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组织发展理论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培训理论和实践,从战略的高度为组织创造变革和强化变革,最终使组织获得竞争优势,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丰富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音作为组织变革的促成者,在服务和推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塑造自己和完成角色转型,即从一名人事专员向组织观察者和组织发展专家的角色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者完成角色转型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结合高校自身实际,从构建组织活动动态质量保障机制、推进基层教学组织现代化演进、助益基层教学组织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从教学中心为要旨,强化教学共同体建设,增进制度精准化供给,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创新,促进教师与组织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3.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北京市C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为例,探讨了枢纽型社会组织以策略性自主超越结构性自主,推动对称性、共生性依赖的均衡基层社会系统建设的创新实践与逻辑建构。C组织的多元策略核心在于通过组织培育、社区增能、商业协同、科技支撑等方式与基层社会紧密相连,尤其寻求与国企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政府权力优势主导的政社关系,成为政府、社区、企业之间的中介,并联合三者形成合作制衡态势。未来要进一步推动均衡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理想模型是建立党的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给予行政支持,依托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专业社会组织体系和互助合作-社会经济体系,实现党领导的更广泛的居民共治。  相似文献   

4.
从城乡关系变迁视角审视农村老龄形势的变化历程,可以发现,当前老龄化形势下呈现出的农村养老困境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一个缩影,问题源于城乡关系变迁过程中农村传统养老组织功能式微,但新的替代性组织形态尚未形成,因而在转型期出现了“组织真空”,致使农村老龄化及其应对成为迫切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在现实背景下,不论是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还是推动县域养老体系建设,其前提是要形成农村养老的组织化条件,而推动这一条件的形成需要组织重建。现有的实践探索路径表明,要在乡村振兴中进一步化解由“组织真空”引发的农村养老困境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契合农村实践逻辑,根据不同类型农村的现实条件来推动组织重建,使之得以承接和利用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下乡资源,有效助力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政策研究组织在现代公共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参谋咨询作用。廉政建设迫切需要政策研究组织的推动,然而现有的廉政建设政策研究组织却存在明显的缺陷。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积极创造有利于廉政建设政策研究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制度条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这些制度条件主要包括完善配套的法律制度、规范协调的政府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和公开透明的信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运动时期,广大中国妇女以前所未有的革命姿态,英勇地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她们组织爱国团体,创办妇女刊物,从行动上、组织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她们争取男女平等教育,主张社交公开,婚姻自决,经济独立,从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六三”以后,无产阶级劳动妇女参加战斗,改变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方向,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向前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更从政治上、领导力量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使之成为整个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7.
祝冰岩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0):130-131,134
党的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以理念创新推动思路创新,以机制创新推进工作规范,以方法创新提高工作水平,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开放的思维谋划和推进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组织资源的整体潜力,构建一个开放的组织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微观层面上,整合农业科技组织,促进组织结构合理化,扩大规模或联动效益,是提高农业科技组织运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农业科技组织的整合(优化升级或结构合理化),也叫实施一体化战略,可以通过横向或水平一体化、纵向或垂直一体化以及混合一体化,实施联合(不涉及产权转移)与并购(涉及产权转移)等推动一体化和科技组织整合升级进程。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相继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全面转型,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土壤,中国社会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并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活力。活跃在民族地区的各类社会组织,正在以它们独有的方式推动着当地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五个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需要重新建构我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以实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并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全面梳理文协在抗战时期积极促进和推动战地文艺工作的基本史实,可以看出文协对战地文艺工作的理论倡导,主要表现在及时关注和报道战地文艺工作者行踪及其活动、大量刊载来自前线的文艺通讯、总结战地文艺工作经验等三个方面。而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和参加南北慰劳团,则集中体现了文协深入前线以推动战地文艺工作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促进了战地文艺,又推动了文协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流程等,提出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呆账准备金制度、信用评价体系等建议。研究结果对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其稳定性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举足轻重。为了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保证其稳定性,国有商业银行有必要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且在股份制改革中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以增强其防御风险的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几种主要风险,对建设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问题主要表现为 :产权主体单一 ;行政化管理 ;一级法人制度等。核心问题就在于单一国有的产权制度。唯一的出路是实行股份制改革。具体设想是将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集团公司 ,形成多级法人、逐级控股的经营体系。鉴于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结构不合理 ,大型银行机构过多 ,小型银行缺乏 ,已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改革应将国有大型银行拟退出市场的机构改造为地方小型银行 ,实现商业银行规模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由于我国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信用信息管理滞后,涉外单据审核制度存在缺陷,结算规则较为复杂,面临市场波动时经验不足,从而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和汇率风险.因此,我国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结算对象进行信用调查与审核,健全涉外单据审核机制,完善结算业务规程,建立风险调查和反馈制度,以在最大程度上防范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观念、组织体系、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构建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一致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同时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以及全面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为全面实施新协议操作风险资本框架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主要包括产权关系和交易关系两个方面,产权关系在银企关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了银行与企业交易关系的类型.银企关系与金融经营体制有密切关系.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体制,其目的也是为了割断商业银行参与股票市场投机,防止存款资金流入股市,我国向金融混业经营体制过渡的过程中,强化引起隔离制度对维护金融系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客户经理制度与现代商业银行再造的关系、客户经理制度的组织架构和考核激励机制,是在商业银行中实施客户经理制度必须重视的基础性工作,它们在现代商业银行再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平衡计分卡是通过战略性业绩管理将企业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的重要工具。在全面回顾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具体考察了5家重要的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体系。提出:目前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体系仍然存在着偏重财务指标、关注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与管理和客户管理方面重视不足的现象。但从长期来看,内部控制与管理和客户管理必然会构成各个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文章还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与发展战略,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银行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专业银行商业化是金融改革的目标。要使专业银行转轨为商业银行,不仅涉及到银行内部体制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为它营造一系列社会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20.
声誉风险被列为商业银行必须妥善处理的八大风险之一,在当前各商业银行十分注重形象价值竞争的时代,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更显重要。而积极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预警体系则是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主动性措施,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特点和管理要求,探索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预警指标、管理方法和应对措施则是当前各家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