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论情感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的缺失体验对张爱玲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她的童年时代失爱于家庭,青年时代失意于爱情,又和家庭失落于时代,所有这些体验,都参与了她日后对于新的人生和行为方式的构建.张爱玲小说的日常叙事,正是在这种情感缺失体验的过滤下,标示出一种以孤独和荒凉为特征的悲剧蕴涵.  相似文献   

2.
巴金的小说,无一例外,全部悲剧结尾,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巴金的悲剧人生体验以及深刻的悲剧意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部现代悲剧中蕴涵的古希腊传统悲剧因素,以及作品中折射出来的现代悲剧特征和作者独特的悲剧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 饱受离家出走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萧红的小说创作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悲剧 性的人生感受和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 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特别是女性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 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萧红小说中展示的婚恋悲剧现象,凝聚了作家的审美情感与生命体验.本文试图从“男性压迫”、“女人意识”这两个外在和内在的破坏性因素来剖析悲剧产生的根源,挖掘悲剧更为深层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萧红的《小城三月》以悠扬婉转的笔调叙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翠姨与"我"的堂兄的爱情悲剧既是性格悲剧,更是新旧文化冲突所导致的悲剧,是生命之花在"五四"新文化春风的吹拂下灿然绽放、却又在传统文化的重重裹挟下悄然萎谢的悲剧。这悲剧凝聚着萧红自身深切的生命体验与深沉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部现代悲剧中蕴涵的占希腊传统悲剧因素,以及作品中折射出来的现代悲剧特征和作者独特的悲剧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8.
从《欢乐之家》窥伊迪丝·华顿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欢乐之家》为底本,对伊迪丝.华顿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心理背景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辩证地总结了她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和其带有的自然主义色彩,并结合小说女主人公的经历,论证了伊迪丝对生命悲剧性的深刻体验与见解、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洞察。  相似文献   

9.
巴金小说有什么样的审美特征?一些学者认为是悲剧美;本文在分析巳金创作小说的背景后认为,忧郁美是巴金小说的审美特征。它来源于巴金以真挚的情感塑造了一系列的凡人悲剧典型和英雄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10.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德北的悲剧命运构成了托玛斯·哈代小说的悲剧特色,也体现了他小说艺术创作的顶峰。苔丝·德北的悲剧命运,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农村后给个体农民带来的灾难,最后导致农民贫困破产的悲惨状况,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传统道德、宗教思想和法律的罪恶,同时,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不仅有社会因素,还有自身性格的因素。本文从多角度透视苔丝·德北悲剧形成的根源,并通过对她性格的分析来寻找她艰辛的心路历程,体验她的感受,聆听她生命的悲歌。  相似文献   

11.
与西方视“悲剧”为“艺术皇冠”不同,温柔敦厚的儒雅气质和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导致中国悲剧学长久缓行在直觉水平。然20世纪中国的现实和艺术,充满悲剧意味,作为民族现代悲剧美学家的陈瘦竹,富有创见地将古今中外悲剧艺术相接通,予以知性和情感观照。他以崇高为悲剧之本质内涵,依此透析英雄悲剧、平凡人物的悲剧和错误造成的悲剧三者迥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并强调悲剧中乐观豪迈的因素。晚年的陈瘦竹潜心研究荒诞派戏剧、存在主义等悲剧理论,全面阐发现代化潮流给悲剧艺术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揭示现代悲剧新趋势,比如以悲剧崇高征服和超越苦难,悲喜因素的混同交融和“富有诗的目的”等。陈瘦竹坚持从现实关切、社会冲突中寻求悲、悲剧和悲剧快感的合理解答,作为一个“世界主义者”,他鄙弃偏于一隅的闭门造车,主张“东张西望”“兼收并蓄”,可信性、科学性是陈瘦竹悲剧美学的重要出发点,由此他实现对现代悲剧美学原则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位风格独具的诗人,在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仕途苦闷等各种不幸的命运遭际下,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诗歌创作之中,以之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此,李贺诗歌所呈现出的悲剧精神是由内而外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和魏晋以来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正是由于李贺在诗歌中高扬个体的主体意识,使得其诗歌创作的取材和艺术表现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长远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作者曹雪芹同情、怜悯的对象,尽管曹对她罪恶的一面多有揭示,却始终不忘她女性的苦衷,在堪爱、堪怜、堪恨的复杂感情中,刻画了这个女强人的悲剧。小说以此提醒我们:女强人尚且如此,其他人能幸免吗?王熙凤的悲剧因此拥有了非同寻常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4.
《悲剧的诞生》可从生存论角度解读。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探讨了悲剧的诞生、灭亡、更生;同时,尼采阐发了他的悲剧观,其中包括艺术的形而上学性质和酒神智慧,尼采的悲剧观其实是一种生存论。尼采的生存论不仅指涉个体的人生在世,也指涉民族的生存。尼采揭示了希腊人的艺术化生存,他提出向希腊人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国现代悲剧的创造者,奥尼尔的剧作在对悲剧根源的探索、审美效果的追求及悲剧人物观诸方面与传统悲剧相比已有了质的飞跃,是一种现代悲剧意识。奥尼尔写出了现代人在一个“上帝已死”的世界里无所适从的状况以及企图重新找回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幸福而不得的悲剧,以自己的实践为现代悲剧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席勒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勒已经逝世200周年。我们纪念他,不仅仅因为他是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而且也因为他是伟大的美学家。他对美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仅就他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来看,席勒就是非常伟大的。他是西方悲剧冲突论的奠基人,他是西方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潮论的创立者,他是西方崇高与悲剧关系论的初创者,他是西方审美人类学的开拓者,他是西方完整美的范畴体系的提出者。我们应该充分高度评价席勒的伟大美学贡献。  相似文献   

17.
奥尼尔一生致力于用悲剧探索人生的基本问题,对他来说,"戏剧是生活——生活的实质和对生活的解释"。他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当作他的灵魂悲剧的主体,刻画悲剧人物矛盾、复杂的人性,通过对人的潜意识的揭示来展现现代人内在的精神冲突,反映物质文明社会中人的精神困境,为一个主要关心娱乐的商业化时代重新召回了悲剧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以悲剧为主要创作体裁的世界大师级的戏剧家,席勒关于悲剧的理论无疑在西方戏剧理论史乃至世界戏剧理论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他认为:悲剧是表现道德的目的性与自然的或道德的反目的性的冲突,通过痛苦使人获得道德快感的美学范畴,它是崇高,特别是道德崇高的集中表现,因此,悲剧的人类学功能就在于,通过激烈的目的性与反目的性的冲突使人的道德本性得到表现和高扬,从而使人性完全实现。席勒不仅专门论述了悲剧的人类学功能,而且把悲剧与喜剧进行了比较,并从这种比较之中悟出一个道理:从使人得到自由、使人性完整的人类学功能的角度来看,喜剧比悲剧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这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戏剧美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席勒的悲剧观是在克服当时德国文坛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寻找悲剧快感产生的原因,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在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乔峰无疑是一个最大的“英雄”,是“武侠小说里最硕大无朋的身影”。乔峰是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相似,是命运悲剧。为复杀父之仇既毁灭了他又成全了他,英雄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