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普罗塔戈拉》中,智术师普罗塔戈拉对勇敢的理解与众不同。他为证明美德可教,并反驳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统一性,强行将勇敢与其他美德拆开。在他看来,有不少人虽然极不正义、不虔敬、不明智、没学识,却勇敢出众。这样的勇敢无异于僭主的"勇敢"。普罗塔戈拉公开声称自己就是智术师,并以教导美德和政治术为业,看起来像名勇敢的智识人和斗士。但智术师的勇敢着眼于追求快乐、财富和名声,而非智慧和美德,这对常人美德和非常人美德造成了双重伤害。  相似文献   

2.
环境美德伦理学是从德性伦理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这种研究视角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与认可,被学者们称之为环境伦理学的重要转向。近五年来,环境美德伦理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其主要关注点如下:一是环境美德伦理学的缘起与发展研究;二是环境美德伦理的基础性研究;三是环境美德伦理的本土化研究;四是环境美德伦理走向实践研究。对国内近年来环境美德伦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界进一步深化对环境美德伦理的研究,为我国当下的环境道德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美德伦理学是以"美德"为基本概念并将行为者及其品格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一种主张.在2010年至2020年10年期间,围绕美德伦理学能否成为一种独立的伦理学类型,国内学界展开了持续研究,质疑与肯定兼有."美德"是否具有概念自足性、是否能够成为道德确认标准、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等问题,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争论更为促进大众对美德伦理学优势了解的同时,亦通过对"美德"概念优先性、实践有效性、研究方法合理性三个维度的论辩,在理论框架内确立"美德"概念优先地位并推进美德伦理学独有的行为指导原则的清晰呈现.一方面,该争论更能确切地显现美德伦理学以"美德"为基本概念,包容了地方立场上的道德多样性等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该争论也显现出从实践基础、心灵哲学、道德多样性、跨领域研究多角度为美德伦理学的独立性作进一步辩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著名命题。理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离知识最远的勇敢美德在何种意义上是知识。论题以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为起点,从亚里士多德的勇敢观出发,上溯柏拉图的《拉克斯》和《普罗塔戈拉》两篇对话,试图从具体文本的文脉中辨析智术师与哲人在美德问题上的异同,进而考察政治哲学与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著名命题。理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离知识最远的勇敢美德在何种意义上是知识。论题以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为起点,从亚里士多德的勇敢观出发,上溯柏拉图的《拉克斯》和《普罗塔戈拉》两篇对话,试图从具体文本的文脉中辨析智术师与哲人在美德问题上的异同,进而考察政治哲学与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女性美德建设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怀伦理视角下新时代女性美德可以概括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爱国爱家、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宽容大度,勇敢正直、关怀友善,勤劳俭朴、优雅大方。这是新时代女性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反映,是其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中道德选择的具体化,是对女性独特道德体验的肯定,也是对传统女性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新时代女性美德的养成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加强对女性的道德教育,更需要女性自身自觉加强关怀美德涵养,以知养德,以情激德,以意固德,以行履德。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上,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的形象被定格为"勇敢"、"谦和"。对于"勇敢",学界对他为太平天国立下的赫赫战功多有记载。钟文典先生以"名不虚传的前军主将"为标题,在《太平天国人物》中大力赞扬萧朝贵对太平天国的军事贡献。①罗尔纲、饶任坤、邢凤麟、苏中立等先生为萧朝贵立传时也多关注他的军事活动。②对于"谦和",学界则形成了一种论调:假如萧朝贵不死,天京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美德,都追求善。善在古希腊表现为五种美德,在古代中国表现为五种道德规范。这五种道德,有四种可以互相对应,只有古希腊的勇敢,和中国古代道德不能对应。古希腊的美德,强调以智慧为基础,在价值取向上以征服为主旨,形成了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而中国的道德,强调以仁为基础,在价值取向上以服从为主旨,最终形成中国重伦理的传统。这两种传统,对中西方民族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国内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美国成为海外中国学的重镇和代表。与此相应,国内学界对美国的中国学也日益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在该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应当看到,在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分期、学科建设、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学界还依然存在着严重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全面发展,阻碍了该领域研究的规范化和学术化。  相似文献   

10.
介绍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工人阶级概念含义的解读,对学界关于中国工人阶级概念的争论进行综述,概括学界对研究当代中国工人阶级重大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电子垃圾治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统计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界对于电子垃圾治理问题的研究成果,国内学界从研究电子垃圾的来源和危害等方面入手,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政策、调整产业技术和强调公众参与三个层面来研究对电子垃圾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通常认为,德治就是人治,两者都与法治相对立;然而在古希腊人那里,法治并不与德治对立,两者都与人治对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而澄清这个问题。法治与人治的竞 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被明确地提出来了,他认为法治比人治要好。由于古代法律的内容就是要培养勇敢、节制、慷慨与正义等美德,从而法治就是德治,两者具有形质不可分的关系。法治是让理性去统治,故而法治与人治的对立就意味着理性与欲求的对立。虽然其强调了立法者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治,立法者也是美德与理性的化身。到了现代社会,法律不再关乎美德与理性,从而美德与人治相连,并且与法治对立。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麦金太尔重建现代社会、复兴目的论的旨趣缺少关注,对美德论的解读亦存在碎片化甚至误读的趋向。麦氏美德论实为历史主义的社会学批判,它主张某种道德理论的合理性取决于它所预设的社会模式的合理性,现代道德筹划所预设的非历史主义的、个人主义的抽象人性和社会建制应予拒斥。现代道德筹划放弃了包含“实现其本质/目的而可能所是的人性”这一要素的目的论框架,故必然失败。美德是有助于维系和发展“具有内在利益的实践”“目的论的人生叙事”“共享的道德传统”的人类品质。各种道德传统虽有其特殊性,但仍具历史开放性并可交流互鉴。共享善的、合作性的共同体是美德存续的社会条件,要建构各种地方性共同体以抵制现代资本主义对美德的侵蚀。  相似文献   

14.
因为对国内土地问题研究的不满,我在2009年写作《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②,引起一定反响。我认为,国内学界、媒体甚至政策部门对土地问题存在若干模糊甚至错误认识,且对土地问题的一些基本事实缺少把握。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国内学界和政策部门对土地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对制度治党的内涵、相关概念辨析、价值意蕴、历史进程与经验、实践路径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但同时关于制度治党的理论研究、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国内学界应从加强理论研究、拓展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化,推动对制度治党的学术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自新文化运动以降,国内学界对萧伯纳戏剧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许多较为显著的成果。综观近一个世纪以来发表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内学界对萧伯纳戏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萧伯纳的创作思想研究及戏剧文本研究,其“社会问题剧”则是相关研究的重中之重。尽管国内学界对萧伯纳戏剧的研究视角多样、结论纷呈,但总体来看,相关研究在强调切入社会现实还是重视艺术手法这一问题上莫衷一是。此外,萧伯纳所处的时代正是爱尔兰民族走向独立的关键时期,萧伯纳对“爱尔兰文艺戏剧运动”的态度及其在爱尔兰民族身份建构中所起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网络社会问题是伴随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具有失范性质的具体客观事实,已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学界对网络社会问题的研究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法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经分析.目前国内网络社会问题研究呈现六大特点,需要学界继续关注和加深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弗雷泽在西方人类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颇为复杂,其人类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写作范式、作品价值、个人地位和影响等问题在西方人类学界曾引起广泛争议和讨论,而相关论争并不为国内学界所熟知。对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西方人类学界的两场关于弗雷泽的重要论争进行回顾和梳理,按图索骥,旨在以此表现"弗雷泽问题"的复杂性及其与人类学发展诸问题的关联性,有利于国内人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年来,跨文化日耳曼学视野下的饮食文化学研究在维尔拉赫教授的领导和大力推动下,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但国内学界尚未涉足该领域的研究。本文将试图从其研究出发点和研究目标、研究价值、研究现状以及潜在的教学和研究领域等几方面入手,希望能在理论推介方面做出一些贡献,进一步激发国内学界对这一研究课题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国内与国际核心期刊的文献大数据,利用权威计量工具Cite Space系统考察国内外多模态话语研究过去与现在的客观状况。文章认为:(1)发文量上,国际研究时间早于国内,但国内学界能够奋起直追。(2)关键词共现上,国内热门和前沿话题是电影海报、语言学理论、话语分析和教学模式构建,国际是手势、教育与辩论。(3)文献共被引上,国际领军学者著作获得国内外学界一致推崇。(4)作者共被引上,国内领军人物是张德禄、胡壮麟和顾曰国等学者,国际是Fairclough、Jewitt和Halliday等学者,Kress、Halliday和van Leeuwen同时引领国内外多模态话语研究。(5)期刊共被引上,国际期刊Visual Communication是国内外学界的重要文献依据。(6)合作学者群上,国内学者张德禄和冯德正致力于理论建构,中国学界重视与国际学界开展学术交流。文章同时建议国内外学界未来在理论创建、学科互通和方法创新等方面深化探索。文章为今后多模态话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