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千古之谜"的简明消解--黄展骥的"说谎者"悖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展骥对“说谎者”悖论消解包括 7个方面 :1、分辨开“明显矛盾”与“隐蔽矛盾” ;2、比较“自 (我指 )涉”与“非自涉” ;3、区别“仅是矛盾”和“矛盾被证” ;4、“复合命题”与“归谬法” ;5、黄前期“矛盾被证”的观点 ;6、后期的修订观点 ;7、简朴的“悖论”定义。黄展骥对“说谎者”悖论消解的最大优点就是简明 ,没有伪装和特设性。  相似文献   

2.
说谎者悖论有着悖论鼻祖之称。学界对它的研究一直是持续不断,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令学界公认的解悖方案。文章在分析导致说谎者悖论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开启了语义悖论消解的新路径——语用维度,并进而得出结论:说谎者悖论纯粹是人们人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塔斯基真理论中的几个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塔斯基真理论中的若干基本观点,提出以下不同看法:(1)公式(T)仅对单义句成立,对多义句不成立;(2)由公式(T)到“说谎者悖论”之推导无效;(3)“说谎者悖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悖论;(4)适当的真理定义只应蕴涵任何单义句的(T)型等值式而不是必须蕴涵任何语句的(T)型等值式;(5)在语义上封闭的语言中真理未必不可定义  相似文献   

4.
赵震 《江淮论坛》2023,(6):53-60
关于“真”这个词的理论不同于关于“真理”的理论。“真”理论主要研究“真”这个词的功能及其一致性用法。“真”这个词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语形上刻画一个句子的语义值,二是在句法上进行概括。谓词意义上的语义刻画会导致说谎者悖论之类的悖论。日常语言中的“真”有算子和谓词两种语法形式,可以把语义刻画功能和语法概括功能拆分开,并分别与“真”的算子用法和谓词用法匹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真”的功能,同时又可以在不修改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情况下避免说谎者悖论之类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澄清“矛盾”、“自涉”、“意义”、“禁止”诸概念基础上 ,评析了塔斯基的“说谎者”悖论 ,指出了皮亚斯观点的“灼见”与“不足” ;刻意分辨了“仅是矛盾”与“矛盾被证” ,指出“强化谎者”悖论之根源在于“复合命题”谬误  相似文献   

6.
说谎者悖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解悖方案也有很多。克里普克固定点真理论是一个著名的解悖方案。他基于强克林三值语义学构造出固定点模型,以此来说明真的直观含义并在某种意义上解决了说谎者悖论。他的理论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实现公式"P"和"P是真的"的等值置换;只有一个T谓词而不是多个不同的Ti谓词。但是他的理论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一些直观上有效的公式不再是有效的、(T)模式不再成立、对角线定理不再成立以及表达力被弱化了等。  相似文献   

7.
在纽科姆悖论中,包含两种性质不同的收益.通过重新表述纽科姆悖论,可以区分这两种收益,从而清晰地揭示纽科姆悖论的内部结构.借助于赋值游戏,可以在纽科姆悖论和说谎者悖论之间建立联系,纽科姆悖论的核心在于一个自我指涉语句.关于赋值游戏的语义研究有助于解决反事实条件句逻辑中的两个困难.  相似文献   

8.
消解强化的与再强化的“刽子手悖论”之要点为:1.法官之判决涉及对囚徒认知状况之预言,故囚徒就判决所作之论证应作为判断判决能否被执行之依据;2.囚徒之论证不可靠;3.该论证依赖于一个错误的认知原则;4.该认知原则之错误根源在于,误以为推得一命题必然意味着知道该命题。  相似文献   

9.
“原始、修订、强化”说谎者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谎者悖论一直是逻辑学界和哲学界专家极为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不同观点的争论至今未休。新近又有学者从无穷多值逻辑的角度对说谎者悖论进行“全新探索”,指出,从其所涉及的范围内,得到其他方案所没有的那种圆满的解决,消解了说谎者悖论1。(为方便起见,说谎者悖论以下简称“谎者”)  本文认为,所言“消解”不能成立。下面,我先简述西方“二值”和“三值”说谎者悖论的历史,然后略陈我们简明的“消解”。跟着,我引述或概括《消解》一文的所有重要观点,然后略作评析,并借此提出我的一些论点,以就教于读者和《消解》的…  相似文献   

10.
"强化谎者"及其"特异变体"--评王军风的语义悖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风关于"语义悖论"的前后两文均曲解(或错译)罗素(或森斯伯里)的理发师悖论.早在90年代初,我们就指出,塔斯基可能接受了矛盾定义,即犯了"语无伦次"命名谬误,现在王的两文也明确指出塔是如此,把"这语句"指称(定义为)"这语句是假".我们认为,王的指责正确,消解了塔的说谎者悖论的"特异变体",是有创发和贡献的,但美中不足的是,王仍未能消解悖论的"老祖父"--"强化谎者"悖论.  相似文献   

11.
论述新时期加强高校系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其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特有的职能作用 .  相似文献   

12.
张平 《学术探索》2013,(3):136-139
摘要:从俄罗斯文化的视角诠释走下神坛的俄罗斯文化主教索尔仁尼琴,主要有以下六个文化视角:俄罗斯地下文化的传播者;俄罗斯侨民文化的领袖者;俄罗斯宗教文化的布道者;俄罗斯政治文化的认同者;俄罗斯西方文化的反对者;俄罗斯思想文化的谎言者。总之,索尔仁尼琴在俄罗斯文化界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索尔仁尼琴伴随争议引领俄罗斯文化前行。  相似文献   

13.
克里普克举出"间接自涉"例子表明只有遭受不利的语境"作弄",语句才沦为"悖论"的;古普塔举出例子表明克的"根基"说排除过多"好"的语句.可以看出,克、古举出的,均为同类简单例子的复杂化,了无新意;再者,"说谎者"悖论犯"复合命题"谬误,消解这个"千古之谜"之后,便看出克、古(和众多西方权威)的相关理论没有多大价值了.  相似文献   

14.
王强 《阴山学刊》2007,21(4):25-27
本文主要运用图论的一些知识,解决信息传输延迟与图的直径的关系。通过对强连通有向图D和连通无向图G的分析论证,得出了直径的下界,并且在此基础由局域网推广为广域网,对G为连通无向图时进行推广,通过严格的证明得到了直径的下界,但所得不等式只是一个数学表达式图的直径大小的选择是相对的。如果要求网络中某两点的传输速度快,则直径越小越好;如果从源点发出一个信息要求网络中的客户都能收到,则直径越大越好。这样,图的直径就能直接反映点对点互连网络的传输延迟,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冯济平 《云梦学刊》2005,26(2):18-19
我国高校社科学报数以千计,但相当普遍地存在着模式板滞僵硬的通病。初步归纳,高校文科学报普遍存在六个方面的弊病,我们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颖姣 《齐鲁学刊》2006,3(5):122-126
“经验”与“必然”在传统哲学中的对立,引发出我们对“马克思的‘经验’的方法如何获取其普遍必然性”这一问题的思考。马克思把一切先验的东西拉回现实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将对“先验”的无意义追问搁置起来。这种做法体现在他的哲学中就是:搁置了对“需要”必然性的追问,将其呈现为人类现实的解放运动;把充分彰显于生活中的人的“现实的需要”,作为更根本的动力源,承接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科学地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历程。由此,“现实的需要”以其独特的客观性,为马克思的“经验”的方法提供了牢靠的必然性依托。  相似文献   

17.
朱松峰 《北方论丛》2011,(4):122-126
海德格尔的"实际性"概念主要来源于司各脱、费希特和拉斯克的相关思想。它所指涉的是个体的、具体的、时间性的、历史性的东西,是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的东西,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境域中之正所是的东西,是在意蕴世界域之中的生活的自足性和不断革新自我的历史性,更是二者之间的斗争及对这斗争的忧惧,从而既是前理论的又在来回摆荡的运动之中。"实际性"既指生活本身不得不承纳接受由意蕴性的世界境域所给定的存在可能性,也指生活在对这些可能性的具体实行和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决断中堕落-反堕落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荀子所推崇的子弓非孔子所赞赏的仲弓。仲弓即孔子弟子冉雍仲弓,鲁人,姓冉,名雍,字仲弓;子弓即馯臂子弓,楚人,姓馯,名臂,字子厷,又作子弓。子弓从孔子弟子鲁人商瞿子木受易学,有传孔易之大功。子弓为孔子易学的正宗嫡传,他横跨在孔子、荀子之间,架起了"孔子—荀子"的天道论传承谱系,且这个谱系完全不同于由子思所架托的"孔子—孟子"之思想谱系。经验主义的"孔子—子弓—荀子"谱系有别于理性主义的"孔子—子思—孟子"谱系,前者的天道论、人性论是非本体论、非形而上学的,而后者糅合伦理信念与天道抽象本体的思想正为汉魏、唐宋的伦理忧心家所继承与发展,遂成道学之儒。  相似文献   

19.
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科学素质是全世界的共识.科学素质包括四个因素: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四者中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容易混淆.科学精神是本体论承诺.科学态度是认识论承诺,即科学知识可靠性的物质保证.科学素质是一个大系统,其中科学态度是这个系统的序参量.因此,这个系统符合协同学的自组织原则.同时,这个系统的输出又必然是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又反过来进一步整合大系统.于是,这又是一个超循环论模型.提高科学素质的关键是端正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历来是学理界研讨的重要课题。但是,长期以来,对生产力的研究存在着一种偏向,这就是忽视生产力主体性的研究。在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理论境域中,生产力是人的实践能力、人的物质力量,具有主体性。生产力的主体性即生产力的属人的性质。主体性不仅是劳动者的本质属性,而且还凝结于生产力的其它要素,引领着物质生产的全过程,积淀在生产结果中,成为生产力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