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以目的论和解了其理论中人为自然立法与人为自身立法的冲突,实现了自由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完成了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在生态危机的困境下,康德目的论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2.
自然伦理与人文伦理:老子与孔子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论哲学以回归存在之道为根本,认为人类生命之德体现道的本源存在,它须回归于道才能真正实现;孔子为仁之学主张人类生命乃天生具有内在德性的存在,对仁的追求同时也是人类德性的实现。老子的伦理向度为自然伦理,孔子的伦理向度为人文论理。  相似文献   

3.
霍布斯与洛克两人的自由理论基石都是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然而他们的自由理论却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他们都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试图探究人类摆脱"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的缘由、目的以及路径选择等而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由理论。然而,霍布斯所假设的自然状态是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是无休止的战争状态,因此,其自由理论的最大特征就是保全人的自我生存、避免死亡的自由;洛克所假定的自然状态则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是和谐完满的状态,其自由理论的终极价值是追求财产欲望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法治是近几年法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类似于西方的自然法思想,是我国法史研究领域颇具争议的论题.本文试图从老子与西方自然法对如何建立法和谐秩序这一问题的回答入手,分析老子法自然思想与西方自然法思想对此所寻求的对策异同,批判地理解两者法律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袁芳 《学术探索》2014,(6):16-20
洛克与罗尔斯同属契约论,罗尔斯排除了传统契约论的形而上学基础,因而称其为新契约论。任何契约都是自由选择一致同意的结果,选择环境是缔结契约的关键。洛克的自然状态、罗尔斯的原初状态分别是他们各自对契约初始环境的描述,二者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选择环境;二是选择主体。但二者在对如何达成一致同意的论证上又有所不同。本文以自然状态与原初状态对比分析为案例,阐释罗尔斯对传统契约论的继承与发展,为我们理解社会契约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提出并阐释了知性范畴理论,而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狄尔泰则在其人文科学中提出和讨论了生命范畴理论。本文从两类范畴的提出背景、产生渊源、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作了一种比较性分析,这不仅一个侧面展示了康德哲学对狄尔泰的深刻影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范畴理论对于狄尔泰哲学理论构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概念各自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对海德格尔、卢卡奇和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 ,认为 :海德格尔之失在于不重视“社会存在”的概念 ,没有沿着“共在”的思路作纵深的思考 ,也没有把先天的“基础本体论”与后天的经验世界准确地贯通起来 ;卢卡奇之失在于把自然本体论理解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基础 ,从而磨平了马克思哲学与旧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差异。古代本体论的一般特征是从自然存在出发去解释存在和社会存在 ,当代本体论的一般特征则是从社会存在出发去解释存在和自然存在 ;马克思哲学实质上是社会存在本体论 ,确切地说 ,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相似文献   

8.
邓锐 《社会科学研究》2020,6(6):154-162
老子与阿那克西曼德,通过各自的自然本原论奠定了中西早期哲学的重要基础。二者在相似的世界秩序与自然本原追问中,推理出了"无"与"无定"的自然本原,反映出中西早期哲学逻辑路径的共性。二者的自然本原论,又表现出具体思维路径上的时间型与空间型区别,反映了中西早期文明形态的差异。共同的逻辑理路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老子与阿那克西曼德的自然本原论,在"自然"观念、价值论特征以及"无"与"无定"的本原地位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差别,深刻影响了各自文明的思想走向。理性在人类早期各大文明中的普遍性与人类精神道路的多元化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卢梭、康德和凯尔森都提出了永久和平的构架,分别是统一的欧洲联邦国家、自由共和制国家的普遍性联盟、具有集中制裁权能的国际组织,都是后世国际法秩序的思想先驱,各自都为当今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法律秩序提供了知识基础.三者在处理"自然状态"这一假设和作为和平前提的"国家同质性问题"上的差异导致其理论具有根本性的不同.自然状态是卢梭和康德要克服的状态,而凯尔森将其作为走向集中性制裁之国际组织的出发点;国家的同质性是康德和平理论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一种先验规定,而凯尔森的和平构架对此完全予以忽略.他们和平架构的深层规范性基础各具特色,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都显得比较狭窄.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他们各自的规范性基础内容才得以充实.  相似文献   

10.
黄丽 《北方论丛》2007,(3):49-51
劳伦斯的小说贯穿着原始主义的追求。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在精神上回归原始,信仰肉体本能的力量,构成了劳伦斯小说原始主义的基本内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些文学史家称劳伦斯是“激进原始主义思想家的现代典型”。  相似文献   

11.
刘亮 《齐鲁学刊》2012,(5):33-38
《韩非子》中法令因循道理自然的主张,与西方古代自然法学说设立高于人定法的自然正义(NaturalJustice)有显著差异。西方古代自然法学说的自然正义能够评判现行法可否具备法律效力,含有永恒不变的确切内容及伦理道德上固定的价值倾向。《韩非子》的道理自然无力评判现行法效力。其学说亦不含永恒不变的确切内容与伦理道德上固定的价值倾向。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与西方逻辑思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自文艺复兴以来遭受了机械论的挑战,传统目的论的合法性不断受到质疑并逐渐被边缘化。溯源西方目的论的历史嬗变,分析目的论在西方产生、发展的内在机理,探讨西方目的论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联,可以看出目的论在当代哲学的复兴是一种历史和理性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亚当·斯密在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其作用是将情感主义伦理学说进一步推向了功利主义,最重要的是他开始从纯粹人性的研究转向从经济条件上确立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然而,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相比较,尽管二者都求助于经济关系,但却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其中的原因正好是今日进行新时期道德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成为道德建设的理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周洋 《晋阳学刊》2014,(2):133-139
以理性主义基督教神学、自然神论、怀疑论和无神论为代表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观的出现,乃是对一系列宗教和社会问题的历史回应,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信仰之间、信仰与科学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并对古典自然法思想及其后以分析法学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法学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镇风 《阴山学刊》2004,17(3):28-32
金圣叹和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存在着诸多差异,反映在戏剧结构理论的探索上,他们的这种差异集中地体现在对于戏剧结构中不同艺术要素的侧重:金圣叹重视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感情的展现,并主张以塑造人物为核心来组织戏剧的结构;而李渔则更加推重故事情节的新奇,他将情节视为组织戏剧结构的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16.
“人学”是思孟学派的理论精华,对人进行先天的预设,使人善的本性的实现成为人的目的,是其学说的主导因素,具有明显的目的论倾向。其目的论是一种道德目的论和内在目的论,但同时具有形而上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的表象,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模式下内在与外在、形上与形下、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特色,而这种特色源于中国人体悟和处理人生的特有依据———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7.
徐辉 《殷都学刊》2000,(1):86-90
康德美学作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是通过审美判断力在知性和理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也使得康德美学具有了“桥梁”性质;这一点决定了康德美学的优长和不足以及他对美学的深刻洞察和育机。康德美学从正反两方面都为我们认识美学的性质、思维方式、作用和存在理由,为我们思考现代美学问题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国民外交”是近代中国人民对外交民主化要求的体现 ,它的产生是西方民权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结果。在近代中国 ,广大国民先后以非对抗性的外交运动、对抗性的外交运动及合作性的个人(或团体 )外交活动等形式对外交进行了参与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外交”。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形成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后来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内涵、民族个性、心理特征、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使得20世纪的中国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在社会学的内容表现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差异,由此人们可以看到20世纪中国小说和现代西方小说所呈现的不同创作特征和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20.
创新国家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主题。本文从复杂性理论的角度,通过反思现代社会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对制度创新在应对现代社会复杂性中的作用及其动力和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作者指出,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根源于人的自由与解放,应对社会复杂性、推进社会发展,要求作为共同活动方式的制度的创新,这也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