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刘慈欣《三体》系列小说叙事意图与象征美学的解读,将《三体》放在后发国家的话语场域与中国当代文学叙事谱系中进行分析,探求以《三体》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小说的现代性症候。《三体》的独特魅力在于继承了当代文学两种话语资源,并书写了后发国家面对全球化冲击的时代症候,同时为中国科幻小说化解民族性与西方现代性的矛盾提供了想象与可能。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现代性、文化及普世主义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化取代现代化成为当代变迁的一种范式,需要重新界定现代性.这种重新界定的现代性,即是"全球化的现代性".全球化通过放弃欧洲中心的目的论,以包容现代性发展中不同历史轨迹的可能性而有别于现代化.它为现代性带来欧美之外其他地区的经验和传统文化遗产.由此,一元现代性破碎为多元的和可选择的现代性."多元现代性"提议全球化的多元文化主义,寻求以不同的文化方式实现现代的可能性来控制对现代性的挑战,它标志着现代性的扩展或普世化.全球化的现代性,作为当代的条件,不是以现代性的瓦解为标志,而是以其围绕一个全球性中心的重构为标志,尽管必然是一个缺席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是在西方现代性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开始自己的现代性追求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性的产物,但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批判超越西方现代性、吸取传统社会主义教训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现代性理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渐彰显出中国现代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确看待全球化同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包括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国家政治伦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全球政治伦理只能是建立在多样性民族国家政治伦理的相互对话和重叠共识基础上的全球性政治伦理意识和政治行为规范,我们应积极寻找对策,促进这种共识性的全球政治伦理与各民族国家政治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性扩展的过程中,全球化与民族主义构成了一对矛盾。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范围人类社会的组成模式,而民族主义则是民族国家内部对全球化的反映,体现出在经历这一变动的民族国家的社会结构中,一些群体可能表达的权力与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一种现代性理论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性扩展的过程中,全球化与民族主义构成了一对矛盾.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的组成模式,而民族主义则是民族国家内部对全球化的反映,体现出在经历这一变动的民族国家的社会结构中,一些群体可能表达的权力与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7.
戴激波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季 ) 2 0 0 2年第 4期撰文认为 ,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既面临着已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 ,又面临着自身固有的一系列实际情况及其与外来示范之间的矛盾关系。因此 ,以什么为参考系来取向 ,对后发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战后 ,关于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正统理论和非正统理论之间的区别 ,归根到底是赖以建立的参考系的差别。正统理论以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发展道路为参考系来“规范”、“指导”后发国家的发展 ;非正统理论则以后发国家所处的“中心—外围”体系为参考系 ,把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市场的“现象消费”、“喜剧消费”与北美市场的“西方转向”、“剧情片转向”形成相反的消费倾向,如此,当下中国电影在北美乃至整个海外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折扣现象。在电影语言现代性已经实现的情况下,减低甚或消除文化折扣的关键就在于故事。作为艺术媒介,当下中国电影更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作为认知媒介,在现代性反思、后发现代性国家的价值迷惘等全球性议题中,应当表现出思想的现代性、精神的现代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当代生活中,现代性因其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与张力,而呈现出诸多特点与问题。马克思立足于理性与价值的统一,结合对"世界历史"的论述和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分析,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对我们分析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参照,应从理性与价值的双重观照出发,注意把握现代性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注意解决现代性展开过程中的矛盾和价值冲突,注重实践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现代性问题上的理论姿态可以概括为现代化的张力与现代性焦虑的“力场”,即学习现代化与规避西式现代性弊病的双重逻辑。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考及其探索性实践的影响,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弱化,反而在特定历史阶段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毛泽东现代性思想为后世留下了三大开放性问题:一是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异域想象”维度所展开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如何过渡到完成在当前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对西方现代话语霸权的理论突围;二是后发民族国家在建构自身现代性方案的探索性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现代性的“共相”与“殊相”的张力关系;三是后革命时代氛围下,如何安置理想主义的激情问题。上述三重开放性问题以显性或隐性形式,不断影响着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探索性建构。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科技浪潮中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技术逻辑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实现大工业式的传统现代化 ,只能通过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新型现代化。其途径是在全球化浪潮与世界科技革命浪潮中 ,发挥其后发优势 ,并且通过科技创新来发挥比较优势以克服后发劣势 ,与世界各国经济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互补式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2.
当欲望的神圣激发、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建构与运行被并置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全面的现代化运动便开始了。当现代化运动借助资本的力量打破时空阻隔、冲破文化藩篱、消解观念冲突并在“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动机的推动下,一个全球化的后果必然到来。全球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实际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承认且必须认真看待和对待的事实,然而这个事实对所有的人、民族和国家并不具有同样的意义,“西美主要国家”作为全球化的发动者、支配者和最大的受益者,在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和制度安排下,试图始终保持优势、优先的支配地位。当后发国家或通过自身的社会变革、或借助全球化交换和交往而逐渐融入甚至引领全球化时,“西美主要国家”便在观念、情感和行动上非理性地甚至是歇斯底里式地掀起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浪潮,这就使得全球化呈现出了因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利己主义与互利动机的矛盾而陷入的危机状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为矫正、修正由“西美主要国家”主导的不平等、不自由的全球化运动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逆全球化浪潮并非另一种形态的现代性和全球化,而是同一个现代化运动中的阻止全球化朝向人类共同命运演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最近,詹姆逊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的观点越发令人困惑了,甚至其理论形象也似乎由此变得模糊起来。引起人们困惑的主要原因是詹姆逊提出,现代性正在复活,并没有像后现代所想象的那样已被彻底制服了,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使学科体制获得某种谱系学的认同;二是现代化的兴起及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努力。现代化虽受到了批判,但现代性却使人们相信了这样一种幻象:即西方拥有某种别人没有的东西,因此它对这些后发国家而言仍是一种值得向往的理想。那么,詹姆逊所理解的现代性到底是什么呢?他提出了关于现代性概念的四点提纲:“1.我们必须把现代性概念历史化、阶段化。2.现代性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叙事范畴。3.一种拒绝叙事的手段就是坚持从主体性的角度看问题(它的题旨是主体性是不能够被再现出来的)。只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世界的普遍交往,建基于现代理性和资本逻辑之上的西方现代性发展成为占据主导权的世界景观,而内隐于西方现代性中的矛盾也日益扩展为全球性问题。面对现代性危机,西方学界展开了多元且异质的现代性批判,虽然有利于揭示出现代性的叙事逻辑,但由于其背离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因此其无法构想出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发展道路、发展战略、世界意义和未来前景等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多维超越,为化解西方现代性危机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本能地推动了资本的全球化,推动了现代性的过度膨胀。全球性生态危机是追求现代性的“自然”结果,而全球性生态危机呼唤马克思生态正义的“拯救之手”。全球性生态正义不能仅仅停留于“话语讨伐”。要实现全球性的生态正义,超越现代性的“阿克琉斯之踵”,应重估自然价值,增强全球性生态正义意识;改变异化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生态利益关系;依靠法制规范生态权利与义务关系;超越制度藩篱,实现全球对话与协商,采取共同行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超越现代性的新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本能地推动了资本的全球化,推动了现代性的过度膨胀。全球性生态危机是追求现代性的"自然"结果,而全球性生态危机呼唤马克思生态正义的"拯救之手"。全球性生态正义不能仅仅停留于"话语讨伐"。要实现全球性的生态正义,超越现代性的"阿克琉斯之踵",应重估自然价值,增强全球性生态正义意识;改变异化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生态利益关系;依靠法制规范生态权利与义务关系;超越制度藩篱,实现全球对话与协商,采取共同行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超越现代性的新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17.
商品经济形式是现代性、现代化存在的宏大背景,资本与市场、市场经济的联姻则是现代性全部内容的生长点。资本与市场经济联姻掌控的现代化及其现代性特点必然存在着二律背反,即具有矛盾性。即使公有资本与市场经济联姻掌控的现代化也是如此,只不过它同私有资本与市场经济联姻产生的现代化矛盾在性质、解决方式上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8.
人性、人性化与中国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化"构成理解与解释中国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性乃是为历史与现实经验所证明了的事实.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在哲学的意义上得益于人性的回归;但另一方面,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所遇到的基本社会问题与障碍.则与人性这一"双刃剑"的负面结果有关.因而人的自利自爱本性与现代性的人性化目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这是比韦伯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更为根本性的矛盾.与"理性化"相比,"人性化"显然是一个更高的范畴.它已成为世界潮流.作为后发的现代性国家,我们应当以"人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摘要]后现代主义和二次现代性是西方对现代性批判的两个维度,其实质都是重构、重写现代性。这双重维度启示我们,现代性并没有终结,而是不断超越的,必须坚定中国建构后发现代性的决心;必须正确理解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代价;必须既借鉴西方,又立足中国实际,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后发现代性的任务决不是重复启蒙运动兴起时的现代性,也不是照搬工业社会的现代性,而是建构后现代性观照下的新现代性。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西方现代性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中国现代性重新追问的结果,它既是对我们以前的现代性发展模式的超越,也是对西方经典现代性、后现代性和二次现代性的反思和超越,是一种独特的新现代性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高飞 《国际论坛》2012,(2):51-55,80,81
民族国家的出现推动了近代全球国际社会的形成、规范和发展,然而今天国际政治中围绕民族国家出现了一个政治悖论。一方面,民族国家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另一方面"国家利益至上"的民族国家又阻碍了国家间的合作,加剧了全球矛盾。全球化要求世界各民族在历史的革故鼎新中不断更新转化。解构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以及东亚从中华文明体到近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变迁过程,有助于我们发现当代东亚地区"领土争端"、"历史问题"矛盾的根源,也有助于我们借助中华传统文化解决当代全球性挑战,构筑以合作为基础的新型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