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寅恪是著名的中古史与文化史专家。他对于中古史实的考证,诗文证史方法的创获,史学研究方法上的探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使他成为继王国维之后的又一位史学大师,其影响一直延伸到当代学者的研究与思想过程中。近几年对于陈氏学术思想与成就的介绍和研究的论著纷呈迭现,几乎成为与“钱学”不分轩轾的又一学术景观——美籍华人汪荣祖教授著《史家陈寅恪传》(台北联经出版公司84年版),就陈氏的生平与学术成就做了较全面的叙述与评介,是为继陈氏弟子蒋天枢先生《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之后最为详实的传记。刘梦溪先生《中西体用资循诱——谈陈寅恪先生的文化态度》一文就陈氏中国文化本位论思想中包含的文化底蕴做了辩证深入的阐发。卞僧慧先生的《试述陈寅恪治学特点》一文则对陈氏治学特点与成就做了生动具体而又较为全面的评介。傅璇琮先生在《一种文化史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我自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毕生坚持学术著述,直至晚年仍孜孜不倦。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只简要介绍他论及的考据方法,以及考据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这是根据个人学习体会整理而成,一管之见不足以窥全豹,误解更属难免,尤望研究陈寅恪先生史学思想的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正> 陈寅恪先生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大师,虽然他已经逝世十几年(1969年逝世),但在人们中的记忆犹新。我和陈先生只有一面之识,那是在1944年的暑假中,当我从外地来到成都,住在华西坝,和当时任教于燕京大学的陈寅恪先生、任教于华西大学的钱宾四先生都是比邻而居,我和钱先生几乎每天见面,总是在晚饭后,我去看他,他就和我在华西坝的一个广场上散步谈天,同时我也曾经去看望陈先生。我和陈先生本不相识,看他,一方面表示我的仰慕之情,一方面打算向他请教有关隋唐史中的若干问题,因为当时我正教这门  相似文献   

4.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05,(4):128-131
陈寅恪先生的学术精神与品格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二是执着的求学态度和不懈的创新精神;三是高度的使命意识和崇高的牺牲精神。陈寅恪先生的学术精神和品格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学者与诗人两种品格兼备的历史学家 ,陈寅恪先生在史学研究领域中达到了极高的学术境界。本文从“最渊博、最有识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神游冥想真了解”、“以诗证史”五个方面 ,论述陈先生的史学境界。这种学术境界渊博、自信、独立、幽远、新颖 ,是冷静与情感、理性与价值交融之产物。学术境界作为人生境界的反映 ,体现着他广博而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先生与敦煌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九三○年,一位中国学者创立了“敦煌学”的界说,这位创立者就是义宁陈寅恪先生(1890—1969年).许多年以后,向达先生在论及“敦煌学一辞的原起”时回顾道:“敦煌学一辞,是陈寅恪先生立的.他为陈垣先生的敦煌劫馀录写序,始创此名.”在那篇著名的序文里,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抓住了当时正在露头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7.
"当日英贤谁北斗?"这是陈寅恪先生所作《王观堂先生挽词》中的一句.其实,用在陈先生自己身上,也完全合适.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素以学问渊博、中西融通而名闻中外,尤其在中西比较文学方面,其兼通程度当时不用说在西南联大,即使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曾同陈先生一起留学于哈佛大学,本为同学、朋友关系,但他却不止一次地说:"始宓于民国八年(1919年),在美国哈佛得识陈寅恪,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为吾师."(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相似文献   

8.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5月26日至28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兰州、西安、厦门、长春、郑州等地,香港地区和美国,日本的著名专家以及陈寅恪先生的亲属共七十余人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与会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四十多篇论文,内容包括陈寅恪的学术成就、治史方法及其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并有部分纪念性论文。 (一)关于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成就一、魏晋南北朝史。陈寅恪先生在研究魏晋  相似文献   

9.
钱文忠  王海燕 《文史哲》2002,7(1):33-38
比较佛教语文学在陈寅恪先生和季羡林先生的学术史上的不同作用与地位,可以明显看出,陈寅恪先生的“史学三变”和季羡林先生的“佛教语文学三转”之不同,佛教语文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完全不同的演进轨迹从而显现。陈寅恪先生因“史学三变”而灿烂夺目,季羡林先生则因“体”一“用”一“体用圆融”的“佛教语文学三转”而彪炳辉煌。  相似文献   

10.
<正> 陈寅恪先生一个重要的创造性学术成就就是倡导和光大“古典”与“今典”的学说和方法。我认为要研究和理解陈先生,也必须注意“古典”与“今典”不可。所谓“古典”者,即陈先生所阐述之学术思想;所谓“今典”者,即陈先生当时所处之环境及其思想感情与行为。陈先生从20年代到抗战爆发前主要从事佛教及其对中国社会之影响和蒙藏绝学等专题的研究,所谓纯历史的撰述较少。七七事变及北京沦陷后,其父陈三立忧愤不食而死。陈寅恪料理完丧事后,即逃奔南方,旋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历史,写出了两部划时代的著作——《隋唐制度渊  相似文献   

11.
广松涉认为,胡塞尔的“意向性本质直观”不过是人们交互主体地、观念地、逻辑地把握事物的纯主观意识形式,是观念的符号。但实际上,人们对事物的观念把握或“本质直观”,如果脱离人们的社会实践及主体际交互主体的语言交流,它们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这就需要对人们是怎样通过社会实践和相互间的语言交流而形成了他们关于对象世界的对象意识、以及这种对象意识的双重认识构造和“四肢结构”关系予以理论的解析。于是,广松涉独具特色的认识论由以形成。  相似文献   

12.
孙江 《文史哲》2006,(1):12-13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以其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具有的重大促进意义,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担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以来,从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入手,首先对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内外学者撰写的本组笔谈,就是一部分相关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和《镜海丛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除少数澳门知识界人士外,中国的学术界尚不知在19世纪末的澳门出现过一份《镜海丛报》。由于这一刊物与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早期活动有密切关系,该刊物已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一《镜海丛报》创刊于1893年7月18日,起初是每星期二,后改为星期三出版的周刊。该丛报分为每号4页的葡文版和每号6页的中文版,二者的内容有较大的差异。葡文版的刊名为ECHOMACAENSE,直译为《澳门回声报》,不过,直到1894年,这一葡文刊名下一直有中文“镜海丛报”四字,以显示两种版本的特殊联系。中文版终刊于1895年…  相似文献   

14.
刘博 《山东社会科学》2007,34(4):112-115
欧盟把民主和尊重人权作为其对外发展政策的一部分,并且坚持在其与第三国签署的所有协定中加入人权条款。《洛美协定》和后来取而代之的《科托努协定》是欧盟处理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与人权关系的重要模式。这两个协定表明:人权已成为欧盟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优先考虑的问题,人权条款已经成为欧盟对外协定的必要条件。欧盟以人权为导向,以贸易与发展为中心,以援助与制裁为后盾,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权力政治”的人权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对欧盟的对外贸易与发展援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肖昌进 《社会科学》2001,9(9):14-1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 ,是否符合党员条件 ,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如何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共产党员 ,是每一个党员和要求入党的人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说 ,党员标准是由入党资格、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三个部分组成。现就这三个问题 ,从“三个代表”的高度作一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 ,以便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的党员标准问题。一、在入党资格问题上 ,必须坚持有成份论与不唯成份论相统一翻开党的 80年历史 ,我们…  相似文献   

16.
藏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文化性格以历史地理为载体和基础,因此,一个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文化性格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格及文化内涵进行探讨,说明了在藏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受地理环境因素、生产方式因素、文化心理因素等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副+名"结构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法,一种是语法的"副+名",另一种是修辞的"副+名",两者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存在重要区别.语法的"副+名"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性质没有变,而在修辞的"副+名"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性质已经发生临时的转化;语法的"副+名"意义具有明确性、单一性,修辞的"副+名"意义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丰富性;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对不同语境要素的依赖性和语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次重大的国 际政治危机。以此为开端,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制造了一场历时数载、喧嚣一时的“ 远东危机”。它不仅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还向整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发起了挑 战。作为战后和平体系的缔造者和维持者,英美两国的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局势起着极为重要 的影响。但由于事件的特殊时代背景,两国对此都未做出积极的反应,导致了事态的一再 扩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的基源性问题 刘超:刘先生,您从1950年代以来就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在晚清民国史、思想文化史、中外交流史方面有很大建树,近年来,随着年事渐高,您已经不大动笔了,学界对您的最新思想了解得不太够.  相似文献   

20.
大量事实证明:在传统国家实力的支撑下,“Rogue State”这一词语在美国对外政策话语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语义效应,美国政府利用该词的语义功能,在对外政策中充分地发挥了对外政策工具的效用,如给一些国家带上“Rogue State”的帽子,在国内以争取民众对政府政策更多的支持,在国际上则作为谈判的砝码或作为制裁甚至是发动战争的借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