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文章在构建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武汉市、宜都市和神农架林区三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住宅价格持续高涨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也凸显调控政策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文章通过构建房屋价格指数、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开发企业国内贷款和住房贷款利率的四元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贷款增加对住宅价格的推升作用最为明显,而增加土地供应和提高住房贷款利率的政策并没有起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作用;宏观政策互相配合及保持其执行力和持续性才是有效调控住宅价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构建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调查数据,分析湖北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发现,社交关系、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二级指标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工作压力、贫富差距、保障体系、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交通出行和政府效率等三级指标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结合江苏城镇住户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采用ELES模型分析了江苏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结果显示,从平均水平看,江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均较强。但城镇和农村低收入居民承受物价能力较弱,其占城镇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分别是5%和20%。  相似文献   

5.
鉴于贫困代际传递存在的事实,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结合有序Logit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贫困代际传递居民幸福感的Likert值低于非贫困居民,贫困代际传递显著降低了居民主观幸福感,但贫困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对影响机制的研究发现,贫困代际传递可以通过影响居民对社会公平、阶层流动机会和社会信任的感知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同时,也会通过影响情绪,进一步调节个体对主观幸福感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国际主流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居民生活满意度模型,以内蒙古城镇居民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扩展到对居民生活状况的总体把握,以致能够对影响居民生活及其满意度的微观和宏观生活领域的各方面的现状及问题作出一定独特视野与科学深度的分析与透视,从而为把握现实情况、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县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文芳 《统计研究》2011,28(4):49-56
 本文利用福建省县域居民消费样本调查数据,基于空间相关性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我国县域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可支配(纯)收入对居民的各类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八类消费的作用强度不同;旨在提高居民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消费需求,针对不同边际消费倾向的政策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居民消费。本文的分析不同于以往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在于:一是直接使用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的微观数据进行ELES模型的参数估计,改变了仅使用七类收入群体数据的局限;二是在ELES模型中引入空间因素,考虑了因地理相邻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8.
黄涛  翟玉胜 《统计与决策》2017,(10):112-115
文章将利用浙江省近250名安置社区常住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环境管护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要提高农民安置社区公共环境治理的效果,就必须提升安置居民在“意愿”、“期望”、“社区制度”等方面主观感受的满意度,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农民的城市适应能力;坚持环境自治,加强公共环境的硬件建设,加强社区人文气息建设等举措提升农民参与安置社区环境管护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田雅娟等 《统计研究》2019,36(1):92-103
主观贫困包含着大量客观贫困无法体现的信息,是客观贫困测度的一种有效补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的主观贫困效应的测度方法,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调研数据,对影响我国居民主观贫困感受的决定因素以及主、客观贫困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按照CSS数据中居民对自身经济地位的自我评价,将居民划定为主观贫困和非主观贫困两种状态;其次,为了更加灵活的捕捉连续变量的影响,利用所提方法对影响主观贫困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对主、客观贫困测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居民主观上的贫困感受不仅受到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家庭规模、人口结构、教育水平、资产积累、医疗支出、家庭遭遇困境事件、居住位置等因素均会显著改变主观贫困发生的概率。因而居民主观贫困的脱离不仅依赖于经济条件的改善,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从政策上提高贫困人口应对困境的能力都对提升居民安全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依据北京市居民幸福指数调查的问卷数据,根据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相关理论选取变量指标,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因素及其变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主要受到六个生活评价指标的影响,并且发现物质条件状况满意度的评价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基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为探索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因素提供一种研究方法,并且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北京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反映北京居民幸福水平,本文在对北京1700多常住居民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居民幸福指数。并引入隐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利用ML方法找出影响北京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京津冀雾霾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针对居民支付意愿及行为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双边界二分式CVM方法、支付意愿函数模型及随机效用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导出模型表达式;进而计算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均值.进一步分析,居民对降低PM2.5的行为选择,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雾霾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居民生活用水实施阶梯水价下双误差项的需求函数模型—离散连续选择模型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R包下的仿真算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4.
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抽样调查中 ,经常会遇到敏感性问题的调查工作 ,由于涉及到被调查者的隐私问题 ,很难得到被调查者的配合 ,因此造成了调查的困难、调查结果的不准确。文章系统介绍了处理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基本方法 ,即沃纳模型和西蒙斯模型。在此基础上阐述其改进方法——随机变量和回答模型 ,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具有局部弹性的Minflex Laurent模型,模拟了中国居民部门在三种主要资产存款、股票和房地产之间的选择机制,了解了居民资产选择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据上述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调控取向。重点讨论了使用者成本因素对资产选择的影响,并且通过对比施加经济正则约束前后的Minflex Laurent模型估计结果,从实证角度证明了施加经济正则约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QVAR模型和内嵌宏观审慎工具的DSGE模型,阐释了宏观审慎调控对房价波动的作用机制、政策效率以及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通过规范居民住房融资行为,削弱了抵押品渠道所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从而实现了稳定房价波动和改善居民福利状况的调控目标。当存在供给侧价格黏性时,货币政策对房价波动作出反应有助于提升宏观审慎调控效果。因此,为实现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当局应采用盯住房价波动的货币政策来配合宏观审慎调控,充分发挥政策组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兰州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应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对居民幸福感在若干变量上的组群差异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幸福感在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氛围、职业稳定变量上的组群差异显著,可以认为这些变量是影响当前兰州市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兰州市居民幸福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的湖北省陨县、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县的数据,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水源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总体生活满意度的Logit模型,得到的结论为:迁移户类型、家庭经济条件和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影响水源区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而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对水源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城市居民消费发生了系列变化,同时又呈现出新的特征。通过对1980-2009年南京城市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构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和ELES模型,分析当前南京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探索南京城市居民消费特点和规律。针对存在问题,建议通过扩大就业渠道,稳定居民收入;根据收入分层次促进居民消费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南京市内需、引导居民正确消费。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居民幸福感却表现出了非同步性的变化轨迹,大量文献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但是,幸福感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城市年意外日照时长作为工具变量,本文评估了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检验了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幸福感的提升能够增加居民参与环境行为的概率.由此带来的环境关心水平的提高被看作是幸福感影响居民环境行为的主要机制.此外,收入水平的增加还能促进居民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部分环境行为的发生.因此,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的的经济转型,可以看作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