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芥川龙之介小说中利己主义者的不同表现:显性的和隐性的利己主义。作家又是在两种情境中对显性的利己主义进行描绘和刻画的:即面对生死与否的利己主义选择和非生死关头的利己主义选择——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选择。通过对其小说中进化后的利己主义和原始的利己主义的分析,对芥川创作的潜在意识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非常适于表现变化纷纭、迅速发展着的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感情、意识.在世界现代、当代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各国许多著名作家普遍运用,既使专门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大作家,也常有短篇佳作问世.专攻短篇的名手更是层出不穷.可以说,在各种文学形式中,短篇小说的数量是最多的.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也是最为广泛而强烈的.因此,对短篇小说艺术技巧的发展源流、历史变革进行一些科学的总结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八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拉伯小说之父”纳吉布·马哈福兹以长篇闻名,但也是短篇的“圣手”。短篇小说在他的创作总量中约占三分之一。他的短篇取材广泛,结构精巧,常于平凡琐事的叙写之中寄寓深邃的哲理,隽永,精练,韵味悠长,足以列入世界优秀短篇之林而毫无愧色。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古老传统文化的基因,决定着马福哈兹小说的现实主义基调;而对现代世界文学优秀成果的积极汲取、借鉴,又形成其创作的开放态势。因此,他的短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上保持传统风格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芥川龙之介则是日本近代堪称“鬼才”的优秀作家,两人的小说创作存在着诸多的共通点。鲁迅的《一件小事》和芥川龙之介的《桔子》这两则短篇小说几乎同时发表于两个不同的文化国度,但其在艺术上存在着较多的相似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叙事人称的运用两方面。当然,出于不同作家之手的两篇小说也打上了作家相异个性的烙印,文中所描写的主人公感动性质和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5.
台湾文坛的“极短篇热”与香港小小说的“迷你魅力”,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文学现象。它们与大陆的微型小说创作热潮遥相呼应,共同形成了中国微型小说独立崛起与全面发展之阵势。从长期消隐在短篇小说巨大的羽翼下,到独立门户、成为小说家族平起平坐的第四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出世作《鼻子》的主题思想、社会影响和诙谐幽默的写作手法进行了评论。使我们看到了芥川笔下人性的双重行,即善良和丑陋。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拘泥于社会评价的人的愚蠢和软弱,并着力刻画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以来的老一辈作家中,叶圣陶(叶绍钧)是以创作短篇小说著称的。而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尤以教育小说的成就为高。钱杏邨在评论叶圣陶的创作时说:“他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坛上的教育小说作家”,“他的教育小说的成就,在他的创作中是最好的”。叶圣陶的短篇教育小说,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旧中国的缩影,可以看到他的创作上的某些特色。  相似文献   

8.
著名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周瘦鹃既是清末民初西方小说在中国的主要翻译家,又是现代中国成功将西方小说元素融合进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周瘦鹃的短篇小说翻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一方面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秉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故事主题、语言及叙事层面借鉴了西方短篇小说的创作理念,他的“伪翻译”小说便是融合西方短篇小说因素的典型。因此,周瘦鹃中西合璧的短篇小说既有民族特色又带有西方色彩,成为大众所喜欢的、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被誉为"鬼才",是对日本文坛产生深远影响的短篇小说家。他以旁观者的姿态去理解人性,富于理性和哲理地批判利己主义。芥川生活在一个不安定的时代,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原因,他对生活及人生失去了信念,在迷茫不安中毅然地选择了自杀。本文试以佛洛依德自杀理论为依据,通过对芥川几部作品的深入剖析,来解读芥川人生中的爱恨变迁,生死纠葛及最终选择自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的文体作家。他始终把新结构形式的创造作为小说创作的宗旨。他说:“照一般说法,短篇小说的必需条件,所谓‘事件的中心’,‘人物的中心’,‘提高,或‘拉紧’,我全没有顾全到。……我还没有写过一篇一般人所谓小说的小说,是因为我愿意在章法外按受失败,不想在章法内得到成功。”(《石子船·后记》)这个宗旨体现在他全部小说创作中,形成其小说结构形式的多样性特点。他的小说结构形式千变万化,但从总体上看下述三种结构形式最为普遍也最具特色。这便是:双线式结构,镶嵌式结构和流动式结构。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是近代日本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早期的历史小说多体现利己主义的主题,其中以《罗生门》和《鼻》最具代表性.两部小说虽然都着眼于对利己主义主题的挖掘,但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两种不同内涵的利己主义,即为生存的利己主义和旁观者的利己主义.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于对利己主义本身的批判,而是以敏锐的洞察力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利己主义作为一个工具,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并存,并进一步批判了认同这种利己主义的扭曲的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12.
芥川龙之介历史题材小说选材的新奇 ,构思的精深 ,完全得益于他深厚的汉学修养和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特别喜好 ,借鉴、移植中国古典小说创作风格与情节成为他早、中期作品的主要基调。作者认为 ,芥川从创作初期的《酒虫》到晚年的《马脚》 ,《聊斋志异》对他的影响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 ,完全可以说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日本化”。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小说创作取得了丰硕成绩和长足进步。笔者从参加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审工作的学者的角度,以评审的学术化标准,对部分名列前茅的上榜优秀长、中、短篇小说,从“历史内涵、人性深度、艺术水准”三个方面进行了逐一的点评与解读,分析了这些创作在阐释历史、开掘人性和选择叙述方法、安排叙事策略等方面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从而勾勒出2005年度小说创作的整体状况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论李渔在中国小说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渔是清初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但长期以来,学术界更重视对其戏曲理论与戏曲创作的研究,而对其小说创作,特别是其在中国小说史中的地位则有所忽视。甚至有些权威著作,评价也不够公允、确切。本文在中国小说史的总体观照下,从李渔与他的前辈与后人的比较入手,在指出李渔小说种种局限和不足的同时,从李渔小说的“社会反论”问题,李渔第一个完成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立创作问题,以及李渔的小说观念、李渔小说独特的喜剧风格、李渔对话本小说形式的革新与推进等五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李渔对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贡献,从而肯定了其在中国小说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短篇话本小说的结构艺术和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中国短篇话本小说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短篇话本小说故事结构明显呈三阶段式,而每一阶段中又包括故事进展、阻止进展、终于进展三部分,使故事显得跌宕起伏,故能引人入胜。短篇话本小说的这种结构特征,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学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早期作品多为历史题材,情节离奇新颖、构思奇特,常以语言精炼、冷峻讽刺的文笔和出奇制胜、简洁幽默的语言揭露人性的丑陋、利己主义的罪恶以及社会的丑恶现象。试图以《罗生门》的人物场景、社会历史为背景,探讨人的无奈与绝望、无可回避的生死抉择,剖析芥川龙之介对生命本身的哲理性思考和对人性的高度审视。从而窥视当时的社会缩影、赏析小说内容的深度、表现技巧、描写风格和借古讽今的高度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人们重视李漫的戏剧理论,却轻视他的小说创作,这对于文学研究无疑是一种缺憾。由于李渔传世的戏剧作品并不多,所以他的创作理论更多地体现在短篇小说之中。李渔的短篇小说创作较早地表现了文化审视的自觉精神,对封建本季封建家庭关系和社会人情关系的畸形与霉变,作过深刻的批判,对资本主义萌芽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生动的表现,因此,具有独特的社会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一生翻译了七十四篇短篇小说,比他创作的三十四篇(包括文言体小说《怀旧》)多一倍以上。他说:“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下面,就他的短篇翻译,探讨他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 ,“现代派”小说正在形成 ,多角度透视、意识流等新手法冲击了传统模式 ,拓宽了创作天地。曼斯菲尔德是短篇小说中内心独白、表现视角转移等创作新手法的拓路人。本文拟初步探讨曼斯菲尔德小说的主题———自然、心理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的作家,由于面对酷烈的社会现实,大多选择以倾诉作为短篇小说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从讲述变成倾诉,短篇小说侵入了诗的范围,这是五四短篇小说的一大创举。不过,因作家个人体验及抒情的心理动因各有差异,这些小说在表现方式上千姿百态、个性斐然。最能体现出五四时代特征的抒情短篇小说形式,当属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主观宣泄式、庐隐为代表的日记书信式、鲁迅的手记式、废名的田园写意式等。抒情的介入,使传统短篇小说的叙事重心发生了彻底的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