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后的服务对象小周(化名),却有着“七进宫”的记录。年迈的父亲对他已经彻底失望了。出戒毒所那天,是社工冒着酷暑,接他回家。回归社区后,小周一时找不到工作,生活艰难。社工及时为他申请低保和临时补助,暂时缓解了他的经济困难。同时,社工督促小周积极寻找工作,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  相似文献   

2.
经过机构管理人员、督导人员与前线社工一年多时间的合作与努力,春雨社工服务社三大服务领域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一批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对象、禁毒帮教对象、上访者提供了生活帮助和心理疏导;在与用人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服务社在实际服务开展过程中,充分运用所能利用的社会资源,以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为服务对象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做个案督导时,我请同事总结自己做个案的一点心得。其中甲社工说,她最近的一个个案是一位离开学校后便失去联络的失足青少年,后来甲社工通过网络再次联系到他时,他正因触犯法律而陷入官司。那位青少年表示,他出事时很想找甲社工商量,但因自己中途“溜号”又不好意思,而这时甲社工主动联系到他,令他非常感动,他感谢甲社工的关心,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在的困境。于是甲社工便觉得做社工最重要是“有心”,只有“有心”才可打动案主,令案主得到关怀及支持。  相似文献   

4.
2008年初,深圳引入司法社工,为社区矫正对象及安置帮教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协助他们缓解家庭矛盾、改善人际关系、矫正不当认知及行为模式、学习求职技能及技巧、提升自身能力.但由于各方的衔接与机制问题,社工对在监在所的服刑和劳教人员的帮教机会甚少,这也导致了社区矫正衔接工作在现实中存在一定困难.只有联手监狱、劳教所开展联合帮教,与监所共建帮教平台,做到提前介入,才能更好地完善社区矫正无缝衔接机制.本文试图从在监在所人员的个体需求、心理发展阶段及如何提高改造质量出发,根据社工的三大工作手法,分析社工对社区矫正服务提前介入的可行方法及具体服务.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一个初秋的夜晚,上海某劳教所强制戒毒学员晓林(化名)既高兴又忧愁,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高兴的是,第二天就能结束两年半的劳教戒毒生活回到社会;忧愁的是,出去后将面临一系列烦心事:到哪住?工作能不能找得到? 第二天上午,管教民警王警官带着晓林迈出劳教所的大门.在灿烂的阳光下,他看到了曾到劳教所来探望、帮教过他的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以下简称"自强总社")虹口工作站的社工耿军霞、断绝多年关系的老母亲,还有社区民警开车来接他回家,他顿时感动得哭了.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市直社工岗位(指与东莞市市直部门签订服务协议的社工岗位)迎来了新一轮的合同签订期。据了解,目前东莞社工岗位还没有“被撤销”的事例发生,除了每年会新增少许岗位外,总的岗位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合同签订期间,有部分岗位会有变动。有的是服务对象群体没有变化,但用人单位相关职能发生变化;有的是服务对象群体没有变化,A社工机构的社工变成B社工机构的社工;有的是社工岗位数量没有变化,地点发生变化;有的是岗位工作地没有变化,社工发生了变化等。总之,在新的合同签订期间,发生的变动“震动”到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社工、用人单位、服务地点、社工机构等各利益相关方。同样,项目在合同期到期时,也变临同样的“震动”。  相似文献   

7.
37岁的罗军(化名),因吸毒被劳教两年,于2009年10月刑满释放,回到社区接受为期3年的安置帮教服务.他很想改变自己,摆脱毒品,却找不到方向,与父母的关系也很紧张. 社工介入安置帮教调查工作 罗军回到社区,我从司法局获取资料后第一时间联系他,开始社工服务跟进工作.  相似文献   

8.
到2011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司法社工就满两周岁了。 从2009年10月寮步镇司法所向正阳社工服务中心购买了首个司法社工岗位后,司法社工在东莞的历史正式开启。目前全市一共有35名司法社工,两年来他们帮助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很多社区服刑人员在司法社工的疏导帮助下,找到了人生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许青(化名),9年前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05年获假释接受社区矫正。他擅长美工制作,接受社区矫正期间,曾在上海市癌症俱乐部担任美工顾问。因表现出色,上海市癌症俱乐部破例接受他为俱乐部的首名非癌症患者志愿者会员。假释期满时,许青提出愿意和社工一起帮助那些和他有过相似经历的人开始新的生活。他递交了志愿者申请表,成了一名社会帮教志愿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13,(1):57-57
社工B问:我在医院做医务社工。社工办公室是开放的,有时服务对象到病房拿药,在等待排队的过程中也会顺便到社工办公室“坐坐”、“聊聊天”。但此时服务对象未必需要即时的辅导,社工花时间陪着他们聊天也不是,不陪着也不合适。我们一般会安排一个同事接待他们,这样正常的工作难免会受影响。这类情况该怎么处理呢?  相似文献   

11.
“邢老师,我是杨某。” “你好,杨某,什么事?” 回家途中,我接到帮教对象杨某的来电。从对方急促而焦虑的声音中,我感觉到他情绪很激动,便立即通过语音传递出关切。  相似文献   

12.
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这一路走来,离不开一群可爱的人——香港社工。他们中间的一位,我们都亲切地叫他胡SIR,大家尤其喜欢,他就是在香港有20多年前线及管理经验的资深社工胡良喜先生。他在10多年前已经开始关注广州的社工发展,也时不时往返于穗港两地,为这边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指导。直到有一天,他被我们“启创”的“精神领袖”——罗观翠教授“拉”过来帮忙,此后,广州社工的发展就成了他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相似文献   

13.
四(三)班班主任张老师找到学校社工李梅,说王小刚让她头疼死了。这孩子一直学习不好,上课做小动作,几乎从来不交作业,还经常和同学打架。其他科任老师也经常投诉小刚影响课堂秩序。张老师又急又气,曾找小刚妈沟通,妈妈表示管不了。  相似文献   

14.
生意失败、妻子离家,他受不了打击染上毒瘾 “回家了,终于回家了。”汤宇提着行李和一些水果,穿过那条熟悉的狭长弄堂,来到了一间有些破旧的房屋前。他挺了挺本来已显疲倦的身躯,敲开了屋门。 “回来啦?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弟媳玉真一把将汤宇的行李接了过去。  相似文献   

15.
社工A问:我遇到一个个案,服务对象是一名12岁的中学生,由于父母离婚,家庭教育缺乏,养成了较为散漫的生活习惯,在学校或社区经常欺负低年级学生.我跟进一段时间后,服务对象情况有所改善.但有一次,服务对象向两个三年级小学生要零花钱,其中一个小学生回家从妈妈钱包里偷偷拿了20元钱给他.小学生回家偷钱的行为被其妈妈发现,妈妈反映到社工中心,要追究服务对象的责任.面对此事,我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我该如何进一步跟进该个案?  相似文献   

16.
在香港,一提到某人是社工,大家都会非常尊重他。因为在他们眼里,社工服务于社会,是“社会医生”。社工已成为香港的一张名片,其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验引发外界纷纷仿效。  相似文献   

17.
Jian是个香港社工,2003年因为协助联系一老年社团赴港访问的事情,我在网上“认识”了他,老人们的访港获得了成功,之后我们就断了联系。2004年,我到广州参加两岸四地社会福利研讨会,报到递名片时意外地和Jian见了“面”,很愉快地有了几次交谈,感觉他是个对事业极富责任感、极有爱心和耐心的社工,思维活跃、超前,  相似文献   

18.
一位女士由于受到家庭暴力被送往医院,社工随后将其临时安置在紧急庇护中心,但在紧急庇护中心,该女士向社工表示,虽然老公会打她,可家里两个孩子让她放心不下,况且老公对孩子还不错,提出想回家。但社工发现她丈夫打她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甚至有一次发生骨折,因此评估该女士回去很可能还会受到暴力。社工该如何处理?让她回去吗?这个案例背后,其实关乎“案主自决”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深圳尚德社工服务社,先后从事过社区领域和青少年领域社会工作,之后进入学校成为一名学校社工。为了让服务对象更好地记住我,我给自己取名“笑笑社工”。  相似文献   

20.
我是深圳市鹏星社工服务社派驻到深圳市罗湖区德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在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我曾遇到很多专业方面的困惑,而我的香港督导区小姐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在漆黑的夜里前行。但是,督导永远不会越俎代庖,她说:“做舵手的永远是自己。”这也是社工“助人自助”理念的真正践行,即发掘受助者(社工)的潜能,不断培养受助者(社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