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也谈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刘长林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发展的反动运动?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能把洋务运动纳入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之中,洋务运动在本质上是逆近代中国的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运动。本文提出不同看法,请贤达教正。一...  相似文献   

2.
也谈马嵬驿兵变的历史真相唐华全发生于唐玄宗统治末年的马嵬驿兵变,是唐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关于兵变的历史真相,近年来一直是唐史学界积极探讨的课题,不少学者已做过十分有益的研究。但由于各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加之史书记载又事多曲隐,故关于兵变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也评叔孙通其人其学王继训近年来,学术界对叔孙通其人其学评述甚多,大多持肯定态度。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不揣浅陋提出来,以就教于读者。一、叔孙通其人叔孙通,薛(今山东枣庄市东南)人,生卒年不详。史家司马迁曾为他写过一篇1500字的《叔孙通列传...  相似文献   

4.
李建先生《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一文高屋建瓴,议论周密,对推进中国古代历史教育 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中某些论述似乎意有未尽,因就所论略加引中和补充,提出"大历史教育"概念,包括狭 义的历史教育和史学教育两个方面。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应该围绕此两大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5.
屈原绝大部方作品,都在抒发这样一种深沉浩博的感情,那就是一个行度清白的忠直之士遭昏君蔽瘖蒙群小构陷而才无所施、怨无所泄的悲愤心情。在这些作品中,他有感于时世的昏昧,对上古时代的先圣往哲表现了无限的钦慕,为自己未能遭逢明君而深感惋惜。 由于屈原十分钦慕的先圣如三王(轩辕、颛顼、帝(?))、尧、舜、禹、汤、武丁、周文王和周武王等,都是儒家极力推崇  相似文献   

6.
<正> 岳俺楼雄峙于洞庭湖畔,从三国始筑西门谯楼起,至今已历一千七百余年。由于它衔远山,吞长江,地理位置优越,故从南北朝起,便有人登临览胜。自唐代张说重建南楼后,历代诗人留下了很多吊古伤今的诗篇。在这些诗作中,人们最怀念的一位人物就是屈原。屈原晚年怀沙自沉的汨罗江,与岳阳楼仪隔百里之遥,历史上又是岳阳郡辖之地,洞庭湖把两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人们在岳阳楼凭吊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是极自然的。  相似文献   

7.
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屈原的人格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耿直无私、正大光明的品质,忠君爱国、矢志不移的情怀,疾恶如仇、苏世独立的气节补充了儒家思想的不足。开创了文人批评现实政治的先例,并使许多遭遇不幸的忠贞之士从屈赋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培养了独立人格。但屈原把人格修养确定为"完美"、"纯粹"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他以高洁的诗人之性过分热衷于参与现实政治活动,使他的悲剧具有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8.
封建时代屈原爱国精神研究的历史走向赵沛霖肯定屈原的伟大爱国精神,是目前学术界基本一致的意见①。这个结论的得出,经过了二千余年的探索和争论,走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之所以如此,除了问题本身的思想性质比较复杂和研究者个人的思想局限性等因素之外,还与一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屈原的悲剧原因,前人已经做了很多探讨。如果从屈原的自身素质、情商、政治才能三方面来看,楚王的不信任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挑拨离间,导致君臣矛盾层层加深,事功不成,是屈原悲剧人生的外因;而屈原的内向型性格和平庸低下的情商,和他缺乏政治家的策略和果敢的自身素质,则是屈原悲剧人生的内因。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对于屈原爱国精神的研究出现了尖锐的对立,并由此提出了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条件下热爱祖国应具有怎样的性质和内容,屈原热爱楚国能否称为爱国精神等问题。屈原爱国精神研究的深化,使问题超出了文学研究的范围,而涉及到历史思想和历史理论问题。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和爱国精神包括三种形态:一、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侵略者斗争中的爱国精神;二、封建时代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斗争的爱国精神;三、奴隶制时代中华民族各族氏族集团之间斗争的爱国精神。我国历史上这三种形态的爱国精神,在历史纵向上形成了明显的发展系统,要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发展,必须正确认识爱国精神三种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特点。  相似文献   

11.
奚兆永同志在《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上发表了《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唯一条件》一文。我支持奚兆永同志的观点。但奚文并没有深入分析:一、社会分工与商品生产的关系是怎样的?二、社会分工与私有制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三、社会分工为什么必然引起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拙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月刊》去年七月号发表了龙海清、龙文玉两同志的《屈原族别初探》(以下简称《初探》),认为“屈原可能属于苗族,他是精通并吸收了华夏文化的第一个苗族文学家”,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很值得商榷的。(一) 争辨屈原的族别,首先要弄清先秦楚人的族别。《初探》的作者说:“楚人的先祖很可能就是三苗”,其主要依据是,楚人受封子爵的熊绎乃是从周武王伐纣建过战功的“髳”人子孙。武王伐纣,髳人是否建过战功,可以存而不论。问题是楚人的先祖是否  相似文献   

13.
一般历史意识包含两个方面 ,即一方面人类无限进步 ,另一方面人类在这种进步中终将达到一种终极的完满境界。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但也并不和谐。单有前者 ,人类的生活会失去意义 ;而单有后者 ,会使人类生活趋于无聊 ,也会使有限性的东西有机会冒充为终极完满性境界。因此必须将历史终极完满性作为承诺性的实践公设来看待 ,这样既赋予进步以意义 ,又杜绝了对历史终极完满性的实然性误解 ,避免生活质量的败坏。  相似文献   

14.
侯文学 《云梦学刊》2008,29(4):40-42,143
屈原作品的太阳意象,主要有两种意蕴:光明与生命;光阴荏苒与人生短暂.前者是屈原对上古神话观念的直接继承:后者是屈原在神话基础上的独特创造.这两种意蕴的太阳意象,尤其是后者,时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15.
屈原抒情求美论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抒情求美论及其历史影响文令(湖北省社科院文学所)作为伟大文学家的屈原,对文艺美学也卓有建树。虽然他的抒情理论没有以规整的理论形态出现,但却鲜明地体现在诗作中,可以从其作品的形象展示和直接陈述中开掘和综理出来。本文试就屈原的抒情理论及其历史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 以《天问》为主要标志的大胆怀疑的思想,在屈原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突出位置。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惟灵均将逝,脑海波起,通于汨罗,返顾高丘,哀其无女,则抽写哀怨,郁为奇文。茫洋在前,顾忌皆去,怼世俗之浑浊,颂已身之修能,怀疑自遂古之  相似文献   

17.
在汉代,屈原身上最显著的“怨怼”、“忠贞”这两种精神被发现,之后,又以文章英杰、辞赋宗祖的身份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从宋到清,屈原由“怨怼”所生发出来的反抗精神被清洗干净,而变成了千古忠君第一人,从而完成了封建时代对原原的塑造。现当代,屈原形象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又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最终以爱国主义诗人的形象被当代文化所接纳。  相似文献   

18.
也谈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与启良同志商榷孟庆仁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期理论存在着教条化、公式化的理解。近些年来,这一理论又成了被搞得极其混乱的一个领域.启良同志《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考察》一文(载...  相似文献   

19.
也谈垄断     
一个事物的存在有其客观条件 ,在这些客观条件还没有消失的情况下 ,企图借助人为的力量取消它 ,都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只能适得其反。对待垄断的态度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该本着历史的、发展的、联系的、全球的、民族的、或者不同产品不同对待的观点去看待  相似文献   

20.
也谈同一性     
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教学和宣传中,往往把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分为二”代替了对立统一。一个“分”为“两”个,重点在“分”,在“二”,在“斗争”。这就忽视了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分与合的关系,二与一的关系,似乎只有分没有合,只有对立面的斗争,没有对立面的统一。林彪、“四人帮”这伙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为了适应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干脆把唯物辩证法歪曲为“斗争哲学”。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对立统一这个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