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制度经济学并不足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改革,改革过程具有浓厚的动员色彩,是一次动员式改革。这次动员式改革既不同于以群众运动为代表的组织化动员,也不同于市场转型背景下的准组织化动员,该动员式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国家不能完全控制动员的影响;改革过程中动员与制度建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对建国后政党治理实践的研究发现,基层治理中政党功能呈现出从总体性动员到嵌合式引领的调适。在一体化的总体性支配阶段,政党通过组织整合和政治动员对基层社会进行总体性整合,呈现出“机械整合”的特点。改革以后,面对分化社会的碎片化治理难题,政党以培育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开展嵌合式引领,借助政治统合机制进行适应性的整合性治理,形成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政党方案。整体来看,党的基层治理逻辑经历了由碎片化治理向统合型治理、由政治动员向协商引领的逻辑转变。  相似文献   

3.
以三个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案例为分析对象,考察了在国家资源输入背景下,当村社作为资源支配的主体时,村级组织如何通过公共品供给来实现对村民的政治动员。研究发现,当村级组织可自主支配资源时,利益博弈逻辑会主导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村民动员具有自发性;如果国家在输入资源的同时也输入了科层制的资源使用程序,村庄的公共品供给就会显示出较高的程序正义逻辑,村级组织对村民的动员也具有制度性的特征;与之对比,如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获取与村干部个人能力高度相关,村级组织对村民的动员主要依靠村干部的长官权威,这种动员形式可能是不稳定的。因此,村社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可以重建利益博弈的政治空间,为村干部和村民打交道创造制度性的条件,避免政权的“悬浮”,同时可以激活村庄社会中的非正式权威,达成治理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政治报刊以"主义"的宣传为己任,强化"喉舌"的身份意识。民国以降,以《民立报》为代表的政治报刊却呈现出"去政党化"的潮流,寻求独立的身份认同,以共和原理而不是政党意志介入政治纷争。同盟会(国民党)内部的激进党人则抵制《民立报》的共和范式,并就政治报刊与政党的理论关系展开激烈论战。随着"二次革命"的发生和"中华革命党"的建立,革命党内逐步确立不能容忍异己的政治文化,党报宣传强调绝对服从党义、纪律和领袖权威,报刊的党性原则得以再次确立。由于革命意识形态和袁世凯专制主义的双重挤压,以《民立报》《甲寅》为代表的政论报刊,或重返革命,或迅速停刊,揭示出逻辑说理的报刊范式在民初的挫折。由于政治上的挫折与幻灭,中国政治报刊很快集体拥抱激进,从"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文化意识上的"革命")来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1949年沂蒙解放区春耕春种的生产动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力图消除群众生产顾虑、强调生产必须领导、以生产为中心的理念,为观察革命年代的农业生产组织化提供了样本.普遍动员与个体典型动员为主的会议动员,节日、庆典、仪式、集会、口号等文化动员,以算账打谱、变工互助为策略的经济动员,以及以消除生产顾虑、稳定生产情绪、克服生产不用领...  相似文献   

6.
安源路矿工罢工是近代一次著名的工人革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以工人阶级取得完全胜利而被载入工人革命史册。李立三作为杰出的工人革命运动领导人,其独特的革命动员方式,如文化动员、组织动员和经济动员,有效地唤起了底层民众对旧制度的仇恨和对自身权益的重视,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斗争力量。这为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李立三在安源路矿大罢工革命动员经验,在以后的工人罢工组织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复制,为共产党人在后来的城市罢工和革命斗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经济学并不足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改革,改革过程具有浓厚的动员色彩,是一次动员式改革。这次动员式改革既不同于以群众运动为代表的组织化动员,也不同于市场转型背景下的准组织化动员,该动员式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国家不能完全控制动员的影响;改革过程中动员与制度建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8.
“情感史”研究作为新的史学流派,成为历史研究新的转向。将情感史研究运用在中共党史研究中,能够洞察革命主体和政党之间的张力关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安吴青训班对青年进行思想动员和政治引导,使得革命主体由“各种思想混杂组成的知识分子”变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以情感政治作为了解安吴青训班的主要视角,将安吴青年还原为历史的主体,研究抗战时期革命主体的情感状态、中国共产党对安吴青训班的动员机制、探寻中国共产党通过情感动员培养革命意识,唤起革命主体的情感共振;提升政治认同,弥合革命主体的情感差异;内化政治思想,转换革命主体情感表达的效果,进而探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样式。  相似文献   

9.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政的重要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应对艰巨的国家建设,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其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进行了其擅长的政治动员。对以上海为中心的建国初政治动员的考察和分析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效力卓著。  相似文献   

10.
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理论对中国的革命动员问题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以阶级斗争、土地革命为手段,以政治动员、征集新兵、筹款以及肃反为主要内容的革命动员思想。这一思想,既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也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国情的一个深入理解。不过,由于当时革命的不够深入,他对革命动员问题的思考也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对人民群众进行政治动员,进而完成党的政治目标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政治动员视作自身政治优势和完成一切工作的先导性举措。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动员经验,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动员主体上,始终坚持党对政治动员工作的领导;二是在动员客体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三是在动员方式上,始终坚持精神宣传动员和物质利益动员并举;四是在动员目的上,始终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自农业税费取消后,资源下乡成为国家形塑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国家通过资源下乡实现村庄有效治理的主旨在于能够动员村民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激活村庄自治活力。实证研究发现,资源下乡实现村民动员的关键在于,通过平衡规则输入与行政赋权充分发挥乡村自主性进行机制创新。乡村两级通过转化国家资源配置规则、协商民主融入村民自治组织、将政治领导与社会动员结合等方式实现精英吸纳和资源有效输入,激活了乡村自主性。资源下乡实现村民动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将下乡资源转化为村庄公共事务重塑乡村社会的利益关联以激活村民自治,在此过程中对关键性节点进行弹性化督查以激活基层干部的主体性,明确动员的对象和内容,用村民组织化动员替代科层制内部的政治动员,真正实现将下乡资源转化为动员农民组织和参与的物质基础和事务抓手,为乡村振兴具体实践机制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时期,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对农民群众进行革命动员是中国共产党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革命动员是一种战争艺术,是革命成功的关键。商城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农民武装斗争的一次成功范例。文章以商城起义为个案,通过分析以革命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商城县党组织对农民进行思想引导、物质激励、白话宣传等革命动员模式,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早期成功动员广大贫苦农民走向革命道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内生动员和外部动员是当前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两种主要方式,遵循两套不同的实践逻辑。内生动员本质是一种社会动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村庄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生产能力,新乡贤是被村庄社会吸纳的民间权威,能利用自身的权威推动村民开展自主建设。外部动员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员,新乡贤是经过地方政府和村庄双重吸纳的社会权威,遵循乡村发展的“大公”逻辑,能利用自身权威身份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建设。这两种路径都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但其内在逻辑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不一样,为不同地区寻找合适的新乡贤参与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可通过强化高校组织在政治动员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将结构外政治动员纳入结构内政治动员,降低虚拟关系网络在政治动员过程中的作用,降低政治动员对高校空间环境的依赖,以有效降低高校大学生政治运动动员的潜在失控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特殊的范式、独立的话语系统以及基本的理念。以"思想宣传范式"、"政治动员范式"、"社会创新范式"为主要范式,以"政治革命话语"、"经济建设话语"、"和谐社会话语"为凸显表征的话语体系,以"民族复兴"、"与时俱进"、"利益诉求"、"还原生活"等为基本理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语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中国社会变动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呈现出多元互动演进的图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听觉化的话语修辞文本,仪式音乐具有可溶性、伴随性、渗透性的属性特征,这些特征与情感的波动起伏存在着“异质同构”的相似性。研究以新世纪以来国庆阅兵仪式中的阅兵式音乐与群众游行式音乐作为观测对象,认为仪式音乐可被视作一种“组织符号”,在与仪式场景、仪式器物、仪式操演相互印证、相互契合的展演实践中,音乐文本通过具有意向性的编码与排列组合,将个体的生活经验及想象与国家意象进行巧妙融合、勾连,从而询唤出某种特定情感。在仪式情境所渲染的“能量场”中,仪式音乐表征出特定的意义所指,将政治仪式所内蕴的主流价值进行隐喻性传达,构筑起“散布性支持”的文化资源,成为当代政治生活中进行政治动员、政治教化的重要柔性工具。从学理与实践层面审视仪式音乐与情感动员的内在互动逻辑,可以为理解中国式语境下音乐与政治传播实践的关系提供一个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治动员必须遵循服从阶级整体利益、从社会实际出发、尊重公民选择和与时俱进的原则。政治动员的策略包括政治动员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政治动员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政治动员与物质利益要求结合以及政治动员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对传统政治动员的方法及其经验教训的总结显示进行现代政治动员必须方法创新,可以遵循传媒动员、竞争动员、参与动员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重拾中国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20世纪20年代早期在安源煤矿大力推行的政治动员,是中国革命史中不应被遗忘的部分。在安源,理想主义的共产党干部领导了一场非常成功的非暴力罢工,举办了针对工人、农民及其家庭成员的成人教育项目,使得共产主义革命争取到了广泛的群众支持。为了迎合各种个人、政治和经济因素,"安源革命传统"经年以来渐趋含混和扭曲,因此我们需要回溯历史以发掘革命路径的另一种选择,它的主要推动力不是阶级斗争和个人崇拜,而是个人为了寻求尊严而投身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20.
抗战改变了中国妇女素来缺乏动员的状况。通过采取政治动员、组织动员和妇女干部动员的方式,中国妇女最大限度地被动员组织起来,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国共之间的摩擦、主观主义的工作作风和国统区政治腐败、民生凋敝也影响了对妇女进行更有效的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