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祥亮 《理论界》2012,(11):119-121
清末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受救亡图存、巩固边疆的迫切心理及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上传教士报刊别有用心的歪曲诋毁,国内舆论对十三世达赖浪费国帑、阻挠西藏新政、与外国勾结等行为大加挞伐,导致朝野上下对达赖殊无好感,甚至心存敌视。清朝最终未能妥善处理与达赖的关系,对民国时期西藏政局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流亡国外的藏独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不尊重西藏历史,肆意歪曲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前后的历史问题。本文通过在国民政府协调下青海派军护送灵童拉木登珠进藏、热振活佛为代表的噶厦政府请求中央政府派大员进藏主持达赖转世事宜、吴忠信察看灵童而后国民政府下令批准拉木登珠为转世灵童、吴忠信主持坐床典礼等一系列历史事实有力论证,国民政府对西藏地方是行使国家主权的,西藏地方在民国时期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下没有突破中央政府主权管辖的大框架。  相似文献   

3.
1938-1939年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候选拉木登珠被迫滞留西宁,学界多以此事为青海省政府主席马步芳牟取私利向西藏噶厦政府勒索钱财所为。但是,相关档案资料显示,此事经历了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前期中央政府利用在青海觅得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候选之机,通过阻留拉木登珠与西藏噶厦政府进行政治交涉,目的在于改善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客观上为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创造了有利条件;后期马步芳违抗中央命令,扣留拉木登珠,企图借机控制西藏。在其政治阴谋失败后,又对西藏噶厦政府实施敲诈勒索。这一事件反映了民国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维护中央政府对西藏主权所做的努力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4.
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失和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同领藏传佛教格鲁派。清中叶以前的历辈达赖、班禅均能彼此相安,和好相处,各执领地。然而到了清朝末年,在多方因素的制约下,双方产生矛盾并不断升级,最终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关系破裂。其矛盾演变结果,对近代西藏地方的发展和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恶化是帝国主义(尤英国)侵略西藏的产物。西藏与中央政府间矛盾的萌生开始于晚清英国侵略喜马拉雅诸山国之时,此后英国的两次侵藏战争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矛盾,乃至到联豫后期,只能借川军入藏稳定局  相似文献   

6.
袁北星 《江汉论坛》2002,(12):53-56
家族组织作为一种血缘和地缘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对中国历代社会尤其是农村基层社会产生过极为重大的影响。族权和政权的结合程度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族权和政权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由上至下逐渐分离的趋势。这种时紧时松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两者力量的消长,统治者对家族组织从来都是采取既利用、结合,又打击、排斥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1923年冬,九世班禅离开西藏,东来15年。九世班禅积极与国民政府联系,为西藏问题的解决做了诸多贡献。国民政府借班禅大师东来的机会,加快解决西藏问题的步伐,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努力,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格鲁派达赖与班禅两大活佛自互为师徒、分管领地、共同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之关系形成之后,两大活佛之间平稳协调、和谐发展、共治西藏地方政教事务.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西藏之后,尤其是英帝国主义的强烈干涉,不断诱骗、挑唆,一手制造了两大活佛之间的矛盾,使之关系剧趋紧张,直至民国初期,两大活佛矛盾爆发.  相似文献   

9.
17世纪前期,西藏地方与清王朝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互遣使者到隶属统治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迅速地自然演进的。它是由中央政权更替的历史局势决定的,也和满、蒙、藏文化的相似性、相融性是分不开的,是当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演进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魏慈德 《殷都学刊》2007,73(2):22-28
本文主要指出"十三月"一词的记载对于不载周祭的宾组卜辞在排谱时的重要性,包括排谱时可利用月数的差数来计算是否当放入一个十三月,以及对于那些可能插入十二月及一月间的十三月事件利用微细断代法来判断其是否可排入同一年内。  相似文献   

11.
金瓶掣签是乾隆皇帝针对活佛转世中的一些弊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结合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认定中的一些传统做法和清朝选官制度的签选办法,体现了清朝对活佛转世事务的管理权力。本文对金瓶掣签的制定和在西藏的实施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为研究金瓶掣签制度提供了详细可信的资料,说明金瓶掣签是清朝管理活佛转世事务的重要历史定制。  相似文献   

12.
10-13世纪中朝日文化交流与东亚文化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0-13世纪,中国文化仍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朝鲜和日本。同时,随着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化中异质成分、创新成分的不断增多,日本、朝鲜对中国大陆的文化输出日益明显起来。这对东亚文化圈的巩固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形态、问题与思潮: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方法论上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形态、问题与思潮进行了探讨与思考,指出20世纪中国哲学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不同层次的哲学问题,环绕这些问题形成了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及其互动。以问题为中心,以思潮为线索,可以较好地把握20世纪中国哲学之网,深入展开20世纪中国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