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不仅事关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切身利益,还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政治参与意识的双重性,政治参与水平的差异性,政治参与的功利性与公益性并存、个体性与组织性并存、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并存等。鉴于这些特点,对新社会阶层进行有效引导使社会新阶层的政治参与成为一个具体的、有序的行动过程,从而加速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摘要]实现阶层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对中国社会阶层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研究和解决阶层问题的总目标和新思路。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分层理论的新发展具体体现为:明确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阶层问题的新目标、明确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阶层问题的新思路、明确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阶层问题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出现了不相适应的问题;随着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有一个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如何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问题。概括地说,新阶层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解决好作为价值主体的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新的社会阶层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人群,其绝大多数成员处于"体制外",在成长背景、阶层属性、思想信仰及利益追求等方面明显有别于其他阶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面临结构碎片化、信仰多元化、追求功利化及政治边缘化等多重困境,必须从组织培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利益保障及政治参与等方面入手,规范引领,多力并举,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机制及政策调整作用下,我国产生了一大批新型社会阶层。这些新型社会阶层活跃于市场空间的同时,也通过政治参与的方式积极活跃于政治舞台。作为新型社会阶层的一个重要部分,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活动具有典型的影响力,这一影响力取决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不仅在于外在政治环境,更在于该阶层政治参与资源要素、阶层社会影响力、阶层内的个体心理以及政治参与结果等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社会阶层快速成长,新社会阶层人士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随着新社会阶层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其利益诉求和政治参与的要求日益增强,他们开始寻求释放其政治愿望的渠道,参政议政是新社会阶层政治权利实现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新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的时代价值、特征,探讨新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在自身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逐步进入了国家的政治生活.由于他们参与政治的根本动因是追求其经济利益,目前参政渠道又不够畅通,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参与呈现出功利性、不合法、非理性等特点.因此,扩大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途径,引导他们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作为新时期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的着力点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这一阶层的诸多新的特点也给我们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本文围绕社会团体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展开论述,努力探究解决现实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社会阶层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政治参与不仅事关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切身利益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在意识上和方式上都出现明显的功利性,因此,须在认真分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存在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认识上、渠道上、制度上三个层面探索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公益性路径,从而使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沿着公益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0.
新社会阶层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生态中开展设置议题与传递信息、参与议题与表达意见、倡议行动与实际参与等活动,对于缓和信息供求矛盾,实现有效信息治理、推动政府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各种事务、凸显民权的重要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新社会阶层网络"意见领袖"行为存在非理性、行为缺乏全局性和组织性考量、行动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需要从明确自身在网络生态社会参与中的定位、理性参与网络生态中社会事务、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等方面提升新社会阶层网络"意见领袖"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衡量政治民主化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尺度.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形式选择总体上是在现有的政治框架内进行的,他们主要通过人大、政协、工商联等载体,以统一战线为主要途径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由于新社会阶层在我国传统经济政治意识中的特殊性以及在我国总体经济结构中独有的成长性,使得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必然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扩大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政党是现代社会中政治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政党参与政治是公民参政的重要形式 ,它对政治体系的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政党沟通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制度化渠道 ;政党充当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过滤层”,把公民参政限制在政治体系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党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在我国现阶段通过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 ,发挥政党的参政功能 ,是扩大政治参与和保持政治稳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本纲领的实现是实现最高纲领的重要步骤,新社会阶层是实现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必然产物和必要条件。新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在具体经济关系中的利益密不可分,不能离开具体社会历史条件来谈诸如劳资利益对立的问题。新社会阶层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孕含着机会均等性,机会均等性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转换成新社会阶层构成成员的可能。新社会阶层与社会其他阶级和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差异可以通过调节的方式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4.
教育选择方式及其后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选择是教育与社会分层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教育选择是教育场域中各种力量之间的争斗过程,与教育场域中存在的三种主要力量(国家、社会阶层和个人)相对应,教育选择也存在三种基本的方式,即制度选择、社会选择和技术选择,这三种选择方式导致不同的教育选择后果。目前教育与社会分层研究中关于教育与社会阶层再生产的理论存在偏颇,实际上,优势社会阶层可能不断地为劣势阶层子弟所替代,从而实现一个社会的精英流动。  相似文献   

15.
广州博物馆众多,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乐于参观学习的地方,利用博物馆建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基地,通过文化的沟通,能够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岭南文化的自豪感、归依感,增进对中国道路的自信,易于形成以博物馆为平台的多元文化朋友圈。通过对文物和史实的解读可进一步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决理想信念、力量凝聚、精神塑造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把博物馆建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基地,要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动参与的活动机制、方便快捷的服务机制和倾听呼声、反映诉求的联系机制,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家园,形成共画“同心圆”的紧密关系和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学界普遍认为目前私营企业主阶层参政是一种适度有序的参政,问题是"局部的、发展中的"问题,但文章通过详实的数据说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私营企业主阶层在数量和财富积累方面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他们的政治参与在很多方面已经突破了限度,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应该重新审视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带来的冲突,设计相应的规范,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孙涉 《金陵瞭望》2007,(20):17-18
目前,我国非公经济阶层以及从业人员人数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1.5%.超过1.5亿人。南京市有非公经济人士近40万人.在该领域中的从业人员已超过135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4%,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安排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有序地参与政治,既是反映非公经济人士的利益诉求,调动广大从业人员积极性的需要,也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南京各级统战部门积极探索,逐步建立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阶层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对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新阶层政治参与在意识和欲望、能力、效果方面有自己的特征,同时也面临各种问题,新阶层必须从思想、组织、政治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该阶层实现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也随之出现了变革,目前我国社会成员分为七大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产业者阶层、资源流转者阶层、学术阶层、闲逸者阶层、新社会阶层以及弱势群体阶层。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和重组;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即在对社会平等、正义,法制建设和社会心态与人际关系调整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逐渐的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增加了社会成员的焦虑心理。为此,本文认为我国应在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协调阶层利益关系及引导新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从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