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图从理论上解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学"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目的,也是西方马克思学的一个学术主旨.开创中国马克思学的方法论前提是"解读"而非"解构".回到马克思,建构中国马克思学,必须对意识形态问题与科学问题有清醒的意识,自觉建构中国马克思学的方法论体系,实现马克思"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的结合,同时还要积极借鉴西方马克思学中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我们绝不能把阿多拉斯基时期的MEGA1和学院版MEGA(1990年之后的MEGA2)直接当做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本,这样不仅会导致"本真马克思"崇拜,而且也会冲击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要想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凸显"中国问题意识",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自主的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批判马克思主义和科学马克思主义,它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偏离,影响了西方"马克思学",而"马克思学"进一步肢解或解构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这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松版和新MEGA的先行版,是国际上编辑《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两大流派的代表版本。汉译广松版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广松流派(包括涩谷版)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中国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应该遵从以汉译广松版为基本文本、同时参照新MEGA的先行版和涩谷版的原则。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以外,在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卡尔.马克思问题”、“市民社会历史观”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问题”。“卡尔.马克思问题”是马克思的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有无断裂的问题。广松涉提出的“从异化(Entfremdung)到物象化(Versachlichung)的飞跃”,实际上发生在1844年的《巴黎手稿》。“市民社会历史观”涉及重新评价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问题。马克思是通过对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才建构了唯物史观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异问题。广松版的出版和新MEGA对马克思原始手稿的全面出版,使两者的差异问题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对上述四个问题的研究,将成为中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学"一词是吕贝尔首创、西方所特有的。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根本错误的。"马克思学"这个概念的首倡者是梁赞诺夫,他发起了苏联马克思学的创建大业。在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相继兴起之后,我们呼吁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共同努力,借鉴与超越苏联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创建中国马克思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研究是在马克思生前即已存在的学术现象,第一代和第二代马克思主义者都非常重视马克思研究.梁赞诺夫使马克思研究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研究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学术声誉.在西方世界,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研究也经历了从格律恩贝尔格的马克思研究到吕贝尔的马克思学的深化.中国马克思研究也正经历从上世纪宽泛的马克思研究到21世纪马克思学的转变,将"马克思学"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是推动中国马克思学走向深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在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理论自觉意识,矫枉过正,就会执着于外在的文献、文本考证,忽视了研究的根基和目的,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国家的一些学院研究混同起来.从内在语境和时代语境角度看,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必须坚持"学术化诉求"与"中国化问题"的统一,坚持"文本解读"与"以中解马"解读模式的统一.同时,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一定要实现马克思学领域中的"两个文明对话",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研究:"历史科学"化,还是"马克思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建构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科学化等同于"马克思学"化的片面理解,它根源于一系列认识上的误区:在理论界域上将"马克思学"等同于或主要限定为"文献学考证";在理论范式上将"马克思学"看成是超越意识形态的真正科学研究类型;在理论旨趣上将"马克思学"看成是同各种"马克思主义研究"根本不同的纯学术研究.走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苏联模式"的显性意识形态,决不能走入"马克思学"的隐性意识形态,而只能"历史科学"化.这就需要正确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文献学考证、文本学解读、思想史诠释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三是思想史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5年以来,广松涉《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其中,鲁克俭依据西方马克思学的“最新成果”批评了该书“代译序”作者所持观点的历史“陈旧性”。其实,作者并非没有注意到陶伯特等人的这些新资料,只是坚持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不能简单地建基于马克思学之上。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经典文本的理解和基本编排方式,不仅仅是文献的结构问题,还涉及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问题。至于日本学者大村泉等人认为的广松涉没有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新成果,并且审订者对广松涉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评价过高等问题,必须指出,译介广松涉是因其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更是由于他是一位自觉进行东西方对话的思想大师。中外学者的这些不同意见表明:必须认真谨慎处理西方马克思学的文献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学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重要的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内在理论逻辑的认识,并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实践成果推进这一科学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三种基本路径:经典文本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从"走近马克思"到"走出马克思"。在解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存在"过度诠释"、误读的倾向;在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对"批判的批判"进行"辩护"和盲目追随的嫌疑;在探索"走近马克思"到"走出马克思"的实践中,不免陷入由"回到马克思"而"停留于马克思"的窠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迫切需要对现有研究路径进行反思与匡正:将文本书写逻辑前置于文本解读逻辑,以文本承载的马克思思想为文本解读的核心内容;辩证地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入挖掘其问题意识并透视其开放性;实现从"理解马克思"到"运用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的研究新路径,形成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困境的理论意识自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穿越西方"马克思学"神话,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关于辩证法的争论促成了西方“马克思学”的辩证法研究.在1956年以前的史前史阶段,西方“马克思学”关于辩证法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成果数量不算多,但后来广为人知的那些代表性观点都已基本发育成型;第二,多数研究的形成与发展和同时代某些马克思主义思潮,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托洛茨基主义等,保持密切互动;第三,20世纪30年代末期以后,相关研究的重点日益从马克思的辩证法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批判矛头直指斯大林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其意识形态内涵日益明显和强烈.  相似文献   

17.
魏连  王清涛 《东岳论丛》2011,32(2):79-83
厘清马克思学说同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学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学说科学内涵的前提,是科学构筑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基础。科学的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建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动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科学性、革命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20,(1):15-21
针对苏俄马克思主义基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误读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缺陷,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尔库什界划出三种类型的意识形态概念:论战的—揭露的意识形态、系统的—解释的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的意识形态;从起源论和功能论的角度区分了两种意识形态解读模式,揭示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中意识形态观的隐性转变,阐明了李嘉图和黑格尔理论中包含的"致力于解放的"意识形态概念,回答了艺术缘何具有"永久魅力"的问题。马尔库什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区划保留了意识形态概念传统理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又避免了苏俄马克思主义明显存在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还原论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但手稿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并未发表。目前对该篇手稿的编排已经有了不下十个版本。可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的编者陶伯特等人推翻了“把手稿编辑成一部著作”的传统,将《德意志意识形态》变成了由若干独立的文稿组成的论文集。这种实证主义的编辑“新思路”与西方马克思学“解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图一脉相承,实际上否定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史地位。但《费尔巴哈》篇的手稿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起草《绪论》的两次尝试,即从历史的前提(“现实的个人”和物质生产)以及人类历史的具体发展过程(所有制形式)这两个角度出发,正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必须在正视上述文本学事实的基础上,把《费尔巴哈》篇编排为一个完整的文本,而不是独立文稿的结集。  相似文献   

20.
将恩格斯以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对立起来并不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主导思维模式",上述对立的源头不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的比较研究,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理论的曲解.以往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全盘否定态度应当改变,这不是"颠覆"马克思主义,而是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应当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