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造就了数以亿计的人才队伍,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在该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匮乏与人才浪费的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表现为人才培训滞后,人才使用与人才保护未能统筹考虑,特别是出现人才“过劳死”(前称“英年早逝”)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导刊》2011,(36):6-12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战略部署,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紧紧围绕现代民政发展需要,以提高人才能力素质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孙海清 《现代妇女》2014,(7):181-182
我国自2008年开始实施“千人计划”,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我国又开始实施“国家特支计划”(亦称“万人计划”),面向国内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要更有效地培养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必须紧紧抓住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这一关键环节。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对高层次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不同人才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同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是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引进这类人才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文章界定了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含义,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按照相关原则构建了评价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两套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重要指标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李宏 《职业》2010,(6):54-55
执着而行,要改写华为招聘“潜规则” 在许多技术人才的眼里,华为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硅谷”,想去华为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但华为招聘毕业生往往都是“钦点”的,其他非钦点的学校毕业生就很难进入。我所在的学校正好是那些不被“光临”的学校之一。更为不幸的是我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在以技术打天下的华为眼里,更是“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4,(24):13-15
社工和志愿者是现代社会宝贵的社会资源。这两种社会力量在近年国家的大力推动之下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且渐行渐近,互动合作、共同发展,发挥了1+1〉2的作用。因此,“社工+志愿者”,或者称“双工(社工、义工)联动”成为各地社会建设中争相探索的新模式,“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也被写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重要文件里。虽然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核都是“助人”,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异的两种力量,如何携手,实现联动,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注:志愿者、义工为不同地方对志愿服务人员的不同称呼)  相似文献   

6.
动脑筋     
马恒超 《老年人》2008,(8):45-45
“国是”就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指国家大事。而“国事”不必特意指国家大事,也可用来指国家的一般性事务。“是”字有“法则”的意思,“国是”即有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含义。“是”也有和“事”含义相同的地方,指一般的事务、事情,但是“事”却没有“是(法则)”的会义.所以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7.
数字     
《职业》2010,(11):78-78
30%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一系列人才项目,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次强调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刺激下,  相似文献   

8.
刁凡 《职业》2023,(4):30-32
本文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为指导,对接《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依托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双高建设”项目平台,阐述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方面优化课程建设,精准服务龙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区域急需、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戴维·赫尔德是国际知名的政治学家,现为英国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华莱士讲座教授。他在政治理论、社会理论、民主理论和全球化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著述丰富,代表作有《民主的模式》、《政治理论与现代国家》、《民主与全球秩序》等。其中《民主与全球秩序》出版于1995年,赫尔德在该书中独具匠心地提出了“世界主义民主”的构想和理论。“世界主义民主”是一个超出国家范围的国际化民主模式,是一个富有创见而又充满挑  相似文献   

10.
职业风向     
《现代交际》2006,(7):58-59
深圳软件人才每年缺口5万 从对深圳软件企业展开的调查看。深圳软件业中高端软件人才、低端软件人才、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化软件人才这四类人才都非常紧缺。其中,深圳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端软件人才和“软件蓝领”(基础程序员)的需求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11,(9):14-15
问:两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范围是什么? 答:两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包括:1.到两区工作的两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及省(部)级人选,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首都杰出人才奖”及‘首都杰出人才提名奖”获得者,中哭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中关村“高聚工程”入选者、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免费午餐”的目的是使“民主”“来到中国”。对于西方民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推广,老外们并不隐讳。撰写“民主的挑战:共和反映”一文的作者由·弗兰克开宗明义——国际共和研究所的成立,  相似文献   

13.
数字     
《职业》2011,(22):31-31
2亿元 据报道,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吸引高端人才推出新举措,自筹资金近4亿元建设808套人才公寓“筑巢引凤”。据悉,“十二五”期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00名。其中,博士500名,硕士25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30~50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鼓励下属的各企事业单位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还专门设立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逾2亿元,以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剖碎(Poché)源自古典“重型”结构体系下的形式设计,研究聚焦于空间与结构关联性,以古典技法剖碎有关空间操作的线索为实体切片,描绘西方“重型”结构体在古典布扎系统向现代转换过程的做法。文章将剖碎作为一种转化形式语言的工具,从空间秩序与建构逻辑两个层面展开研究,运用形式分析与类比分析方法,结合古典与当代不同时期的文献、案例精读,明确剖碎概念转移至现代的空间特质与形式生成逻辑,观察、归纳腔体构建与“虚—实”反转两种设计转换倾向,诠释在当下设计中提供的可能性,挖掘建筑设计理论指导未来设计的跃迁。  相似文献   

15.
李雪莲 《职业》2012,(14):14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企业生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以经验积累为主的技能传授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取而代之的是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技术型、知识型、复合型的技能培养方式。原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年)》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先后轰轰烈烈地举行了四年一度的全国代表大会,关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家报纸却对此做出颇有点“大不敬”的形容总结.《纽约时报》说:“党代大会现在只是接连三个晚上的候选人广告,”《华盛顿邮报》更加刻薄:“这是媒(体)有、媒治、媒享的党代大会。”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交际》2006,(2):8-9
小时候听说,实现了共产主义就幸福了,但多年过去了,共产主义始终没能实现;再大一点又听说,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那时候会很幸福,后来发现“现代化”最多带来舒适和方便,当然,也带来一大堆麻烦,“现代”与“古典”与幸福不幸福无关;再长大一点,幸福的指标变得很具体了,比如:有好工作、赚大钱、买大房、开名车、娶漂亮老婆、生大胖儿子等等。周围不少人陆续达了标,  相似文献   

18.
2010年6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制度框架设计与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意义深远。“社会工作人才”首次在国家发展层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同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13,(12):F0003-F0003
山西冶金技师学院、山西冶金高级技工学校(原太钢技校)始建于1956年,原隶属=F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学校自建成以来先后获得多个荣誉称号。1997年3月,被国家劳动部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1999年11月,升级为“太原冶金高级技工学校”。2002年底,学校正式被列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20.
邓燕林 《职业》2008,(2):71-72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