析如下,求教于方家。一、来源于虎的尊称初到原容美土司地区(今鄂西鹤峰和五峰)的他族人,对当地人谈话中的“李儿、李儿嘎、廪、廪俺、完、完俺”等词语感到茫然。后经数年探索求教,方明白它们是土家崇虎的语言。土家语称虎为“李”,公虎称“李爸”、母虎称“李儿嘎”。田心桃同志撰写的《土家词语手册》中,则称虎为“利”,公虎称“李爸”,母虎称“利泥嘎”。彭英明、段超同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林大钦,字敬夫,潮州海阳县东莆都(今广东省潮州市金石镇)人,因号东莆子。明正德6年(1511年)生。嘉靖11年(1532年)举进士状元及第,依常例听选为翰林院修撰。嘉靖13年,因母亲老病,乞归终养。获准,返回潮州。以后一直隐居于东莆山中,讲学、著作、优游,不再出仕。嘉靖24年(1545年)卒,终年35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元代清真寺建立的比较可靠的资料,补充了杨志玖先生《回回人的东来和分布》一文考证所得之外的6个元代回回人的分布地点:怀庆路(今沁阳市)、济南路(今济南市)、益都路(今青州市)、平江路(今苏州市)、松江府(今上海市松江区)、福州路(今福州市)。所考进一步丰富了元代"回回遍天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申夫(1819—1889)名榕,号六容。清·四川剑州(今四川省剑阁县下寺乡河马沟)人。道光丙午(1846)举人,咸丰壬子(185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转礼部主事。咸丰己未(1859),曾国藩奏调湘军营务,因军功,授浙江盐运使、湖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同治己巳(1869),坐事罢归,主剑州兼山书院和江油(今四川省江油市)登龙书院、匡山书院讲席以终。有《十三峰书屋全集》留传于世,《清史馆稿》有列传。  相似文献   

14.
白族在怒江州有一个友系,自称“白人”,他称“勒墨”。据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大理地区迁移进去的。如虎家说,他们祖先原居住在今洱源县的牛街区。因打仗失败(据推算可能是明初普颜栋的反抗),逃到澜沧江边,后来在那里也呆不住,又逃进怒江河谷。鸡家更明显的与大理县上下鸡邑的先民有关,也可能与大理国的大姓高相国家同一个氏族。但他们离开大理地区要比虎家早得多。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朝宋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伯子《临川记》载:在临川城东的新城山(今抚州市第三小学一带)上有王羲之墨池。王羲之是晋朝的大书法家,传说中他的墨池遗迹,除临川的以外,浙江会稽、永嘉、湖北蕲水、山东临沂、江西庐山等地也有。不过,其中以浙江永嘉和江西临川的最为出名。浙江永嘉王羲之墨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永嘉积谷山上有宋朝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的“墨池”二字,江西临川王羲之墨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宋朝大散文家曾巩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著——《墨池记》。  相似文献   

16.
严忌(前?——前105年)西汉辞赋家。本姓庄,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的名讳,改姓严。会稽吴(今江苏吴县)人。一说由拳(今浙江嘉兴)人。曾是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以文辩著名。刘濞阴谋叛乱,谏而不从,遂离开吴国,后改投梁孝王刘武门下,颇得梁孝王厚遇,世称严夫子,著有辞赋二十四篇,今仅存《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寄寓自己怀才不遇。形式模拟《楚辞》,语言较朴实。见于《楚辞章句》一书。  相似文献   

17.
“今”字在古文注释翻译时,常被误释误译。如: (1)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墨子·非攻》) (2) 今有一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辨矣。(同上) 《中华活叶文选》将此二例中的“今”字分别译为“如今”、“现在”;《古文百则》将两个“今”均译为“现在”,二者的翻译都不确切。首先从句子形式上看,两个例子都是“今……,则……”的格式。这是一种条件复句,前面的分句提出一个假设,后面的分句说明假设的结果。“今”是复句中的主要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18.
钟惺年表     
明神宗万历二年甲戌(公元一五七四年)一岁。七月二十七日,惺生于湖广竟陵县皂角埠(今湖北天门县皂市镇)惺字伯敬,一字景伯,号退谷,别号退庵,三十八岁自署止公居士。先世江西永丰人。明武宗正德中,始徒竟陵。曾祖弘仲。祖山。山生二子,长即惺之嗣父一理,号裕斋;次即公之生父一贯,号鲁庵,为武进县学训导。惺生母冯氏,一贯生五子:惺、愫、恮、悌、快,惺其长子也。  相似文献   

19.
宛诗平 《山西老年》2010,(12):51-51
原文: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jiā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荫会所,遂辞永而去。解读: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  相似文献   

20.
论李益     
李益是中唐较有影响的诗人 ,其边塞诗承盛唐余绪而自成风格 ,为中唐最有成就者 ;其七绝与盛唐王昌龄、李白相比肩 ,有中唐七绝第一人之称。一、“文章李益”———生平及其它李益 ,字君虞 ,陇西姑臧 (今甘肃武威 )人。生于玄宗天宝七年 (748年 ) ,卒于文宗太和初年 (82 7年 )先后 ,是肃宗朝宰相李揆族子。代宗大历四年 (76 9年 )进士。初授郑县尉 (今陕西华县 ) ,后迁主薄 ,此后久不升迁 ,郁郁去职 ,浪迹燕赵河间 (今北京河北一带 )。先后于朔方 (今宁夏灵武 )、分宁 (今陕西彬县 )、幽州 (今北京西南 )军中幕僚 ,居边塞近二十年。宪宗朝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