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几点意见》去年在《文学评论》刊出后,陆续听到一些不同的意见,并先后读到汪裕雄、魏理、李贵仁等同志写的商榷文章。对魏理同志和李贵仁同志的商榷文章,我已经写了《再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问题》和《三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问题》,作了比较详尽的辨正和澄清。现在这篇《四  相似文献   

2.
1981年第3期《文史哲》发表了周来祥等四位同志关于艺术与情感问题的文章。《编者的话》说:这“四位同志的文章,谈的都是有关艺术与情感的问题,这是一个在文艺学中涉及范围很广,很重要也是很复杂的问题。多年来我们注意研究不够”。我们完全同意这  相似文献   

3.
陈涌同志的《文艺学方法论问题》(《红旗))86年8期)是以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为宗旨的。文章发表后,在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盛赞者自不必说,就是持异议者,对其文章本身的方法论,尚未见提出异议。我在认真研读再三之后,对其思维推理方式的“辩证性”却极怀疑。故此,提出质疑,向陈涌及其他专家前辈就教。毋庸赘言,由于论题所限,本文不可能对刘再复同志的一系列理论观点表示看法,对陈涌同志文章的长处亦不能一一肯定。这是须事前申明的。 在我看来,陈涌同志《文艺学方法论问题》一文的方法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  相似文献   

4.
运用模糊集合论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文艺创作的文章,目前正日益多起来,模糊文艺学大有取代传统文艺学和逻辑文艺学而独立的趋势。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模糊文艺学是否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应该作深入的系统的研究。 怎样使模糊文艺学研究深入下去,我认为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思维机能及过程集合方面的研究,这可以说是“入乎其内”的方法。二是加强对艺术模糊性表现的系统结构的分析研究,这可称为“出乎其外”的方法。前者是艺术创作中的思维运动规律的研究,与脑科学、思  相似文献   

5.
三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问题——答李贵仁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仁同志在《人文杂志》一九八○年第五期上发表的与我讨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问题的文章,已经悉心研读过了。首先,我十分欢迎学术界特别是文艺理论界就这一问题展开深人的讨论,因为真理是在争论中确立和发展的,只有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探讨,才能提高认识,明辨是非,达到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有所裨益的目的。但是,我不得不坦率地指出,李贵仁同志在《<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几点意见>质疑》一文中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不仅无法使我信服,反而把问题搞得更加混乱了,而且许多地方都歪曲了我的原意,为了对广大读者负责,下面仅就李文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逐一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6.
1984年我国美学研究工作出现的新局面,不仅表现在研究成果在数量上超过了以往,而且在主攻方向转移的趋向性以及新课题的开辟等动向方面,都显示出我国的美学研究正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进发。 一、新局面的基本特点 王世德在《对几个流行的“美的定义”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在这几年的研讨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有些同志认为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可以找到美的定义,有人乾脆写成“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类似的提法还有“马克思认为”,“马克思表明”等等。“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个提法在很多文章中出现了,成了相当流行的观点……特别是有些不专门从事美学工作却又十分关心美学的同志……经常引述这个定义,似乎这可以作为定论而加以运用了。其实几年来有些同志已经指出这个定义不是马克思的原意,也并不符合《手稿》的实际,但这派异议并没有引起美学界的重视。 在1984年里,《手稿》作为一个理论禁区被打破了,于是从《手稿》“引出”美的定义的探讨便  相似文献   

7.
刘梦溪同志《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几点意见》(载《文学评论》一九八○年第一期)一文,据称是“几点与通常说法不尽相同的意见”。他讲了三点,这就是: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 大林以及毛泽东同志,并没有建立起马 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重 点引者加),我们今后应当把建立完整的 理论体系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 一个现实目标;(二)由于教条主义的 影响,我们的文艺理论工作,迄今为 止,大都是在通过分析各种文艺现象来  相似文献   

8.
评《文艺学新论》王元骧编写一部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反映文艺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这已是许多文艺理论教师企盼已久的事情,不少同志在这方面也作出过许多努力;最近读了狄其骢、王汉成、凌晨光合编的《文艺学新论》,我认为就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9.
王克千、吴宗英和陈珪如、邓纲忠同志,在一九八○年第四期《学术月刊》分别发表了《从哲学史看“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与《列宁没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两文。这两篇文章虽然各有侧重,但却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不同意杨献珍同志《略论两种范畴的同一性》等文章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我们认为这两篇文章的基本观点很难成立:其论据是站不住脚的,其逻辑和概念亦有不少混乱之处。为了使这一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我们特将自己的一点看法写出来,以就教于王克千、陈珪如等同志。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学,是语言学新起的一个分支。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不少探索者的兴趣,并且在许多领域已经和正在得到广泛的运用。我们国内不仅出现了一些介绍和研究模糊语言的文章,出版了《模糊数学》杂志,而且在近年的高等学校教材中,比如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2年版的《现代汉语》,也及时地吸取了模糊语言理论。模糊语言研究已引起许多学科领域以至哲学界的注意。有些研究模糊语言的文章,开始涉及文学创作现象,例如刊登在《辽宁大学学报》1982年第一期上的《模糊词琐谈》(作者张乔)一文附带指出,“文学作品中多用模糊词”,俯拾皆是。张乔同志举了作家丁宁《幽燕诗话》中的一个肖像描写:“她年轻,短发,眉目清秀”,认为如果改用她长着“二寸长短发”,未免可笑,“文艺作品需要选择生动、灵活、富有形象性的模糊词,以增强艺术感染力。”上面提及的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也列举了几个文学创作的例子。下面,试就模糊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1.
《哲学研究》七八年第十二期发表的王极盛同志的《何谓文艺的形象思维》,以及《社会科学战线》七八年第二期发表的韩凌、舒炜光同志的《形象思维问题新探》,是两篇引人注目的文章。王文把浦满春、孟伟哉、周忠厚、何洛、蒋孔阳、茅盾等同志的观点,叫做“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平行论”;而在我看来,王、韩、舒等同志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初,文章学研究就在中国大地纷纷扬扬地开展起来。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有一个领域却少有人问津,那就是作为文章大家族一员的学术论文的研究。这方面虽有高瑞卿、王世德、陈衡、路德庆等诸先生有所涉猎,但他们多系从写作学的角度去研究,至于把学术论文当作一个独立的门类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直到最近我们才欣喜地看到李冬春先生的力作《学术论文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问世。笔者认为《概论》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系严整,框架分明。《概论》一书的第一个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没有重走仅仅探讨其写作…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文艺界普遍要求加强文艺理论工作的呼声中,读到刘梦溪同志《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几点意见》(载《文学评论》杂志一九八○年第一期),的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痛切地揭露了我们文艺学研究的落后状态,尖锐地批评了文艺学领域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习气,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鼓励人们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八年八月四日《光明日报》所载友红同志《关于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等概念的理解》的文章,一九七八年《南京大学学报》第一期所载郁幕镛同志的《论社会生产力》的文章,都主张“生产力应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三个要素”。一九七八年《经济研究》第九期所载王殿俊同志的《关于生产力的两个问题》一文,主张生产力既是三要素又是两要素。我认为,生产力的三要素论或既可三要素又可两要素论,都是值得商榷的。生产力的三要素论和二要素论的分岐,在经济学界和哲学界都由来已久。王学文同志的《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张鱼同志的《关  相似文献   

15.
审美情感与艺术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面周来祥、狄其驄、张国民、袁世硕四位同志的文章,谈的都是有关文艺与情感的问题,这是一个在文艺学中涉及范围很广,很重要也是很复杂的问题,多年来我们注意研究不够。四位同志的文章观点不尽相同,我们发表出来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兴趣,促进对这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3.卷二《吊黄学士三首》(其一):"世德无双誉,诗豪第一评。"注云:"‘世德’二句:黄先生人品高尚,诗歌豪俊,道德文章,天下第一。世德: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第179页)《笺注》注解典故较详,而此处恰恰遗漏了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再说曾簇林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多方位、多视觉研究的深入,作为其完整体系的构成框架和作为其理论形态的概念范畴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陆梅林同志更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论纲》(《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对此作出了全方位...  相似文献   

18.
去年第一期,本刊推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栏目,刊登了一组笔谈文章,在文艺理论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本期再发表朱立元《试论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方法论问题》一文,意在进一步推进这一讨论,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模糊数学产生的哲学基础及历史必然性1965年美国自动控制论专家、加里福尼亚大学教授查德(L.A.Zadeh)根据工作中的体会,写出了一篇新论文《模糊集合》,他在文中第一次引人注目地提出了模糊性问题,并给出了模糊概念的定量表示法,这标志着模糊数学这门新学科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三、四十年代王亚南经济思想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南同志(1901—1969)是三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之一。对这样一位重要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作些研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很有意义的。为此,我们对王亚南同志解放前三、四十年代的经济思想,就主要方面作一个概括的阐述。王亚南同志一生勤奋好学,著作齐身,建树甚高。经济学译著计有四十多部。主要译作有与郭大力同志合译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原论》、《社会科学论纲》、《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经济学说史》和《〈资本论〉研究》。纵览他解放前的一系列著作,可以见到他对中国经济问题所发表的深邃见解和独特的经济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