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约"权憩汝南县境"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桐柏山金庭馆碑》是否为沈约所作,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考查史书,此文“权憩汝南县境,固非息心之地”中的“汝南”其实是指南齐郢州江夏郡汝南县,其他的解释均与史实相差较远。“权憩汝南县境”由此成为《桐柏山金庭馆碑》为沈约所作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2.
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下岗工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干起最可能成为百万富翁的装修行业。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放弃了百万富翁的梦想,开始醉心于绘制汝南版的《清明上河图》。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境生活下,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台湾高僧的帮助下,他闭关6年,终于完成长达120米、近万人物的历史长卷,并获得了专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论平淮西碑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讨伐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吴元济之乱,是中唐时代伐叛最重要的一次战役。此役韩愈为行军司马襄助宰相裴度平定淮四立下功勋,回朝后并奉命撰作平淮西碑。  相似文献   

4.
一条减轻农民负担的新路子———汝南县官庄乡推行土地有偿承包、改革农村税费征收的做法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一、基本思路官庄乡推行土地有偿承包、改革农村税费征收,其基本思路是:税费并收一口说清,以地定粮长期稳定,统收分支严格管理,四者利益皆有...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华心”标志在我国历史上,华夏之中心在河南汝南县城北1.5千米处。当年,周公帮助周武王打下了江山,测量土地时,把全国分为九州,豫州在中、而豫州之中的汝南的一座大台处,称为“天中台”。今存石碑两块,一横一竖,均刻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手书的“天中山”三字。中国原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袁枚诗论者一般都注意《随园诗话》,而忽视其《续诗品》三十二首。其实《续诗品》相当集中地反映了袁枚的诗学主张,内容亦颇丰富,又无《随园诗话》的芜杂之弊。约而论之,《续诗品》论及到诗歌创作的主客观条件(如《斋心》《理气》《博学》《戒偏》《神悟》《即景》)、诗人的创作态度(如《知难》《求友》《勇改》)、诗歌创作构思与表现技巧(如《精思》《相题》《布格》《选材》《用笔》《取径》《择韵》《藏拙》《空行》《矜严》《割忍》《灭迹》《著我》《澄滓》)、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如《崇意》《葆真》《固存》《振采》《安雅》《结响》  相似文献   

7.
本刊上期《“桂林文化城”期刊简介(上)》介绍了十种期刊:《抗战文艺》(桂刊)、《文艺生活》,《野草》、《新文学》、《文化杂志》,《自学》、《创作月刊》、《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种子》。这期介绍十八种:《戏剧春秋》、《诗创作》、《文艺杂志》、《文艺新哨》、《当代文艺》、《国民公论》、《艺丛》、《青年文艺》、《大千》、《战时艺术》以及《文学译报》、《中国诗坛》、《人世间》、《诗》、《十日文草》、《自由中国》、《文学报》、《《明日文艺》;并在篇末,对“桂林文化城”的其它刊物,一并提及。  相似文献   

8.
向来治《尔雅》者,多重对其词语意义的疏证,而对体例的研究则不那么重视。实际上,对《尔雅》体例的深入研究,也是批判继承《尔雅》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尔雅》体例的分类问题略作探索,以就正于方家。《尔雅》把2219个训列大致按义分为十九大类,即《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但编纂者并没就此而止,在十九篇篇内也基本上按义层层分类。如后篇(后十六篇略称)《释亲》《释天》《释地》《释丘》《释水》《释畜》七篇就在篇与训列的中间环节标明了类目,以示篇内的按义分类。我们试举《释地》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9.
《毛诗》的《序》《传》歧异的有34篇,表现为《序》《传》矛盾、不相应和不相涉。其歧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序》《传》解释侧重点不同,《序》含混、前后矛盾,《传》误读经文,《序》《传》依据的材料不同,续《序》与《传》都据首《序》申发,但申发点不同,《传》对《序》有所修订,《序》《传》皆经多人续补等。  相似文献   

10.
前记:本纪要编辑的依据,是一九一九年一月至一九二○年五月的北京《晨报》、《益世报》、《国民公报》、《北京日报》、《民治日报》、《公言报》;上海《申报》、《时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救国日报》、《新闻报》、《神州日报》、《新申报》;天津《大公报》、《益世报》和武汉的《大汉报》等报纸,还有《东方杂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生周刊》等刊物以及有关的回忆、日记和书籍。  相似文献   

11.
古今研究者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九歌》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王逸认为《九歌》是屈原被放逐时所作,而朱熹《楚辞集注》则认为屈原在放逐期间仅仅对《九歌》作了修改润色的工作。郭沫若同意屈原作《九歌》的观点。游国恩则认为朱熹的说法接近事实。郭、游都认为《九歌》当是屈原早年得志时的作品。 (二)关于《九歌》的篇章次序。《九歌》共十一篇,王逸所列顺序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从前注楚辞者,因为拘泥于九的数目,或合并《山鬼》《国殇》《礼魂》为一篇;或合并《湘君》《湘夫人》为一篇,《大司命》《少司命》为一篇,以求符合九数。不少研究者反对这种作法。姜亮夫排列《九歌》的次序为:《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  相似文献   

12.
在这《英雄时代》,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花样年华》的我,确系《母亲》所说的《男大当婚》了。《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绝代佳人》、《律政佳人》不敢去想,《王昭君》、《末代皇妃》高攀不上,《红粉女郎》、《摇摆女郎》太时尚,《武则天》太厉害,《李双双》太泼辣,  相似文献   

13.
《古小说钩沉》的成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辑校的《古小说钩沉》专收唐以前散逸小说,凡三十六种。古小说中成本流传的书如《山海经》、《穆天子传》、《说苑》、《新序》、《吴越春秋》、《越绝书》、《汉武帝内传》、《博物志》、《拾遗记》、《神异经》、《十洲记》、《搜神记》、《后搜神记》、《冤魂志》、《续齐谐记》、《燕丹子》、《西京杂记》、《飞燕外传》、《异苑》、《启颜录》、《汉武洞冥记》、《世说新语》之类,概不阑入。鲁迅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文传》是《逸周书》第25篇,其内容与《周书序》不完全吻合,从论证《文传》的集成性质,并结合《逸周书》中《文传》、《五权》、《大匡》、《大开武》、《酆保》、《和寤》、《小开》、《文政》等篇广泛存在的集成现象,可看出:《逸周书》中的集成文字是汉代刘向重新编辑残存《周书》45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根源篇11种:《尚书》、《周易》、《诗经》、孙武:《孙子兵法》、老聃:《老子》附《庄子》、孔子:《春秋》附左丘明《左传》、孔子:《论语》附孟轲《孟子》、《孝经》、韩非:《韩非子》、《礼记》、《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6.
《史》,《汉》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之典范。比较而论,体例上,《史》发凡起例,创千古之业,《汉》完善定型,为不祧之宗;思想倾向上,《史》明天人之分,《汉》主天人感应;《史》通古今之变,《汉》调上下洽通;《史》成一家之言,《汉》尽圣人之道;人物塑造上,《史》明善恶,《汉》辨忠奸;《史》重传情,《汉》重传事;《史》重为人,《汉》重为文;《史》爱奇,《汉》重实;组织结构上,《史》神明变化,《汉》严填绵密;语言风格上,《史》错综成文,《汉》骈散一体;《史》雅俗共赏,《又》雍容尔雅;《史》笔端含情,《汉》不甚动情。总之,《史》为正史与杂史的巧妙结合,《汉》开后世正史一途;《史》为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统一,《汉》开后世纯史一路。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资治通鉴》在它问世后的八、九百年中的影响足以与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相比。而《通鉴》在历史编纂学上衍生的分枝之繁,则似乎还超过《史记》、《汉书》。宋、元、明、清四代,有借《通鉴》阐发义理的《通鉴纲目》,由《纲目》又衍生了《纲目发明》、《纲目书法》、《纲目补遗》等,它们可称为“义理”一脉;有沿《通鉴》续作史书的《通鉴外纪》、《续通鉴长编》,由此还衍生了《外纪补遗》、《前编考证》等等,它们可称为“续作”一脉;有改《通鉴》另创新制的《纪事本末》、《通鉴节要》、《通鉴总类》等,由此  相似文献   

18.
李斌 《社区》2013,(20):9-9
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十三经刻石”,亦称“乾隆石经”。“十三经”指的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包括《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尔雅》和《孝经》。  相似文献   

19.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诗经》的话(代序)《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易》、《书》、《诗》、《礼》、《乐》、《春秋》合称为《六艺》,又称为《六经》.《乐经》今无其书.或说亡于秦火;或说《诗》《乐》为一,自诗言之叫做《诗》,自乐言之叫做《乐》.或说《周礼·大司乐》章;或说《礼记·乐记》,原出于《乐经》;这都无据.现在就只有《五经》了.有谁提到《六经》,我们就知道这是说的《五经》.其称为《经》,最初见于《庄子·天运》篇、《礼记·经解》篇.朱彝尊《经义考》说:"《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