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驎 《中州学刊》2005,(1):107-109
社区是城市和城市化社会中的一种开放的、以居民为主体的"应当存在"的地域共同体;社区的形成是社区建设的结果,社区建设的本质在于社区组织化;社区福利是社区组织化的核心内容,它在社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愈益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物业小区在城市近郊形成规模化聚集区,城市核心区居民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以"居委会辖区"为基础、脱离业主/居民最大房产利益,将物业小区排斥在外的街居制基层社会组织,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基层政权组织的性质。社区建设最大的困境在于,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物业小区没有被纳入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处于一种事实上被"弃管"的状态,导致业主维权和社会冲突不断。面对社区类型、地理分布和人口构成的巨大变迁,基层社会组织应做出相应的变革。应该重新界定社区概念和社区的组织定位,承认居民的私人房产利益,推动以居民诉求为核心的新社区建设运动,重新建构以"居住小区"为基础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3.
于显洋  彭定萍 《兰州学刊》2012,(12):150-154
为社区居民提供规范化、均等化和人性化的便民便利服务,重塑社会秩序,是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社区化和商业矛盾社会化是引发社区居民的矛盾与冲突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路径的双重约束下,加强社区商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以服务疏导和化解社区居民矛盾,建构居民参与、交流和沟通的服务空间和物理平台,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理念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角度,依托并着眼于以社区建设和发展来谋求社会的发展,并将社区建设和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已日益成为人类共识,而推动社区发展或社区建设需要适度社会动员.将社区发展视为一项社会运动,通过发动、宣传、激励方式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通过社会动员推动社区发展,正在成为推动社区建设或社区发展实践的重要行动策略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范斌  赵欣 《学术界》2012,(8):77-84,268,272
社区建设中情感和行动间的逻辑缺环是社区动员的研究起点.社区建设可视为一种社会改良运动,将社区动员放在社会运动的理论范式下考察,可以从中提取出动员结构、组织与话语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在社区动员之中依然基本处于客体地位,居民作为行动主体的认知框架没有被完整形塑;社区动员的制度化建设逐步推进,但是社区动员的主体居委会,容易因循行政动员的路径,动员效果受限;社区自组织开始呈现“授权式动员”的特征,但是自身制度建设的完整性和组织合法性地位制度化不足成为发展的瓶颈;动员行动的话语选择缺乏与居民生活和社区地域特征的契合,流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意志,缺少激发共同情感和集体行动的能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兴起和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目前已进入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就社区建设兴起的主要原因来看,既是社会整合模式转换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和小康社会来临的客观要求,还是社区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与国外的"社区发展"运动相比,我国城市的社区建设是社会整合的基础工程,是以基层法定社区为对象实体的,是以社区组织建设和发展社区事业为主要内容的,是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社区建设的强调、对社区建设之"重大意义"的肯定预设了社区这一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在社会已走向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这种重要性已经大大弱化。因此,今天我们与其关注地域性的社区,还不如重视各种"脱域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既是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现实基础,也是完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我国城市社区呈现出社区组织碎片化、社区公共性衰落、社区生活个体化三大新困境。"社区治理共同体"成为化解城市社区问题的有效理念。此共同体以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为主体,以社会再组织化为手段,以实现社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为根本目标。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国家与社会、政府与社会、国家参与社会自治组织实现合作主义的具体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更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是体现地方治理发展状况、反映其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的成长状况及其表现形式,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文化的形成、公民参与愿望的实现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政府分权化改革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城市以邻里社区为主体、乡村以自然村落为主体的基层地方自治管理迅速成长起来。在此将地方治理定位于社区,从社区居民相互信任与合作、社区居民参与网络等角度谈实现社区的自治,阐释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自治的内在关联,提出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视域中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月霞 《河北学刊》2007,27(2):198-201
社会资本是1990年代以后形成的、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范式,社会资本理论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认为,当前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城市社区建设使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出现了行政化倾向,而对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关注不够,城市居民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参与明显不足。为此,应该通过发展城市社区自治以及增加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最终实现城市社区自治和培育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区手机报的产生依赖于其嵌入的社会,并从中获得发展的多重动力。我国社区手机报的应用具有"在地化"、低融入性、居民认同度存在差异等特征。社区手机报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人们具有怎样的社区理念。要培育和发现社区自身的意义和社区人的意义,通过彰显其独特价值的方式成就社区地域共同体和个体生命历程的社会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证明,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是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三元主体.为充分发挥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有必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制度化模式.本研究根据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状况及其制度环境,提出了"政府主导、项目带动、网络联动、整合发展"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创新模式;并从登记制度、扶持机制、志愿参与、社工人才建设及评估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六项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棚改新区居民的社区融入对于助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结构性排斥与非结构性排斥作为问题分析的理论视角,从棚改居民自身融入限制、社区环境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探讨社区融入障碍的形成,认为社区融入的去阻力化存在外在作用力与内在作用力,从资源再分配、社会融合、自我整合的理论框架提出解决城市棚改新区居民社区融入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的关系究竟是"同质相容"还是"异质互补",这一问题至今未有明确结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国内122个社区1 571份居民调查问卷数据,探究社区异质性、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凝聚力之间的关联机制,剖析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在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社区社会结构异质性、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以及社区文化异质性均有助于促进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仅与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正相关。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有利于提升社区凝聚力,相比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在提升社区凝聚力方面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社区能力是社会政策的一个新兴领域,社区能力所蕴含的社区主体能动性及其政策导向为研究居民幸福感提供了分析工具。已有研究探讨了社区能力建设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而忽略了社区效能感及社区社会工作在提高幸福感方面可能具有的影响。利用厦门市和深圳市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稳健聚类回归方法,对社区能力、社区效能感与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能力与社区外在效能感对居民幸福感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一结论对于引入社区社会工作方法,提高社区效能感和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反映国家社会变化的"小切口",社区党建体现了转型期党的建设与政治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表明,城市社区党建发挥了"主体补位"和"社会建构"的功能,投射了党"二次构建社会"的意志。社区成为"二次社会建构"的建制性单位,社区党建通过主体补位维持秩序,以组织化撬动社会发展,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社会建设理想的一种现实选择。社区党建具有"政治建设"与"社会构建"双重性,这既是保持党的"先锋队"作用、发挥"密切联系群众政治优势"的政党属性使然,也是弥补多主体缺位、达成集体行动的现实选择。社区党建的"社会化"机制对于"党与社会的链接"至关重要。总体而言,社区党建需把握"一核、两化、三步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武汉市百步亭花园社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创新了"党的领导、政府服务、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的社区运行机制,实现了管理服务完善、治安秩序良好、生态环境优美、人际关系亲密、社会风尚文明、群众安居乐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幸福和谐、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百步亭社区不仅成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和榜样,而且还创造了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中一个颇具代表性、很有发展前途的社区模式.百步亭和谐社区模式对于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城乡社会生活共同体,具有经验借鉴意义和智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转型社会与城市社区组织建设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随着市场体制的推进和社会结构转型 ,城市建设出现了大量新情况 ,面临一系列新问题。为此我们以转型社会与城市社区建设为主题 ,重点对行政化社区组织的终结 ,社区组织结构模式的拓展 ,社区组织运行模式的超越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我们认为当前城市社区的组织运行与管理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即 ,改革社区行政管理、推进社团建设、完善居民自治管理等 ,并通过这三者的有效结合 ,共同构成社区运行的良性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措施,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如何创新社区治理,以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与需求,是一个重大问题。实证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在社区中的社会资本建构至关重要,如社会工作机构、社区自组织等通过社区服务提供、社区公共性建设、社区参与促进以及情感能力培育等路径,可以助力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机制的实现。这也为破解我国当前基层治理的普遍困境提供了经验借鉴,当然其前提和基础一定是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的持续跟进。  相似文献   

20.
在社区建设中重铸社会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社区建设既是对经济转轨、体制改革的现实回应,也是现代性的全球化浪潮多层渗透下的实践选择.当前我国社区建设面临两个基本问题:转变旧有的"单位意识",重构与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认同;完善社区建设的配套组织和制度安排,营造和谐的日常生活世界,为社会成员的"家园感"与"社会感"、"地方感"与"全球感"的联结与平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