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陈柳钦 《南都学坛》2010,30(5):109-115
城市危机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危机、意外事故危机、公共卫生危机和社会安全危机等四大类。为了解决城市危机给城市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危机管理应运而生。城市危机管理的成效需要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包括危机机构的设立、危机预案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危机预测评估、危机处理和政策制定等,依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储备、预警、控制和恢复四大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危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危机管理认识有待于加强;城市危机教育不足;政府与公众在城市危机管理上存在沟通的"盲区";现有的城市危机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树立城市危机意识,实现危机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型;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为城市危机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积极的城市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公民的危机管理教育,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参与意识和能力;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体,网络舆情也迅猛发展,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负面舆情也日益增多。如果对这些负面舆情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管理与引导,就会形成网络舆论危机,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增加政府管理难度。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与政府、网络媒体及网民3方均有关:首先,是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网络舆情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机制不健全有关;其次,是与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快捷性和难控性有关;再次,是与网民参与的主动性、网民舆情的主观性、网民素质的差异性有关。要有效遏制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首先,政府要加强沟通交流,保障民众话语权;完善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建立舆情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危机舆情;加强舆情应对体系建设。其次,网络媒体应增强危机预警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协调监督作用。最后,网民应将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新闻传播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使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传言的恶性蔓延容易造成公众恐慌以及行为失常;侵蚀政府权威,使民众失去对大众媒体的信任。为了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言对社会管理的消极影响,我们必须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公众的心理应急干预机制,从而完善的现代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的法律危机与法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面临的法律危机,是中国法律走向近代化的基本背景因素。近代中国的法律危机是全面的:法律体系粗糙,立法技术简单,社会适应性差;法律组织欠缺,司法技能低劣,法律适用不良;法律价值偏失,权力主宰法制,专制体制强固;法律观念落后,公民意识淡薄,民众基础不稳。“国际化生存”和“本土化发展”,是整个中国法律近代化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时间相关性的危机管理研究——一种可能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管理的重要表征就是其管理时间短暂,如何解决时间短暂问题就成为危机管理的可能切入点。应该基于管理时间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特征,分别从改变人的主观认知和有效利用时间两个方面对危机管理问题提出系统性的分析思路和解决问题框架。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处理问题个案、重塑人们正确价值观、培育公民的理性精神等方面来改变人们对管理时间的主观认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危机预案、提高管理者技能、实施模式化管理、以空间换时间等措施来有效利用管理时间。  相似文献   

6.
信访制度在设计和定位上,具有政治、权利保障与社会管理以及监督的功能。从法治的角度看,信访存在制度性不信任、增大社会治理成本、降低解决问题能效,并最终消解法治的负面效应。信访制度建构实质上受制于中国的文化心理机制,一定程度上导致民粹主义的倾向,放纵民众的欲望。在社会共同体中,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不是流于欲望的放纵,而是意味着自律、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因此,好的制度必须提供公民欲望的抑制机制,培养有德性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公共危机管理的起始阶段。西方国家在多年的危机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为了有效地预防危机,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常设的专门的危机管理协调机构,建立完善的法律支持系统,建立充足的资源供给系统,建立危机事前学习机制无疑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公民权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相对于社会整体的需要,距民众的权利诉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造成我国公民权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建立和完善公民权立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机制;建立公民社会自治组织和结社团体;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运行,保障和发展中国公民权,促进社会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苏联意识形态文化的认同面临严重危机,随之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文化因素对俄罗斯人对现代社会和政治的认同及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及其相应机制的建立已经产生、而且仍将产生重要作用,要观察和研究今天俄罗斯社会的种种现象及其内外政策,必须考虑其特有的历史、传统、宗教和民众心理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危机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我国城市危机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危机管理认识有待于加强;城市危机教育不足;政府与公众在城市危机管理上存在沟通的"盲区";现有的城市危机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等。构建城市危机管理新机制的路径主要有:树立城市危机意识,实现危机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型;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为城市危机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积极的城市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公民的危机管理教育,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参与意识和能力;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