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产生着影响 ,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从操作规则、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宏观经济条件变化的结果,同时又对宏观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货币政策方面,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及其实施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我国金融创新下的货币政策制定及其操作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操作:比较和启示孙礼照,王勇西方发达国家经过70年代中期开始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影响,各国货币当局对其货币政策的实施方法和程序均作了不同程度的修订,中央银行的干预策略开始在这些国家中日渐相似和一致。因此,对不同国家货币政策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央银行制度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上层建筑,随着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完成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确立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适用。在分析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国家金融宏观调控存在的一些制度上和操作上的问题,并通过对各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功能的分析,阐述了适应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适用。提出了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适用必须以提高中央银行法律地位为前提,并对我国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取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制度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上层建筑,随着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完成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确立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适用。在分析了我国国 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国家金融宏观调控存在的一些制度上和操作上的问题,并通过对各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功能的分析,阐述了适应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适用。提出了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适用必须以提高中央银行法律地位为前提,并对我国中央银行地位的  相似文献   

6.
公信力是中央银行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中央银行引导公众预期、提升对外履职效力意义重大.文章首先根据央行公信力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央行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央行公信力指数,然后运用动态面板数据Sys-GMM模型实证研究了2002-2014年14个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央行公信力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央行公信力与通货膨胀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公信力越强,越有利于央行控制通胀;央行公信力与金融稳定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提高央行公信力水平有助于央行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目标.因此,中央银行应着力提升公信力,以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调控效力,实现稳定物价、保持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发展,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经很难适应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进行合理度量和有效调控的手段。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实施效果来看,我国现阶段采用的货币供应量调控模式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波动,调控效果难以持续。因此,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应尽早采用合适的利率规则,以减小经济的波动幅度,实现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国际环境,我国国内的金融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干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不定因素将增多,造成中央银行控制相关经济变量的力度减弱,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失灵,进而导致中央银行无法及时、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因此,有必要对新环境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特别是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力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一方面中央银行要创新间接调控手段,优化组合货币政策工具;另一方面,要改善金融环境,使中央银行真正享有监控全社会信用活动的职权。  相似文献   

10.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特别是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983年9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独立行使我国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199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更规范、更合理、更成熟的阶段。但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相比,无论是在发挥中央银行管理金融活动的职能方面,还是在设计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方面,我国中央银行制度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运用情况相比,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本文将通过中、日、美三国中央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的不足,研究其改进和完善的途径,以期对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建设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融创新的发展影响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分析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具体影响、金融创新影响下货币供应量是否还适合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问题。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但是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可以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果优于货币供应量M1。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三大任务,而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金融业的管理、监督与调控是其核心。为此,必须迅速地制定和颁布中央银行法,就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法律地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中央银行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职责权限,中央银行与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关系,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必须是能被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对经济的调控正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转变,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信贷政策、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外汇市场的调控.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以下问题:信贷政策仍具有行政性色彩;准备金率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公开市场业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汇率制度影响了外汇操作工具的运用;非市场化利率影响利率调整工具的效果.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金融创新宏观效应的最重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力影响不一,使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际效果下降,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产生影响。对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以迎接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信贷分配模型,从理论上探究货币政策对金融资源错配的影响,并使用2013—2021年的货币政策数据和A股上市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传统货币政策会加剧金融资源错配,而结构性货币政策能够弥补传统货币政策的不足,缓解金融资源错配。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引导资金从低效率企业流向高效率企业、从国有企业流向非国有企业、从大型企业流向中小型企业,进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在金融资源错配程度越高时缓解效应越强,数量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则相反。中央银行应谨慎使用传统货币政策,避免加剧金融资源错配,并根据金融资源错配程度的不同,相机使用不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货币政策的一般传导机制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忽略了我国特殊的金融管制政策以及通货紧缩现实的影响。该文通过构建一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型,指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与加强金融监管的冲突导致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异化,而通货膨胀则导致企业市场行为异化,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其解决途径在于提高货币金融制度安排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中央银行的专设与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中央银行通过准备金制度间接调控金融奠定了基础。但是,以贷款规模控制为主要特征的信贷计划行政指标控制约束了间接调控手段的使用,而计划的误差较大,货币政策可信程度不高,传统的资金供给制也未根本打破。在宏观金融决策方面,干扰、牵制因素过多,中央银行的资产规模难以控制。贷款规模控制不能适应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金融宏观调控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支持下,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被动和频繁地在外汇市场上直接操作,导致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供给增加,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因此而遭到削弱。文章分析了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认为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可以在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自主性、降低中央银行直接操作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政策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其传导机制来实现.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大大削弱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使货币政策传导需要考虑的因素多元化,传导途径变得复杂化,基于此,提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框架,探讨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各个要素的影响,指出金融创新改变每种传导渠道的相对重要性,使货币政策传导同时受到加强和削弱的效果,即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具有非平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