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的设立作为顺应生态文明时代要求而设立的崭新审判模式,其与现行审判机构有着不同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是对现行审判模式的反思和补充,还是对现行审判模式的超越和变革,它不仅涉及审判理论的重构,也涉及具体审判模式的创新,为传统审判制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审判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清代回疆司法审判制度是清朝政治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在治理回疆初期,鉴于回疆地处边陲、民族复杂的特殊情况,并未照搬内地的司法审判制度,而是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制定了一套有别于内地的司法审判制度,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时加以调节.新疆设省建县的推行,最终将回疆司法审判制度与内地划一,但在具体运行方面,仍保留着许多区域性、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黄南 《南京社会科学》2004,(Z2):106-110
文章首先对新型工业化的具体特征及其内涵作出了阐述,并分析了新型工业化与创业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然后对中国及南京市的创业环境进行了简单评价,列举了南京创业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审判制度之问题表现为:法院行政审判权威问题;审判独立重构及制度保障问题;行政诉讼执行难与司法地方化问题;司法行政化和法官官僚化问题.针对我国行政审判制度问题,构建行政法院是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移植与借鉴:南京国民政府民事审判制度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演变深受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清末中国开始移植与借鉴大陆法系的民事审判制度,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继承原有部分民事审判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广泛移植与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审判制度,从而推动了该制度的发展.通过对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民事审判制度的移植与借鉴,我国民国时期的民事审判制度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段历史对我国修改现行民事诉讼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审判方式是对席审判,即控辩双方均需出庭,法院方能作出判决.但是,在对席审判不能正常进行的时候便需要缺席审判的存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是在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关于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范围、证明标准、人权保障等问题.因此,需要适当扩大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范围,明确其证明标准,弥补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项目环境管理集成化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管理组织进行相应的变革.基于虚拟组织理论,结合轨道交通项目环境管理活动特征,分析了虚拟组织在环境管理组织构建中的适用性,进而构建由网络化虚拟组织与职能制实体组织两种结构结合而成的二元环境管理集成化组织,以促进环境管理具体问题的高效解决,并实现环境管理内外系统的目标整合和组织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我国需要将传统的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环境司法"三审合一"。"三审合一"有利于统一环境资源案件的裁判尺度,实现环境资源案件的优质高效审理,维护环境资源案件当事人的权益,对环境资源形成全方位、综合性的立体司法保护。这一审理模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如诉讼程序的实质整合程度有待提高,案件审理的合法性与专业性不足,判决的适当履行存在困难等。为了完善环境司法"三审合一"模式,需要积极探索环境资源案件分类审理程序,合理设置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建立健全适应环境资源审判需要的法官队伍和专家队伍。  相似文献   

9.
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就是西方诉讼法律文化向中国传统诉讼法制不断冲击、渗透乃至最终融合的历史。表现在审判制度上,1840年以后,伴随武力征服而来的西方审判制度的输入和冲击,触发了中国传统审判制度的转型与嬗变,从而影响了近现代中国审判制度乃至诉讼法制的价值取向和历史命运。一、冲击的实质中国传统的审判制度是经数千年积淀而形成和完备的。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审判制度构造出了诸多独特的特征。在审判组织及运行方式上,中国传统审判制度实行司法审判与行政合一,从皇帝到县太爷都是行政长官兼任审判官,且都…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的进程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代化席卷全球的过程,本文讨论了现代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在早期现代化的讨论中,主要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在现代化的激进化中,则讨论了环境风险的问题.最后文章指出风险社会中的人类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开始成为高度的政治问题,并成为学术反思的中心之一,这标志着人类对自身生存的环境达到了一种高度的伦理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