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政府行政改革认为政府应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掌舵者"而非"划桨者",政府应当以实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其宗旨,是一个"公民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特别是基于公共管理的"效率与公平"的理念,从思想上树立"满足公民所需"、"尊重公民意愿"和"重视公民参与"的政府行政观念。然而,无论政府承担何种职能,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才是至关重要的"一杆秤"。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时代,网络发言人是政府与公众有效沟通的新媒介。网络发言人经过严格挑选,必须被赋予充分的"发言权"。政府应当明确发言人的法律地位,厘清其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便其能够胜任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传递的工作,从而推进行政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3.
以政府观为向度来审视新自由主义在学术界是不多见的,具有相当的新颖性。新自由主义政府观秉承的是一种"新守夜人"型政府,它包含了政府的起源、政府的职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四项主要内容,具有有限性、消极性和法治性三个基本特点。社群主义以"社群"为其理论基点,对这种一直在西方社会占据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义政府观进行了全面批判,并试图用自己主张的"强化政府"理论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变化的国际局势,尼克松政府从安全、经济、外交等方面调整了美国对西欧政策。"欧洲年"是美国推行与西欧"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其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教训,政府机构改革应以加强政府的有效性为目标,将政府机构改革与"有效政府"结合起来。这需要切实转变政府治理理念,以"善治"理论为指导,加强政府的"善政"能力并大力培养和推动以"第三部门"和公民参与为内容的公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地方政府能力的内涵、结构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政府想要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仅要有"德",更要有"才",这种"才"就是政府能力。在政府失灵的困扰下,政府能力问题在20世纪后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它是指政府在管理自身和治理社会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力量。对这一话题,我国学者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仍有不少的空白。地方政府能力研究是政府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学者们关于政府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能力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进行专门的探讨,以期为地方政府能力的研究、评估和提升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公共组织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的使命。然而一旦政府资不抵债无法有能力的履行自己的职能,从理论上说就意味着政府面临破产。"破产"一词所体现的优胜劣汰的积极作用在企业中已经逐渐为大家所接受,那么当地方政府遭遇"破产"时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实在是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视角下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改革的发展方向,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民族地区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树立顾客至上、有限政府的职能理念;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政府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做好全方位的制度规划,完善服务质量绩效考评等配套措施;创新政府运行机制,构建竞争、合作、申诉、责任追究的完整体系;提高公职人员素质,展示政府良好形象;改进政府服务方式,切实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是中国音乐美学的终极目标。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明晰中国哲学思想与音乐的关系。本文从"典籍"和"思想家"两个方向出发,回顾了中国传统音乐思想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音乐中"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天人合一"将主体与客体整合,是音乐与审美的合一...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对于这部小说研究"硬汉"形象、"冰山"理论的文章比较多,但对小说中信仰文化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小说中老人的生存正是建立在自身独有的信仰体系之上。宗教信仰使老人能够乐观地对待生命的磨难;人生信仰使老人能够坦然地面对"生"与"死"这一矛盾的人生理念;自然信仰使老人能够在自身发展与自然限制这一矛盾中寻找到平衡点。《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思想意蕴对当今人们自身发展的价值观选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君道"和"师道"是陈亮"治道"思想两个向度,"君道"施的是"礼乐刑政","师道"行的是"仁义孝悌",君主"经世致用"之道在于能够"交修而并用""君道"与"师道"。从"王霸义利之辨"的批判来看,"君道"与"师道"统一的"治道"思想之所以能解构朱熹"三代"历史的必性命题,在于陈亮清晰分析"君道"与"师道"存在的内在命理,即"号令"与"教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可归纳为三对共存范畴:政治权威与道德权威、实体规范与道德约制、外在行为与内在修养,这三对辩证统一的范畴有力地佐证君主治理国家过程"君道"与"师道"的施行统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提出"钱学森之问",从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这一视角进行分析,就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给出"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即要理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变政府"全能"为"有限",还权于大学,改革高校投资体制和经费拨付制度,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对杰出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反贫困问题是事关和谐社会构建、科学发展观实践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政府应扮演好政策制定者、教育投资者、服务提供者、权益保护者、监督者等角色,建立反贫困治理结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扶贫"格局,实现"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4.
心理契约是个体人格的组织化,政府文化是政府的人格化。公务员心理契约的"个性"与政府文化的"共性"的互动关系是推动政府管理绩效提升的原动力。可以将二者内在机理、耦合向度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内研究,从而进一步明确政府文化与公务员心理契约构建的互动维度,通过将"以人为本"嵌入公务员心理契约,并以共同愿景凝聚公务员心理契约,改善政府管理绩效,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农民身份转变中的权利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身份转变是城市化战略的必然产物,是一个涵盖文化素质提升、角色调适、利益调整与权利发展等多个面向的实践过程,对于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至关重要。为研究该社会政治过程,基于公民身份构建视角提出的"权利一体论"能够回应和弥补"文化转型论"与"政府自利论"这两大主流观点的不足。透过对身份转变过程中权利实现机制的研究,"权利一体论"不仅能为"农民终结"开辟新道路,而且能够推动以权利为基础的政治社会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唯道集虚"是庄子传授给世人的一个悟道法门。"虚"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否定常规的内心修炼工夫。从生存层面上说,虚能够使自己远离祸害,拥有一种安全感,进而悟道。从本体层面上说,虚能够使自己的本体——本性与世界的本体——道自行呈现。虚的工夫,类似于现象学所倡导的"悬置"方法,对现代人实现个体幸福而言颇具启迪。  相似文献   

17.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遭遇服务效率不高、质量下降的困境。面对市场化的"后效应",地方政府在继续坚持与收回中选择两难。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突破困境的关节点并不在于是维持市场化服务还是收回,而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执行和管理,特别是系统化与精细化管理过程的技术建构,满足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地方政府应当增大公共投入,平衡利益关系,有效激励约束,成就"精明买主"。  相似文献   

18.
“向政府泄愤的群体性事件”中的社会心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秩序具有优先于一切的政治价值"。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公共秩序危害巨大,其中尤以"向政府泄愤的群体性事件"为最烈。"向政府泄愤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演变,不仅具有利益、制度、体制、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的成因,更重要的是盲目从众、借机发泄、冷眼旁观、被迫依附、安全焦虑等不良社会心态是事件发生和演变的"温床"。本文在调研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力图解剖各种不良社会心态在"向政府泄愤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演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方面,"凯恩斯主义"和"李嘉图主义"提出了对立的观点。通过对"凯恩斯主义"和"李嘉图主义"两种政府债务观的检验,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中国目前经济转型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李嘉图等价定理虽不成立,但它在财政政策和政府债务规模的控制上,对中国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人才的教育是对人才的"灵魂"或"人格"进行的教育,我们必须寻找一种能够以培育人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为目标,同时又将道德修养与知识熏陶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过程,这恰恰与中西古典教育的传统精神是一致的,即与博雅教育的精神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