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袁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5):82-86
当代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被并称为“作家们的作家”,而王小波可以说是卡尔维诺的中国传人,他们都以对创作本身的艺术追求为自觉使命。与卡尔维诺在中国文坛的接受史相近,王小波也尚未得到当代文坛的足够关注。他们内心共有的童话精神———以童心的纯净对于世界的指认和期望更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相似文献
2.
黄世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8-84
米兰·昆德拉与卡尔维诺不仅用风格独特的创作推动现代小说的发展,也对现代小说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在对欧洲现代社会状况和小说艺术的双重把握的基础上,他们一致强调轻盈、复调、幻想、游戏以及百科全书式对当代小说发展的意义。此外,昆德拉倡导探索存在之谜和嘲讽时代的小说精神,卡尔维诺则强调形式创新、视觉幻想的作用。他们的创作和理念都标志着欧洲小说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3.
杨丽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9(3):125-130
作为小说艺术的创新者,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是一位公认的元小说大师.他以世界正在变成碎片,我在这些虚悬着的碎片上奔跑……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重新存在,重新恢复的艺术理念,并通过其大量的小说创作,尤其是<寒冬夜行人>的写作实践,把元小说这一命题演绎得淋漓尽致,实现了他伟大的艺术把不同信仰的人们带到一起,因为它好像是把他们的不同词汇转变成为一种合并了这些词汇所有含义的一种综合经验,属于各种哲学之间的写作目标. 相似文献
4.
王银辉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8(6):51-54
在西方评论界,伊塔洛·卡尔维诺被公认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意大利作家。在小说的诗化方面,他将诗歌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打破了二者间的界线,实现了二者的交叉与融合。这一创作追求对中国作家王小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诗歌中富有音乐感的节奏、韵律运用于小说创作:二是语言的诗化:三是让诗歌直接进入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5.
王银辉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在西方评论界,伊塔洛·卡尔维诺被公认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意大利作家。在小说的诗化方面,他将诗歌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打破了二者间的界线,实现了二者的交叉与融合。这一创作追求对中国作家王小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诗歌中富有音乐感的节奏、韵律运用于小说创作;二是语言的诗化;三是让诗歌直接进入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6.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46-153
中国文学研究的国际化需要将中国文学作品置于中西文论的双重注视之中,而从关键词导入的中西文论互阐模式为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贾平凹新作《山本》是动物志和植物志,也是关于历史事件与人性解剖的鸿篇巨制,对其叙事技法的深入探讨,不仅能够明晰小说构造的机理,更有助于理解《山本》写作的作者意图与社会效应。本文以"百科全书式小说"的叙事方式作为关键词,以《山本》作为分析文本,凸显其作为百科全书式小说的叙事特点及其所反映出的认知方式,并在中西文论的关照下评判其在叙事方面的突破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陈曲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77-180
卡尔维诺与米兰·昆德拉都是当代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他们的小说独树一格,颠覆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传统。他们都倾心于小说美学的构建,且二者的小说美学在各具特色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对小说"轻"的召唤——简洁、精确的艺术,"思"的召唤——颠覆传统叙事性小说的思想小说,以及对"杂糅"的召唤——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打开了有关小说书写的新的可能性,为未来的小说发展指明了独特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卡尔维诺的叙事奇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越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1):24-29
本文以几何叙事和晶体形象两部分 ,对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主要作品进行解析 ,主要从后现代主义的叙事角度展现大师的创作理念和叙事奇观 相似文献
9.
卡尔维诺的文学语言观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从文本创作角度,卡尔维诺认为文学语言后于图像。其次,从文本自身出发,语词构建复杂文本,文本成为世界可见物和不在场之物沟通的桥梁。文本中词汇分布在水晶平面上,折射出视觉多样化的形态。最后,从生存视域层面,人们凭借"轻逸"语言,俯瞰宇宙生命的生成变化,文本成为承载生命诗意并使水晶不断折射光芒的未完成之物。其文学语言观可为当下语言理论及创作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致力于减少沉重感是卡尔维诺对其小说理论轻逸的一种诠释。在具体的创作实践里,卡尔维诺通过讽刺手法直指人性的阴暗面,对人类生存的精神困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卡尔维诺比较类似,王小波在创作中也坚定地反抗着所谓的庄严滞重。但王氏小说风格的特殊性就在于,他通过对文革这一历史事件的讽刺以及边缘化的人物塑造,表达了他小说写作上的追求有趣与游戏化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1.
简论欧洲小说文体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骞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1):105-109
小说文体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丰富。荷马史诗和中古英雄史诗在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上为小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骑士传奇以想像和虚构的情节初具小说的形态;流浪汉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模式影响深远;《唐吉诃德》结合了骑士传奇的想像和流浪汉小说对人生的客观性展示的特征,标志近代小说的诞生;以《汤姆·琼斯》为代表的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形成西方小说史上的第一次高潮;现实主义时期欧洲小说艺术发展到顶峰;20世纪,西方小说形式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周文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优秀的青年作家,其小说的文字总量虽不算丰厚,但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时代背景、地域条件、主观精神多方面的交叉融合是其小说冷峻叙事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周文小说鲜明的风格特征综合体现在其题材选择的一贯性、人物形象的独特性以及冷静客观的表达方式中,从而标志了作家写作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余逊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3):48-53
张爱玲小说独树一帜、不同凡俗。文章从题材、人物、意象、视角、手法、语言等六个方面对其风格进行了阐述 ,认为“苍凉”是她小说风格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邓阿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117-124
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文体的叙述特征和叙述模式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文化语境中以及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传统小说叙事予以了全面、彻底的否定和变革,它转变了小说观念、审美价值取向,更新了叙述方式和方法,改革了小说的形态、作用方式和读者的接受方式,呈现出与传统小说迥异的“现代性”。本文着重探讨20世纪西方小说文体叙述特征的转变及其原因,以及在不同作家的创作中,现代主义小说文体根据不同的叙述特征形成的象征性、意绪性、客观物化等较典型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邓阿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88-94
19世纪是西方小说文体的兴盛发展时期,本文着重论述在19世纪的文化背景中小说文体的叙述转变和特点,并探究了19世纪西方小说的历史化叙述模式、抒情性叙述模式和写实性叙述模式及历史小说、浪漫小说、写实小说的文体形式。 相似文献
16.
谢圣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43-45
鸦片战争到戊戌维新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转型初期。在这一时期中,各体文学的嬗变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就小说文体发展而言,呈现出三方面的特征:小说发展与时代及诗文发展不平衡;社会因素制约小说文体发展;文学新观念指导滞后制约小说文体的发展。但在戊戌维新前后,随着翻译文学的兴盛,使得资产阶级的小说观念产生转变,便出现了新小说的萌芽和新观念的诞生,为资产阶级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同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6):15-19
对于中国小说起源的探析应该首先弄清楚近代作为文体意义的“小说”概念的界定。根据小说的现代界定去探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小说的概念,从而判断现代文体意义上的中国小说的起源。现代小说是反映市民意识形态的、作者有意识地进行创作虚构的书面作品。根据这个界定,结合中国市民文学的产生时间,就可以断定中国小说起源于宋代话本。 相似文献
18.
孙津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9-35
“对问”和“设论”在《文选》中被立为两类,在《文心雕龙》中被追溯源头,这使其在文体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对问”体的出现是与人类早期特定的言说行为密切相关的,其文体的确立可追溯至《对楚王问》,《汉志?诗赋略》“杂赋”之“客主赋”中也很可能收录了相关的“对问”和“设论”体作品。“对问”和“设论”作为两种文体虽然有所区别,但习惯上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其名称在后世总集中不断有所变更,有“问答”、“问对”、“设难”、“问难”、“答问”、“设辞”等各种称谓。“对问”和“设论”作为小文体无法与主流大型文体相抗衡,在后世总集中常被归并入“杂文”、“杂著”或者“辞赋”类,逐渐失去了独立的文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纪德君广州师院中文系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明代兴起的历史演义,作为一种小说文体,在创作上具有3方面的特征:1.从题材看,以前代的平话或坊间小说作为创作的蓝本;2.从思想内容看,主张以正史为依据,以信实为文体内容核心;3.从艺术形式看,结构体制、叙述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比“讲史”、“平话”规整、完善,而且雅化 相似文献
20.
张鹏飞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123-126
《金瓶梅》彻底消解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水浒传》等文学佳作由市井弹词到文人写定的近乎道德评判的文化心态模式,而是以冷静、客观、宽容的叙事特质对诸多人物形象的行为举止加以生动、真实、淋漓的表白刻画并最终张扬着意趣悠远的生命韵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