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基于对革命形势的乐观估计而提出暴力夺取政权的“全面进攻”策略,同时也考虑运用和平手段改造所有制;19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把握革命形势基础上又提出灵活运用暴力和和平两种方式夺取政权的“有条件退却”策略;恩格斯晚年根据革命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完善了“有条件退却”策略,制定了完整的议会和平斗争的“积极防御”策略。由于恩格斯对议会和平斗争策略的运用作出了严格的条件限定.因此不能断定恩格斯晚年发生了有人所期望发生的革命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晚年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对和平议会斗争有许多重要论述。但在“左”的思潮影响下,长期以来,许多人以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暴力形式的成功经验为根据,把暴力革命看作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否认和平议会斗争的形式。对恩格斯晚年关于和平议会斗争方面的论述,或有意回避,或提出所谓“晚年恩格斯反对青年恩格斯”,甚至认为晚年恩格斯是“议会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不断解放和学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晚年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强调社会发展是"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了后人错误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因素说。他探索了原始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他还对民主、法学思想进行了完善,对革命形势进行了正确的判断,提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革命策略等等,研究晚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价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期,恩格斯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无产阶级斗争的策略进行了思考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但是长期以来,围绕恩格斯晚年策略思想的变化,在国际工人运动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导致了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大分裂。  相似文献   

5.
通过裴宜理对淮北农民生存状况的描述,我们看到,农民面临着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结构的双重压力,不得不采取通常的和特殊的生存策略,包括集体暴力的形式;但集体暴力只能引起暴力对抗和暴力循环;只有共产主义革命才改造和消除了这种暴力及暴力产生的土壤,使淮北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贯彻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中,我们学习《论权威》这篇光辉著作,感到分外亲切。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在一个世纪以前写下的《论权威》,我们今天读来仍然这样新鲜,就象为了指导当前的斗争而刚刚写成。这是因为,当前和恩格斯发表这篇光辉著作的年代一样,我们也需要进行批判无政府主义、捍卫无产阶级革命权威的斗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个机会主义头子——蒲鲁东和巴枯宁相继狂热鼓吹无政府主义,反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自己的政权,鼓吹个人自治,反对无产阶级的任何组织权威。蒲鲁东首先提出了“打倒政党,打倒政权”的反动口号。蒲鲁东死后,巴枯宁继承其反动衣钵,继续鼓吹无政府主义。巴枯宁叫嚷说:“对我们来说,这个权威不管是叫做教皇君主国、立宪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或者甚至是  相似文献   

7.
列宁主义发源于俄国;俄国于1905年革命之后走向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战场”。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转向革命的前哨战;1921年之后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的攻坚战。它的演进特点是:勇于接受革命低潮的考验和革命高潮的检验,反对两种错误思潮,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中重点反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点反“左”;发展中的务实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又被称为“方志敏式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赣东北人民,经过艰难困苦、坎坷曲折的斗争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闽浙赣的党组织对革命新道路进行了勇敢探索,并开辟出了一种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精神内核高度一致的根据地发展模式,其党组织和军队建设也是成功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精神和原则的典范,为今天新形势下党组织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代表青年、赢得青年,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恩格斯晚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践踏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将暴力斗争绝对化的错误观点,强调要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方法,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合法斗争与暴力斗争相结合。深刻理解恩格斯对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批判,对新时代做好青年党建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必须要注重理论引导,培育青年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切实做好青年的引导工作;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凝聚青年,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存在着暴力革命和和平过渡两种可能性的斗争策略思想,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一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力争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中国社会政治改革。在这场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团结各阶层人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既同国民党统治集团进行过多次和平谈判签订了一些协议,又有效地击退了国民党蒋  相似文献   

11.
话语是一种思想体系及行为的总和,革命是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中国古代革命话语分为儒家和农民两大派别,当然,它们都有历史局限性,只有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才是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革命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构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标志着传统革命话语历史性飞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贵州多元、多彩的文化"千岛"中,"红色文化"丰厚而深厚,比如辛亥革命、红军长征、抗战后方等。以此形成的红色旅游十分典型,其中两大红军主力在贵州长征而形成的独特红色文化旅游被称为"红色经典"。贵州红色文化旅游与山水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的深度融合,可形成世界级的高品位特色旅游。  相似文献   

13.
副文本是由封面画、插图等图像符号和内容提要、序言、引语、注释等语言符号构成的文本,"十七年"小说的副文本生成以及变迁建构出作家、绘画者、编者对时代、革命与文本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诉求,促进了承载革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小说的加速度传播,呈现出文艺大众化和文艺化大众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领导秋收起义部队率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是由于他对处于低潮的革命形势估计较客观 ,特别注重正规革命军队的保存、建设和发展 ,并预先谋划了起义万一失败的退路———上山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在革命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一些话剧译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改译策略,即"革命化"的改译方法:人名、地名、时间、风俗习惯和故事情节基本上保持洋化的原貌,但部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根据中国革命意识形态下特殊的国情和时局有相应改动。这类改译剧主要集中在文明戏时期和三十年代的左翼戏剧时期。总结现代改译剧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今如何更好地译介外国戏剧,促进中国话剧的发展,能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文学中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始终在追求一种现代性因子,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叙述革命的神话,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隐匿在革命书写背后的却是传统的模式化叙事。在革命书写和传统模式之间的徘徊,成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一个叙事策略,也是主流意识和民间资源进行整合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60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通常都具有某种"传奇性","传奇性"在这个历史阶段处于一个两难的位置"传奇性"有利于突出革命英雄的精神优势,但"传奇性"的过分膨胀则将导致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直接抑制,因为"传奇性"的过分有可能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所以,在当时的革命小说中,"传奇性"实际上并不是一种被提倡的文学想象方式,而是一种被"规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是<革命军>作者邹容牺牲100周年,也是他诞辰120周年,谨以重读<革命军>之心得祀之.100年前,在<革命军>中,邹容自号革命军中马前卒,抒发他献身中国革命、献身中华民族的远大志向;阐述了革命的正义性、必然性、紧迫性;鲜明提出了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的革命目标和纲领.邹容的革命精神和光辉思想永垂青史,他热爱人民的赤子精神,博采新知的学习精神,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巴山儿女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建国之初,革命回忆录的兴盛是新生政权营构关于自身革命历史的集体记忆,成为教育、团结广大民众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王愿坚因参加革命回忆录的采编而获得营构并深化相关集体记忆的资格,其革命历史小说亦成为传播、延续集体记忆的桥梁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论恽代英的革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是恽代英编著的一部革命史专著,是恽代英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折射出他的革命理论,汇总了他斗争的实践经验。恽代英在其中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充分肯定了革命的重要性,揭示了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是恽代英革命思想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