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林则徐一生为官 ,宦海沉浮。他在江苏任职前后达七年之久 ,在他任内 ,江苏几乎无年不灾 ,无灾不烈。本文仅以道光三年 (1 82 3年 )、道光十一年 (1 831年 )、道光十三年 (1 833年 )水灾、道光十五年 (1 835年 )旱灾及风灾、道光十六年 (1 836 )年蝗虫过境为例 ,考察林则徐在江苏任上面对灾情是如何将“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的思想贯穿于勘灾、报灾、赈灾、防灾的具体实践中的 ,进而分析他的灾赈特点及其影响。他的灾赈措施一方面保证了清王朝的社会稳定和赋税来源 ,一方面挽救了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 ,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他处理灾荒的经验教训更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税来源,减轻民瘼,他在江苏为官时,积极兴修水利,主持完成了浏河、白茆河的疏浚等一系列工程。在兴修水利中,林则徐广开门路,带头捐资,筹集经费。他讲求实际,事必躬亲,极其认真,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左宗棠在反侵略战争中,坚信“民心可用”。林则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组织群众协同清军加强广东防务;左宗棠依靠人民力量收复新疆,加强云南边防和江浙海防。他们的兵民思想及其实践在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们本身的地主阶级立场,也阻碍了广大人民群众反侵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省教委批准的七五规划项目《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研究》系列论文之一。文章收集了江苏有关鸦片战争和林则徐等人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并进行了考释,这对进一步研究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在江苏的情况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少穆,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一个贫寒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林则徐四岁就跟着父亲学习,七岁父亲就教他学写文章,直至十二岁考中秀才,才离开父亲到鳌峰书院就读。1804年中举人。1811年赴京参加会试、殿试,朝考成绩皆佳,赐进士出身。由于林则徐为人正直廉洁、办事认真,颇受皇帝青睐,他仕途畅达,步步高升,先后担任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陕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南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  相似文献   

6.
趣联故事     
一、林则徐少时,随父去一官宦人家。步入门庭,见一大穿衣镜,很觉稀奇,看着镜中的自己,手舞足蹈。适逢一客人人内,随口道:“山鸡舞镜”。林则徐看了那人一眼,随即答道:“天马行空”。那人大惊年少者其志不俗。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成了许多后来人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林则徐在任职江苏、湖北期间治理长江的思想及实践, 以期对当前长江治理提供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林则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述林则徐流放诗的用典艺术,一是用典主要在国事、自身、家庭、悼亡和赠友五个方面;二是用典艺术主要表现在用典广泛、乐用僻典、活用典故和偶句用典四个方面。用典及其艺术,反映了他伟大的爱国精神、高尚的品格节操、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满腹的经史典籍,不乏思想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四年,也是林则徐在江苏任职的最后一年。因两江总督陶澍奉旨赴安徽、江西阅兵,林则徐以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执掌着江苏全省的军政大权。该年秋十月,林则徐为督防黄、淮秋汛,催儹回空漕船及办结要案等事,从南京移驻清江浦,接到盐城县令要求今冬开挖疏浚境内皮岔河的呈文。为着了解盐城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防止官场蒙骗等弊,林则徐特地到盐城进行厂一次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一幅大型浮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虎门销烟”的壮丽场面。看到这幅浮雕,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鸦片战争,会怀念中国近代的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林则徐卓越的历史功绩,就是他在民族危机加深、外敌入侵的重要关头,坚决主张抵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为捍卫国家主权、民族独立挺身而出,忍辱负重,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可以说,林则徐以他的反侵略爱国思想和斗争实践,谱写了一支中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认为,官吏的贤愚、勤惰、廉贪,于国计民生、地方治乱,关系重大,故封疆大吏应以整饬吏治为要务。林则徐历任所经,无不对官场营伍,严加整顿:警告劝诫,除弊惩恶,奖勖贤能,正己率属,且成效可睹。林则徐之所以如此,除家庭教育及师友影响外,其报答君恩,忠于职守,同情人民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爱国者。浮沉宦海近四十年,其中在江苏约十年,先后任淮海道、按察使、布政使及巡抚等职,尤其是在1832——1837年的巡抚任内,他努力整顿吏治、关心生产、兴修水利、赈灾济荒等等,表现了卓越的施政才干。本文拟就以下几方面进行述评。一、整顿吏治与禁烟 1811年林则徐中进士,1823年就任江苏淮海道,接着升任按察使,开始了江苏任内的宦途生活。此时,清王朝日趋衰败,吏治腐朽,大地主、大官僚兼并土地,农民生活恶化,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其中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近代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表现在觉醒的民族独立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其基本内容是依恃人民、了解外情、反对妥协、组护主权十六字方针。林则徐大声疾呼:“鸦片之害甚于洪水猛兽”,必须严加禁止.必须抵抗西夷的鸦片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同时,地认识到要有效地抵抗外国侵略.必须认真了解外域情况,为此.他不拘一格选拔熟悉外国的人才,第一次组织翻译班子,大规模地搜集和编译外国书报,委托魏源把《四洲志》扩编为《海国图志》,并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倡西学之始、开新学之路”的第一人,也是团结各阶层民众敢于向强敌开炮的第一人。他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坚定性、进步性和人民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期间,在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秋对盐城地区的一次农村社会调查的情况,从中展现与分析林则徐的为政思想与深入实际、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初江苏人民的客观生活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江苏人民的物质、精神和健康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指数,及PQLI指数和HDI指数都处我国前八名,江苏人民的客观生活质量在国际上相当于蒙古、突尼斯等国水平。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们的健康和教育水平。但人口控制的力度、适合的人口规模对生活质量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被迫光皇帝革职查办的原因,从前一直认为是由于受琦善、伊里布·奕山等人的诬陷,以及道光皇帝被英军的威势所吓而致。本文认为这不是林则徐被革职的全部原因。林则徐等人到广州后,尽改道光皇帝给他的既定方针,采取的禁烟措施与前不一,不能顺承“天朝圣意”,触怒了道光皇帝,是林则徐被革职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妥协的意义     
魏晓彦  张君燕 《社区》2014,(23):24-24
林则徐发现女婿刘齐衔终日沉迷于逗鸟、遛鸟,而荒于学业,很是失望。当初林则徐果断地将长女嫁入寒门,就是看中他聪敏好学,现竞如此玩物丧志。问缘由,女婿说:“您老不是教导我要学会妥协吗?艰难的学业让人生畏,我决定妥协了。”林则徐随意说道:“这只鸟还挺听话,愿意待在笼子里呀。”  相似文献   

18.
富有革命传统的武汉市,是以反对外国侵略者通过封建统治集团中最腐朽的分子用鸦片烟毒害人民,掀起有声有色的禁烟运动,揭开自己近代史的序幕的.谁在这儿发起禁烟的呢?就是近代有名的爱国者、禁烟派的代表人物——林则徐.“林则徐,禁鸦片;焚烟土,在海边,开大炮,打洋船,吓得鬼子一溜烟.”对林则徐在海边——广州禁烟,人们是比较熟悉的,其实,他的大举禁烟活动,首先是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展开的.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回疆竹枝词》中的维吾尔语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则徐流放新疆期间深入研究维吾尔族历史,尊重维吾尔人民的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虚心学习维吾尔语。《回疆竹枝词》是林则徐深入南疆勘地时所作的反映清代维吾尔民族生活习俗的诗歌。他把许多维吾尔词语经音译或意译直接写入诗章,使读者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逐一试解了原诗中没有准确注音和义训的维吾尔语词。  相似文献   

20.
试论林则徐的强国之策吕立琢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是我国高举反帝大旗的第一人,是有清一代杰出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清王朝到了嘉庆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已见端倪;阶级斗争、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境外情形,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