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网络舆论领袖的身份、网络环境的现状以及受众的期待决定了网络舆论领袖在净化网络中应当发挥作用。网络舆论领袖所具有的影响网络空间信息质量的能力、影响网络空间情绪状况的能力和影响现实社会环境的能力,决定了网络舆论领袖在净化网络中能够发挥作用。在净化网络中,网络舆论领袖要做真实信息的传递者、正面情绪的传播者和优秀文化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2.
网络大众民族主义指的是以大众文化的形态出现在网络上的民族主义。其表现方式有帖子、Q 群消息、博客与微博、网络游戏、网络新闻、黑客等等。其特征是:更为可见的大众性、更为多元的互动性、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狂欢式的话语风格、即时的反应与巨大的影响。网络大众民族主义惊人的号召力、多样化的形式和强大的现实影响力,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决策者的重视。在未来,它仍将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论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意见领袖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网民对其信任程度是影响舆情引导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多项Logistic模型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信任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实诚的损失、平台把关或审查制度、权威性、信息互动、阅读信息、法律约束以及查看微博等因素影响网民对网络意见领袖的信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青年学生的理性民族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青年学生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出现新的变化,并成为影响其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主要推动力。但在这股民族主义情绪中存在着一定的非理性因素,对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使得理性民族主义教育成为当前青年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在表现形式上它是一种相对温和的、以世俗理性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在内容上则根本上是一种爱国主义.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在当今中国仍然有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访谈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网络舆论领袖是"看不见的",具有"文本"、"隐性"、"动态"和"混合"的特点,这对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论管理的对策:与舆论领袖平等沟通,加强服务建设;危机管理,删除和封禁过激言论和ID;重视官方通知的作用,安抚情绪。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演变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主义思潮带有明显的国家主导特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在民众中被点燃并强势兴起,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8.
9.
文章在梳理网络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开端和现状的同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并以此阐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网络民族主义培养了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整合了以国家为主体的意识形态,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理论依据、特征及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见领袖从现实生活延伸到虚拟社区,对于高校舆论而言,该群体不仅仅是补充和辅助更是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具有在学业、兴趣、创新创业等方面突出,关注公共事件、有独立观点并愿意分享等五个特征.高校对于该群体的管理包括识别、培养、监管以及对话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三大非主流社会思潮之一,具有复杂多面性特点。广大青年作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最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其政治思想必然受到正面与负面的双重影响。引领青年政治思想,不仅需要科学判断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准确把握其发展态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坚持利于国家民族发展原则、遵循青年心理特点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规律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存在,具有天使和恶魔的两面性特点。泛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民族主义既有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之效,又有被妖魔化而误入歧途之险。广大青年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和视野开阔、观念开放,因而成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最重要载体。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复杂性与青年思想易变性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对青年政治思想将产生正面与负面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主义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三大非主流社会思潮之一,具有复杂多面性特点。广大青年作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最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其政治思想必然受到正面与负面的双重影响。引领青年政治思想,不仅需要科学判断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准确把握其发展态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利于国家民族发展原则、遵循青年心理特点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规律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方社会经过战后初期的民族主义运动兴奋期,逐渐转向各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道路的探寻。到1980年代,随着“冷战”世界格局的解体和“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东方各国的民族主义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关注当前民族文化的建设、反思现代民族文化发展路径、清算殖民统治的文化后果、确立新的民族自我为核心内容的后殖民主义思潮成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鲁迅毕生致力于揭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攻击固然猛烈,但是,反叛的立足点和归宿则是“立人”以“兴国”。鲁迅挚爱祖国,高扬“民主”、“科学”大旗,“窃取”西方圣火,扬弃传统文化,称赞“理想的人性”,这应该是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回顾几十年来学术界关于毛泽东青年工作思想与实践的研究,无论是在相关资料的整理出版方面,还是在具体的专题研究领域,都出现了一大批有一定水准的学术成果,但其中也存在研究对象比较模糊、研究范围不够清晰、研究视野比较狭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资料发掘利用不够等问题。相信通过学术界的共同努力和深入探索,相关研究会更加深入和全面,并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思潮作为观念系统是一个群体性精神结构,它贯穿于整个文学活动各个领域。创作思潮是文学思潮整体中的部分,而创作方法则是创作思潮这个部分中的部分。就理论性质而言,文学思潮概念主要是文学史范畴,创作方法属于美学范畴。在外延上,文学思潮可以包合创作方法,创作方法既可以隶属于文学思潮,又可独立于文学思潮之外而存在。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青年与社会思潮的沉浮与涌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青年推动着社会思潮的沉浮涌动,均离不开青年的认同与传播,这些思潮对青年的重要积 极影响或消极影响均须辩证分析,方能加强在积极影响方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强劲的势头突破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把文学作为政治工具的束缚,在文艺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革开放初期,以王蒙为代表的一批中年作家最早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运用到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紧接着,刘索拉、徐星等青年作家以更新的创作形式引起了文坛的瞩目。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后新潮小说的出现,形式主义浪潮开始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全面的颠覆,他们提出的"原始态"、"零度情感"、"自然人"、"本能主义"、"陌生化"和"语言崇拜"等原则已经使文学创作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20.
文学思潮正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学观基本上是从作品、作家即创作范围来界定“文学”的含义的 ,这种思维定势导致不少人把文学思潮等同于创作潮流。文学艺术事实上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文学思潮属于观念层面 ,贯穿于整个文学活动系统。文学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系统中受某种文学规范体系所支配的群体性思想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