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晟妍  郭舒 《理论界》2006,(8):68-69
辽宁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随着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辽西旅游热线的开发,辽宁的旅游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绩。近年来,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一股热潮,为实现辽宁旅游的长久发展,构造省内旅游圈势在必行。本文对城市群和旅游圈概念进行了阐述,从辽宁旅游的现状出发,提出构造辽宁城市旅游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城市群和旅游圈的理论研究与论证,提出构造沈阳大旅游圈、推动中心城市区域旅游发展的构想.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目标,沈阳要发挥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以及由此而产生凝聚力、辐射力、市场资源与要素的整合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桂林旅游圈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强大桂林旅游圈建设赵如海桂林是举世闻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在广西的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住。而桂林附近各县的各类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因此深入开发桂林周围地区的风景名胜资源,完善大桂林旅游目的建设,对于促进广西乃至全国旅游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4.
房光宏 《理论界》2007,(9):147-148
随着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辽宁中部城市图书馆合作与协调发展问题逐渐突出出来。如何实现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协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鸣 《理论界》2008,(10):62-63
本文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对北方中等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今后该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对于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创新、创新环境5个方面设计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构建评价模型,对中部四大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对综合得分结果进行排名.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中部四大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区域一体化的一般性分析出发,探讨市场一体化为区域协作的本质要求,对市场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以资源互享、优势互补;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企业主体、政府协调;优化配置、互惠互利四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无差异的政策环境,加强中心城市功能建设,构建一体化协调机制,从而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三大城市群。在其内部,分布着26个规模不等的城市。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长短和发展机遇的不同,其综合经济社会竞争力差距很大。找出其差距所在,分析影响之原因,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中部崛起。本文根据城市竞争力的涵义,构建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重组与整合的背景下,构建泛殊三角夜郎文化旅游圈,具有科学的依据。夜郎文化的宝贵资源,为贵州及其毗邻的滇、川、渝、湘、桂边区共同打造旅游产品,规划旅游线路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构建夜郎文化旅游圈将填补中国古代西南文化板块的一个空洞,促进弱势经济区的资源整合。夜郎文化旅游圈是一个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特殊区域,同时又是一个在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上独具潜能的经济文化区域。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将中部地区建设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又好又快地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2.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东北现象”,其实质主要是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不优。经验证明,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的优化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是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从产业的结构特征和素质特征两个角度探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第二产业,改善其结构和素质的对策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实行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正确选择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烟台市与环渤海旅游圈协同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所说的环渤海,是指渤海湾沿岸的16个城市以及北京共同组成的区域。这一旅游圈除北京外,其余均为沿海城市且多为滨海旅游城市。他们的共同旅游资源是渤海。为了更好地融入环渤海旅游圈,提升旅游竞争力,烟台市应实施协同发展战略,与环渤海各城市建立竞—合机制,共同建设区域旅游品牌,按照点—轴模式规划旅游发展格局。同时,要突出烟台的区位优势,推动建设区域旅游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4.
《琼州学院学报》2016,(5):120-123
海南中部地区具有原生态自然资源和原生态的少数民族体育人文资源,发挥本地区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中部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圈,与琼北及琼南旅游圈优势互补.本文分析了区域体育资源的开发原则,并对海南中部地区区域体育旅游开发措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宁 《理论界》2006,(5):22-23
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为背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点分析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资源、农产品结构、种植业结构及农业经济类型,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静 《理论界》2005,(2):173-173
本文在对旅游形象定位理论和定位原则阐述的基础上,结合辽宁中部城市群提出其总体旅游形象定位——末代王朝龙兴地,神奇黑土豪迈情。  相似文献   

17.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战略定位、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几大城市群中,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的区位条件优越,总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属中等偏上,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潜力巨大。培育与发展沈阳经济区,既是对我国国家城市体系发育现状的一个客观判断,也是发展和优化国家城市体系、建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优空间结构的现实需要。从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入手,通过对沈阳经济区发展的背景、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经济区一体化的定位、目标模式进行探讨后发现,要实现东北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就应该提升沈阳经济区和东北城市带在国家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积极扶持沈阳经济区和东北城市带的发展,促进国家城市体系的发展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构建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依据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世纪之举。若能在沈阳经济区的框架下,充分发挥鞍山副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支撑、辐射和拉动作用,整合鞍山、辽阳两市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率先实现两市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打造沈阳经济区南部第二极地,必将在加快沈阳经济区建设、加速沈大经济带隆起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大有作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韩宇宁 《理论界》2006,(10):55-56
构建沈阳大连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条件;要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建立一体化共同市场、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培育城市功能、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和工作载体等措施,加快建设沈阳大连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代后期以来,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为中心的长江流域四大城市群经济带的外向型服务业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均有很大增强,说明长江流域各城市间的资金、技术、信息等服务业交流逐渐增多,而实物交流正在逐渐减少,城市间的交通仓储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广播影视业、科研综合服务业等生产性、消费性服务业日趋活跃.从中心城市及其邻近城市群连绵带发展的阶段与发育程度来看,长江流域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群经济带,已经发展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功能联系的较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