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将王树楠编《张文襄公全集》中的奏折(文中简称“甲”)与《光绪朝硃原批奏折》、《宫中档光绪朝奏折》所载张之洞奏折及邸报、《申报》上所刊张之洞奏折(文中简称“乙”)进行对照,发现有甲有乙有,内容完全不同;甲有乙有,内容部分不同;乙有甲无,遗漏甚多三种情况。并对以《张文襄公全集》为底本的《张之洞全集》中出现的诸多漏失进行了指摘。  相似文献   

2.
《河北学刊》今年第四期发表的严昭柱《论美的规律的客观性质——兼与向翔同志商榷》(下简称《论美》),对《再论美的存在和美的规律》(下简称《再论》)一文偏离唯物主义路线的观点和失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中肯批评,读后受益匪浅.笔者同《再论》的作者对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出的“美的规律”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与阐释,也存在着分歧,故本着“争鸣”精神,谨以此文就教于向翔等同志.  相似文献   

3.
《陆游散论》是张福勋先生继《宋代诗话选读》、《萤窗诗词拾翠》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专著,从中可见出张先生对陆游其人相知之深,对陆游其诗参悟之透。虽曰“散论”,形散神聚。这“神”就是陆游的伟大的人格和爱国的诗魂。回视张先生的学术道路,《陆游散论》的问世,标志着他学术研究步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我读过孙显元同志不少文章,常受启发。前不久看到《江淮论坛》1991年第1期载有孙显元同志(以下简称“作者”)《论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以下简称《论对象》)一文,展读之余,产生了一些疑问,谨此提出向孙显元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5.
<正> 谭嗣同对王船山推崇备至,他把船山的思想看作是复兴民族、“昭苏天地”的一声春雷。他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他在老师欧阳中鹄、刘人熙的教导下,“为学专主船山遗书,辅以广览博取。”(《潭嗣同全集》261页,以下简称《全集》)因此,学习能深造有得,“多发前人之未发”(唐才质《戊戌见闻录》)。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一年三期《贵州社会科学》上,刊发了《“都掌蛮”铜鼓与“僰人悬棺”——兼评夜郎“五茶夷”的族属》(以下简称《族属》),文中简略地综叙一些近人的有关论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西南地区历史上僰族的活动范围,和正确地回答使用铜鼓和悬棺的有关民族,因此下面提出一点刍荛之见,对基本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一年《贵州社会科学》第二期上,刊登了孙显元同志的《论物质和物质形态》一文(以下简称“孙文”)。“孙文”对我去年在同一个刊物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见《贵州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号《试论实体和场的统一体是物质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一文,以下简称《统一体》)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统一体》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物质是实体和场的统一体。或者说,实体和场的统一体是物质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孙文”对这一论  相似文献   

8.
对于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几国同时发生”(简称“同时论”——笔者),还是“可能首先在一国发生”(简称“一国论”——笔者)的理论,目前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是理论界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马、恩只提出了“同时论”,而没有提出过“一国论”;二是袁亚愚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5期发表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获胜”并非马、恩的观点》一文,认为马、恩没有提出过“同时论”,而只提出了“一国论”。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论”或者“一国论”都是马、恩的观点。十九世纪四十——七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还处在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不平衡还居于次要地位。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分  相似文献   

9.
“书生议政”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而打破清中叶以来经学统治的僵死沉闷局面,首开中国近代“书生议政”风气的人物,是杰出的思想家龚自珍。 龚自珍以思想家特有的敏锐眼光和批判勇气,凭“三寸舌、一支笔”(《行路易》,《龚自珍全集》第440页。以下只写《全集》及页码),抨击时弊,倡言改革,慷慨论天下事,不仅使人们读之“若受电然”,对“晚清思想之解放”也起着巨大作用(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54页)。而且时至今日,他那讥切时政、愤激辛辣的诗文,仍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马寅初全集》共15卷,收辑马寅初专著13部(含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文章或讲演641篇以及部分书信、日记,计571万字.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马寅初全集》第8卷豁然开着的“三个大天窗”和第15卷附录“《马寅初全集》尚缺资料目录”,足见编委会诸公的坦诚.但也因此遭到许多批评和责难,并有学者在批评之外加以补正.有礼阳撰《马寅初集外佚文及其他》,栽于《博览群书》2001年11期;郝田虎撰《简评<马寅初全集>编辑之缺失》,2002年11月发于网上;孙大权撰《<马寅初全集>补正》,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笔者感动之余,就所了解的谈谈《马寅初全集》文献佚阙状况及其原因,就正于学界,并假此纪念马寅初先生诞辰130周年逝世30周年.  相似文献   

11.
刘欣先生于2005年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和《社会学研究》上发表了《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第4期,以下简称《基础》)和《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第5期,以下简称《制度》)两篇论文,系统阐述了关于中国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的新颖而独到的解释——“权力衍生论”,并根据2003年取自武汉的抽样调查资料对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笔者在细细品味两篇论文之后,认为“权力衍生论”的某些论证环节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在此希望就以下几个问题与刘先生商榷。1.寻租行为在社会分层机制中的作用:是“获利…  相似文献   

12.
冷素辉同志的《试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载《社会科学》1984年第9期,以下简称“冷文”),比较系统地剖析了“继续革命论”的错误实质及其危害性,读后颇受教益。但是“冷文”认为“继续革命论”是康生、陈伯达之流“制造和宣扬”的“反革命理论”,则是不正确的。因为: 一、“继续革命论”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3.
《李笠翁批阅三国志》(以下简称“李批本”),封面题“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图一百二十叶二百四十幅,清两衡堂刊本,藏首都图书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新出版的《李渔全集》第十、十一卷收入。  相似文献   

14.
<正> 张可礼先生继《三曹年谱》、《建安文学论稿》、《建安诗歌选译》等论著之后,最近又推出一部功力深厚的新著——《东晋文艺系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张先生是著名文学史家陆侃如先生的高足。陆先生认为要搞文学史研究,第一步要做朴学工作,第二步要做史学工作,第三步要做美学工作。细察张先生治学的根基和路数,可以看出受陆先生此“三部曲”影响颇深。前些年搞建安文学,他重点先搞了一部《三曹年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王阳明及阳明学派的研究,浙江起步较早。八十年代初,沈善洪、王凤贤就出版了“文革”结束后第一本阳明学专著——《王阳明哲学研究》。九十年代初,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又整理点校了《王阳明全集》(上下卷,120万字),后又翻译了《王阳明与明末儒学》(吴光、钱明、屠承先译),编集了《阳明学研究》(吴光主编)和《阳明学新探》(钱明主编)。并从阳明学的研究拓展到刘宗周、黄宗羲及整个浙东学术的研究,出版了《黄宗羲著作汇考》(吴光著),《黄宗羲论》(吴光主编)、《黄宗羲三百年祭》(吴光等主编)、《论浙东学术》(方祖猷、滕复主编),编校了《刘宗周全集》(戴琏璋、吴光主编,6册,250万字)、《黄宗羲全集》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叶嘉靖年间,福建莆田林兆恩(1517-1598)将儒道释三教的正宗思想合而为一,倡明“函三合一”的理论和主张,并逐渐形成了“三一教”,又称“三教”.此教断断续续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林兆恩著作甚丰,在他七十八岁时其嫡传弟子为他编校《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全集共36册,又辑《夏午尼经》36卷12册,万历22年(1594)再传弟子复修《林子本行实录》一册.到清代,其著作曾一度被列为禁书.对于这一历史人物,我就研究所及的若干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评论金文对号法的一文中,我着重批评了它的倡导者吴其昌先生,也连带地提到几位学步者,张汝舟先生是其中之一。我所指出的张先生的几点错误,都是客观事实,不容否认。“贵州大学张汝舟教授遗著整理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在《江汉论坛》1990年3期为之辩护,并提出向我“请教”,愧不敢当。现在就“小组”所提出的范围,简复如次。  相似文献   

18.
这是《鲁迅年谱稿》一部分的节选。当中的“大事记”已删去;对著述、翻译的评介,对比较常见而又不很重要的史料,或从简,或不提。 谱主年龄基本上以实岁计算。 经常引用的书籍,采用代号或简称,如: ①《鲁迅全集》(十卷本)用阿拉伯数字标卷数,并用六角括号括起来。例如“〔1〕,4页”,即指十卷本《鲁迅全集》的第1卷第4页;余类推。 ②《鲁迅书信集》的代号为“〔21〕”。  相似文献   

19.
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的《王国维全集》20卷,2010年9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联袂出版新版《王国维全集》在文献上大幅超出此前各种版本的王国维全集,并注重文字校订、版本考辩,融入了编辑者大量的学术创造. “全集”为全面推进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则皆然”》这篇杂文以“尊古”署名发表于1921年11月3日的《晨报副刊》上,后来收入唐弢同志编的《鲁迅全集补遗续编》中。但1956—195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中却未收入此文;近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集外集拾遗补编》(征求意见本)中也未将此文收入。我认为《“则皆然”》应是鲁迅佚文,应当收入新版的《鲁迅全集》中去。这篇佚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