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彝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剖析这一符号,对于我们了解云南彝族的心理和精神特征,尤其是彝族的宗教信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云南传统彝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简单剖析传统彝族服饰潜在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白彝支系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的“活态史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白彝这一族群独特的文化心态与审美意识。研究其民族服饰,对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而开发民族商品与发展文化旅游,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灾祸、病疫和死亡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疾苦,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作为人生礼仪中最后的"通过"仪式,源于彝族日常生活独特的神灵观和祖灵崇拜,寄托着彝人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信仰表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在历史迁徙和文化流变中,凉山彝族丧葬仪式仍保持古朴深厚和人性化的文化传承,调适和维系着彝区社会秩序,强化着族群自我认同,不断满足着彝人的精神需求,因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记忆而被凉山彝人视之为极富生命力和神圣性的独特文化叙事和活态信仰传承。本文以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凉山彝族丧葬仪式、禁忌文化、文化意蕴等进行分析阐释,解读凉山彝族丰富而深邃生命观的文化内涵和认知价值,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生存智慧和合理性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4.
彝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积淀着彝族古风遗俗;它起源于劳动生产和宗教祭祀,有其特定的传承与演化规律,是民族意识的个性化表现,构成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容及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5.
彝族服饰异彩纷呈,丰富多彩,地域差异性较大,但从历史来看,一些古老的服饰传统还是传承下来。彝族服饰变迁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对生态环境的调适和文化接触的结果。而服饰传统传承因素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之外,重要的还有彝族文化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二者促成彝族服饰主要的文化要素传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彝族传统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是使用者社会经济文化身份的象征,更是彝族人民起居方式、生活习惯、审美爱好的“感性显现”.它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沉淀着非物质文化的因素.本文从彝族传统家具的形制、装饰图案、色彩组合等方面,探讨彝族传统家具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彝族服饰的历史地理研究几乎空白。川西南安宁河流域以滇为中心的靡莫之属和以邛都为中心的农耕民族头饰皆"椎髻"。以游牧为主的氐羌族群""、"昆明"头饰皆辫发(编发)。滇池地区滇人男女均穿对襟无领外衣。哀牢人有"文身"习俗,"衣皆着尾"。人"穿长裤,老人多喜蓄长须,佩长剑,盘发于脑后为长形髻"。白狼人披发左衽。估计"牛"羌服饰与"白狼"服饰基本相同。叟人服饰特征主要是"英雄结",披毡、赤足。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状况等因素都对服饰有一定影响。彝族服饰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全国的彝族人口有800多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区域,这里传承和延续了彝族最为古老的生活习俗,保存了彝族最为完整的文化传统.这些与彝族的谱系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彝族的谱系文化进行了展示和揭秘,认为谱系不但是维系彝族原始血缘的纽带,而且是记载彝族历史的珍贵档案.最后谱系还是维护彝族社会制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彝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作为云南红土高原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仅勤劳、勇敢、智慧,而且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土掌房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本文从彝族土掌房的历史渊源、选址、建筑风格等层面,浅论彝族土掌房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凉山彝族民间文艺里,月亮意象承载着彝族历史文化记忆,是彝族生命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凝聚之物,表达了彝族先民 的生存智慧与奉献精神。从凉山彝族民间文艺对月亮文化的追溯、重铸和延展三个部分,探讨月亮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 代性,厘清凉山彝族月亮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学艺术中表现善与恶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音乐、绘画艺术作为表现和强化“善”的手段 ,呈现出崇扬美德、表现和谐、追求圆满的特征。而西方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却表现了善恶冲突 ,甚至突出了“恶”来反映现实 ,揭示人性 ,从而表现出暴露阴暗、紧张冲突、综合繁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人格理论产生于罗马法,罗马法上的人格带有浓厚的身份性特点。近代民法抛弃了身份人格而强调人格之平等,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民法典的建构。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法提出了人格权概念并对其进行规定。从本质上来说,人格权乃是自然人基于伦理人格而享有的,在实定法中得以确认的自然权利,其应属于私权利范畴。  相似文献   

13.
分析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后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措施,着力通过教育管理的创新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二项结构”,人与对象的关系“三项结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对象的观念化和观念的对象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间需要借助于实践工具 ,建立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及通过语言符号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牛郎织女传说的研究 ,仅从史家观点和幻化形式入手 ,是偏颇和形而上学的 ,并使之失去了反封建意义。其“鸟鹊添河”幻化形式乃是一定历史阶段审美主体审美意象外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审美角度阐释牛、女爱情故事及外在形式 ,具有更为直接和普遍的意义 ,并能感性地揭示其反封建主题。  相似文献   

16.
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后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措施,着力通过教育管理的创新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就业压力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劳动力市场 ,尤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是导致我国资本深化的重要原因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限制了劳动需求 ,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 ;劳动力市场分割增加了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降低了投资的积极性 ,间接引发文凭教育过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是缓解我国资本深化、教育深化的重要措施 ,也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善恶评价是一种认识活动 ,其认识活动的实现必须依据两大要素 ,即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因此 ,分析与探讨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及其二者的关系 ,对于我们深入地把握善恶评价的活动机制和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现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以科教结合为核心理念的洪堡大学理念,就是“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的理念。其体现在“教”上,就是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和使教学过程具有探索性;体现在“学”上,就是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提出现代工程实践教育一些新的构想和进行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0.
汉字的产生为中华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今天仍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它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汉字“正体”与异体并存,繁简也在互相转化。从汉字的历史演变看,繁化总是少数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简化,简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由简入繁是不符合汉字发展的历史潮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