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读《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董振修同志《关于于方舟、李培良同志生卒时间的考证》后,我认为对于于方舟烈士的生卒时间还应进行再考证。 董振修同志从《马千里日记》(1920年4月10日)“八月二十二(日)生”而导出“于方舟同志的生日应为1900年9月15日”。根据《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恰闰八月,故于方舟的生日还有闰八月二十二日(1900年10月15日)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关于江苏省委第一任书记陈延年同志牺牲之日期,目前据我们所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牺牲于一九二七年六月或六月底。见《辞海》第985页“陈延年”条和穆欣著:《陈赓同志在上海》一书第8页。另一种认为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下午被捕,同年七月四日牺牲。(见孙其明:《吴稚晖生死陈延年》,《文物天地》1981年第6期。)该文是这样记载的:“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上午,延年在当时党的机关(位于上海北四川  相似文献   

3.
《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1期“读史札记”栏发表的李永璞同志《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一文认为,袁世凯做皇帝的天数,根据他复辟帝制的史实进行计算,因起算的日期不同,可有两说:从他于1915年12月12日承认帝位之日起至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之日止,共102天;从他于1916年1月1日改元“洪宪”之日起至3月22日取消帝制之日止,共82天,“两说均不悖史实,合于惯例,皆可成立”。但  相似文献   

4.
《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刊登了赵地同志的《杨六郎与天津》一文(以下简称“赵文”),读后感觉文中某些提法值得商榷,今仅提出一点管窥之见,就教于赵地同志。 赵文说:“我们读《宋史》或其他与杨家将有关的书籍,就会知道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六郎(杨延昭)的大半生与天津有关。杨六郎先任景州知州”,则“杨六郎就是天津的知州。紧接着又升任‘高阳关路副都部署’,……则杨六郎又是天津的边防司令。”  相似文献   

5.
拙文《马克思主义出发点探析》(见《学术研究》1990年第5期)发表以后,易佑平同志特撰《也谈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见《学术研究》1991年第3期)进行商榷。读后收益非浅,也有些问题须进一步研究。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易文赞同“要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就必须首先明确出发点这个概念的含义。但是在对这个出发点的实际回答上,却有三种解说。其一说,“所谓出发点,不外就是理论所从来的地方”。其二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按照客观世界(包括人类社会)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其三说,不能“拒  相似文献   

6.
董必武同志创办的《汉口民国日报》究竟什么日期创刊?目前国内有关文章和说明均认为是1926年11月25日。例如《汉口民国日报》影印本(人民出版社1980年影印)中的影印者说:该报“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创刊。”怀栋的《大革命时期董必武同志在武汉的办报活动》(见《江汉论坛》1980年第4期)也持同一说法。这个日期可能是错的。据1926年11月18日《汉口新闻报》刊登的《汉口民国日报》营业部的一个启事来看,《汉口民国日报》创刊日期应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国哲学思想史家杨荣国同志因癌病不治逝世了! 杨荣国,湖南省长沙市人。一九二九年在上海群治大学毕业后,在长沙任中学教师。抗日战争前夕参加革命,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他读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辩证唯物论提纲》(油印本),懂得学术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一九四○年,他在桂林发表的《中国古代唯物论研究》,和一九四六年在重庆发表的《孔墨的思想》两部著作,是他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8.
通常对孔子“三十而立”有两种解释:一以为立于办教育,一以为立于礼。刘蔚华同志主前者(见《孔子思想演变的特点》,《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宋敏同志主后者(见《孔子“三十而立”非“立于办教育”》,《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4期)。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发现八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这八期是:17、45、48、49、53、55、56、65号。17号的出版日期是1919年8月7日,65号的出版日期是同年10月12日。这八期《会报》的发现,为研究当时天津学生运动和周恩来的早期革命活动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读了刘心予同志的《祀太一为天神始于汉武辨》(见本刊1981年第1期),大为惊诧。这一“辨”,把战国大诗人屈原对《九歌》的创作(或据民间祀神曲加工)的权利“辨”掉了。如果照此办理,“屈赋”就差不多被淘汰了一半。其实,这并非刘心予同志的创见。1951年,朱东润同志发表《<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12日),便对《九歌》(包括“东皇太一”)持此论;郭沫若同志当即发表《评<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26日)给以批驳。假若再往前追溯一下,解放前有一个何天行,也持此论。(见《楚辞作于汉代考》)三十年来,坚持此论者已经销声匿迹,今天刘心予同志又来旧话重提。刘心予同志也许会说,他只讲了“‘东皇太一’之名,可能是汉初人加的(或改的)”,祀太一为天神始于汉武时,并未剥夺屈原对《九歌》(包括《东皇太一》)的创  相似文献   

11.
徐干何时依附曹魏,研究界的说法颇不一致。有说在建安初(见《文学评论》1981年第1期《建安七子论》),有说在建安九年(见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有说在建安十年左右(见《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建安文学编年史·前言》),有说在建安十一、二年左右(见《文艺研究》1983年第6期《建安诗风的衍变》),还有说在建安十二年(见《曹植集校注》附《曹植年表》)。徐干附曹在建安十三年以前,因有其文赋为据,已无问题。但究在何年,说者都没有提出可靠的根据,读者自然无从判断。因此有进一步考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知新报》是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华南地区创办的机关刊物。关于它的停刊时间,众说纷纭,兹归纳如下:一、1898年1月(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郑慧英等编《中国杂志总目提要(1815~1936)》持此说。二、1898年12月。主此说者有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北京历史博物馆主编《中国近代史参考图片集(中集)》、余家宏等编《新闻学简明辞典》、潘贤模《鸦片战争后的香港报刊——近代中国报刊史初篇》。与此说类似的还有陈恭禄的“发行二年停刊”说。(见《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三、1900年7月26日(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冼玉清《广东大力提倡变法维新的报纸——谈清末的〈知新报〉》主此说。(见香港《大公报》1964年8月27日副刊《古与今》)  相似文献   

13.
朱星《金瓶梅考证》中说:“有人说:不读《金瓶梅》就不知道《红楼梦》是怎样写出来的。因此,《红楼梦》是受《金瓶梅》的影响毫无可疑。最早持此论的是苏曼殊居士,他说: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见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第96页)这段话有两个错误的地方,现略加辨正于下:第一,“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这句话并非苏曼殊所说。在《小说丛话》(见1903年《新小说》八月号)中,这句话是署名为“曼殊”的。但是,在当时,称曼  相似文献   

14.
何新同志的《关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本来涵义及其演变》一文(见《学术研究》1980年第4期),对新编《辞海》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辞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少意见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徐庆凯同志的《关于形而上学的两个问题》一文(见《学术研究》1981年第2期),纠正了何新同志对形而上学看法上的缺点,但回避了新编《辞海》这两个辞目的不足之处。这里,我也想就形而上学的概念,谈两点看法。(一)旧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旧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就理所当然地说,它是研究灵魂、上帝、自  相似文献   

15.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近代一所规模较大的正规化军事学校,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权威性工具书《辞海》(1979年第1版)所载“保定军官学校”一词说:军校于1920年停办。笔者认为,这有悖史实,应该纠正。 保定军官学校于1912年10月正式开办,共招生九期,最后停办的确切时间是1923年8月。据《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七年官员任命册》可知,保定军校的第七任校长张鸿绪任职时间是1921年6月30日。第八任校长,也是最后一任校长孙树林任职时间是1922年10月26日。这表明,1920年以后保定军校并未终结。各种有关资料也说明,保定军校第八期毕业时间是1922年7月,第九期1923年8月毕业。这时,资金、教学设备都难于维持,学生来源中断,北洋政府也无心管理军校事宜,直系军阀曹馄把军校一部分校舍划出成立直隶讲武堂,培植私人势力故保定军校无法再继续下去,不得不宜告停办。  相似文献   

16.
《前线》1962年第10期、第16期先后发表了吳晗《说道德》和《再说道德》两篇短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许启賢在今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关于道德的阶极性与继承性的一些问题》,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吳晗又写了《三说道德》(载《光明日报》1963年8月19日)进行答辩。接着,《光明日报》分别发表了李之畦《〈三说道德〉一文提出了什么问题》(载《光明日报》9月21日)、江峰《也谈道德的继承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6、7日),、高仲田《关于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7日)、汪子嵩《从<水滸传>说道德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25日)等文章。《哲学研究》(1963年第5期)也发表了艾眞的《关于道德问题的几点质疑》一文,与吳晗商榷。现将争论的主要问题及其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董楚平同志《论农民战争中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一文(见《学术月刊》1981年第1期)中有谓:李自成“直到离北京的前一天,即四月二十八日才匆匆称帝”。这也就是说,李自成是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称帝,四月二十九日退出北京的。此说可能出自钱■所撰《甲申传信录》。但是,钱■所记李自成称帝及出京日期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我作《张荫植和戊戌变法之谜》(见《东方文化》1994年第3期),为使张荫桓这位终被杀了头的“戊戌变法”积极参与者和实际推动者不致久被埋没。现就他的亲笔未刊本《戊戌日记》再作《张荫桓与戊戌英德借款和胶州湾旅大租借》,为的是使这年他被罗织的另两项罪状也能得到一定的澄清。张荫桓的《戊戌日记》,从戊戌年正月初一门月22日)开年记起,一天也没间断地写到七月初六(8月22日)他被捕前32天,记述了213天动荡日月的经见要事和所思所感。日记文笔清简,书法佳美,纸用的是他家自制的“铁画楼”专用笺,分装成三册,因年深日久,已古…  相似文献   

19.
北京解放军政治分院三队陈桂龙来信说:《社会科学》1982年第六期上登载的冉曙光同志的文章,认为只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中,才“正式地普遍地使用‘对立统一规律’(或称法则)”。事实上,马克思在1853年5月20日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就是他所说  相似文献   

20.
彭干臣是我党我军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和军事领导人,1921年4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军事斗争和统战工作等方面均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在南昌起义中曾担任卫戍司令兼政委、公安局局长要职,并担任过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但是在《南昌起义》影片中,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却没有他。南昌起义时任特务连副连长的唐天际同志在《星火燎原》第一集中写道:“8月6日,最后一批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卫戌司令彭干臣同志要我留下,了解一些敌人的情况,并设法与袁州毛泽东同志带领来参加起义的一千多武装联系,同时交给一封与省委联系的信,他们就走了。”(1959年版,第87页)仅此一句话,在其它版本(甚至1977年后的)中都被删去。我们认为烈士的英名应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