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续2005年第3期)(五)美国的介入 2000年。吉尔吉斯斯坦大选前,将两名反对派政治家抓进监狱后,西方不再称阿卡耶夫为“中亚民主战士”,说他是“自由的扼杀者”。美国对中亚国家领导人的期望一直不是很高。2004年美国希望在中亚地区掀起一股“天鹅绒革命”,出现更多的“萨卡什维利”。2005年“郁金香”在吉尔吉斯斯坦“开花”之后,美国迫切希望在中亚出现更多的“阿卡耶夫”。  相似文献   

2.
一、国内局势及国际环境 (一)背景 苏联解体后,吉尔吉斯人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家。1990年10月,出生于北方楚河州的科学家阿卡耶夫被当选为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独立以来政局不稳、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吉尔吉斯人过去的部落主义如今演变成地方主义。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初期,吉尔吉斯斯坦完全模仿西方的民主模式,希望把国家建设成为拥有绝对自由和人权的“中亚瑞士”.然而,事与愿违,它却一度变成国际上各种极端恐怖组织可以自由活动的“安乐窝”.2005年发生“郁金香革命”,2010年发生政权非正常更替事件,紧接着爆发骚乱,进一步增加了吉国社会的不稳定.在经济发展方面,发展战略缺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经济政策多变、严重依赖外部市场、市场秩序混乱等同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与此同时,在私有化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并且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失业人数很多,腐败问题继续困扰吉尔吉斯斯坦.这些现象表明,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综合征”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王林兵  雷琳 《新疆社会科学》2016,(4):72-78,147,148
2015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如期举行的议会选举进一步检视了议会制政体的有效性,政党政治也朝着更加民主化的方向迈进,但由于选举制度、政党体制、宪政制度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吉尔吉斯斯坦政党政治的"波动性"态势难以消弭。  相似文献   

5.
试论“颜色革命”的原因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革命”是苏联解体的延续,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进一步“消化冷战成果”的战略步骤。这场争斗包括两方面,一是这些国家内部当政者与反对派之间的,一是美俄之间的。无论从哪方面看,争斗都远远没有结束,独联体的“颜色革命”问题并没有最终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6.
王猛 《新疆社会科学》2011,(2):50-56,147
1979年以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革命后社会发展经历了霍梅尼和哈梅内伊两个时期。历经10年的制度建设和20年的调整改革,伊朗革命后社会的政治发展正遭遇深刻的路径抉择问题。伊朗政坛的主要政治人物都是体制内的现实主义者,改革派在与保守派的较量中基本处于弱势。总统选举是伊朗的“第二级权力”之争,但却日益成为了伊朗政治斗争的焦点。伊朗第十届总统选举及其选后长时间的政治风波,充分展示了伊朗革命后社会的政治发展成就和允许异见并存的政治空间。内贾德总统的连任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反映了伊朗社会延续既往发展轨迹的深厚社会基础和强大制度惯性,但其激进平民主义的施政风格和相关政策却可能对伊朗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中,"中间地带"是指那些或在地理上,或在政治上,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地处在大国夹缝之中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大国的影响,中间地带国家的内外政策自主性程度普遍比较低,这导致这些国家的内部秩序处在一种很难摆脱的紊乱状态。吉尔吉斯斯坦就是一个典型的中间地带国家,该国的内政受到外部大国的深刻影响,无法构建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马媛 《新疆社会科学》2011,(3):59-64,164
"东突"组织在整合领导层后,加紧了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活动,其特点是:领导层权威化,人员结构年轻化、专业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组织结构严密化。对新疆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支持特定国家的“颜色革命”是资本主义阵营和平演变战略的延续;目的是颠覆他国政权、重塑相关地缘环境,扩展和巩固资本主义阵营在世界体系中的霸权。受冷战思维驱动,资本主义阵营通过提升反对派动员能力、直接煽动民众情绪、施加压力削弱政府应对能力等微观层面的路径,改变他国“反对派—政府”的结构性力量对比;又在宏观的国际社会层面建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语境,美化“民主输出”,以提升“颜色革命”受青睐度。资本主义阵营以冷战胜利者自居,将支持“颜色革命”的手段蒙上自由、民主的虚假外衣,利用公共外交对外进行战略扩张。这类充斥话语霸权的实践,贯穿于“颜色革命”全过程,不仅采用幕后交易和对外宣传措施,还辅之以对新媒体和新型沟通平台的应用,极具渗透性和欺骗性。其反和平性异化公共外交概念,与公共外交建构和平友好关系的价值相背离。对此,中国既要认清美西方利用公共外交推进“颜色革命”的实质,又要在公共外交实践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坚守意识形态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10.
近年后苏联国家受到具有所谓“民主”意义的“颜色革命”的袭击,文章对此的反思是:(1)2005年中亚经历的是与格鲁吉亚、乌克兰大不一样的“革命”。(2)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近代政治的产物,它意味着政治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从这点看,2005年中亚发生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3)最近30年来的“民主化”运动、“伊斯兰革命”和民族分离运动的互动,直接或间接地与西式“民主化”为背景的现代化“革命”相关。喧哗一时的民族分离运动似已退潮,“颜色革命”也受阻,恐怖主义和被认为“邪恶轴心”的伊朗却让美国头痛不已,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华盛顿搬起“民主化”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颜色革命”产生的根源,得出产生“颜色革命”的决定因素是本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和尖锐的社会矛盾。“颜色革命”给我们的启迪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播媒介对美国总统选举的重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在美国选举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左右美国总统竞选的重要力量.大众传媒本身凭自己拥有的大量读者和观众主动介人大选进程,对大选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它甚至可以使一个竞选者成为白宫未来的主人,也可以让一个人永远徘徊在白宫门口.  相似文献   

13.
宋蕾 《阴山学刊》2011,(2):94-98
吉尔吉斯斯坦在2005年3月和2010年4月分别爆发了两次革命。这两次革命都促使了前任政府的下台。两次革命在爆发原因、背后推手及其民族矛盾等方面都有着共性。这两次革命同时也对邻国的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是美国人依照国情为自己量身订做的,这种与美国民主原则相结合的古老选举制度在实践中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联邦制度、分权制有密切的联系,体现了美国政权体系中权力分散、权力多元、权力有限的特点。美国总统选举在基本制度基础上的创新,解决了一些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制度中的一些探索性试验,是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修补,但其本身仍体现不合理性,而这种不合理性是基于美国式民主的需要而在现实中存在。  相似文献   

15.
总统选举是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每一次大选都要经历胶着的竞选过程,候选人通过各种方式赢得选民支持,2012年的总统选举也不例外.通过这场影响显著的选举活动可以看到美国政治生活新的发展要素:新闻媒体不断削弱政党组织的作用,选民自由选择意识日益增强,两党分化逐渐加剧,其他政治力量的作用开始凸显,对华政策在选举中的作用继续上升.这一系列新动向展示了美国政治生活的现实形态和未来走向,为了解美国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邢红梅  谢士法 《理论界》2006,(9):206-207
政治行动委员会以特殊的方式对美国总统选举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围绕政治行动委员会与总统选举的争论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的调整使政治行动委员会发挥作用的形式与途径不断变化。这些争论实质上是政治平等与政治自由这一古老悖论在总统选举层面上的反映。政治行动委员会对美国总统选举的作用将在这些争论与调整中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媒体在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借助传播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显示社会媒体在总统选举过程中的聚集人气和舆论管理的作用及其特征.同时,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社会媒体使用策略对中国的网络舆论管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我们面对网络舆论不仅仅要“管”,更要对网络舆论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积极回应和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
台湾地区第七届“立委”选举结果于1月12日晚揭晓,执政的民进党全面溃败,剧烈跌宕至27席。与之对抗的国民党则激增到81席。加上与之在“立院”共同运作的无党团结联盟的3席及亲民党的1席。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快乐青春》2014,(4):9-10
在拉丁美洲,有这么一位总统,他“寒碜”(chen)得不行,以至于每次和他一起开会亮相,总让其他国家的总统们坐立不安——因为他从来不带随从,不打领带,穿着十分随意,全身上下居然找不出一件名牌精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