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梁漱溟自觉理解和吸纳西方的时间理论,同时回归和发掘东方的时间智慧,融会贯通,展开了富有创见和启发的"时间"之思.从佛学立场出发,梁氏将"时间"限定于世间之现象,并强调世间以出世间为归宗,人类终将超越时间.就随顺世间而言,生活是以"意欲"为基而展开的"事的相续",此即"时间"之本质.意欲活动的不同方向,造就了生活的多种可...  相似文献   

2.
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如何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并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在认识藏传佛教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对其经典思想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阐释。藏传佛教以“缘起自性空”为理论基础,解决了长期争辩的空与有、止与观,或观与行的对立矛盾,使之变成了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从矛盾对立到融合统一经历了问题之提出(8-9世纪)、问题之争辩(11-14世纪)、问题之解决(15世纪以后)三个阶段,这个过程既是藏传佛教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也是藏传佛教形成发展和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平等的认识上,佛教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即"众生平等",包括人与人之间平等、有情众生之间平等、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之间平等."众生平等"的理论依据是佛教的缘起理论,其实现途径可从国家、团体、个人三方面入手."众生平等"思想对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生态环境及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瑜伽行派是由弥勒所传、无著世亲兄弟所创立的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学派之一,因其主张"万法唯识"、"识有境无"的观点,故被学术界称为"有宗"。但在藏传佛教各派看来,大乘瑜伽行派的学说,并非仅仅宣说唯识学,它还宣说菩萨学、如来藏学、佛性说,甚至是般若学。故瑜伽行派学说传入西藏后,藏传佛教各派对其学说进行了不同的判释。特别是宗喀巴大师,从改革元末明初西藏佛教的衰败局面出发,从正确诠释般若中观正见、建立正行信仰的目标出发,对瑜伽行派的学说进行了创造性的评判,并将其纳入自派构建的止观修行体系之中,为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轨道,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过犹不及"既是人们处理人我关系的一般原则,也是君子人际交往实践的最高准则."过犹不及"贯穿于儒家道德情感、道德言语和道德行为之中,是儒家人际交往实践一以贯之的伦理精神.在人际交往实践中,"过犹不及"是诸德的整合,是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的完美统一."过犹不及"是"至德"、"兼德",是儒家人际交往实践理论区别于同时代并行诸学墨道法同一理论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6.
关于宗教与文明的关系,西方宗教学界有很多很好的研究,值得借鉴.应该说,就佛教本身来说,也有着丰富的文明资源,如何运用这些丰富的文明资源来构建"佛化文明",对于有着深厚佛教传统的中国社会来说,是应该受到重视的.古代印度佛教将佛教徒所应掌握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概括为"五明",即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名和内名.如果说在古代作为"方外"即社会之外的封闭佛教中,佛教徒掌握"五明"就已足够了的话,那么在当代作为整个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开放佛教中,佛教徒除了要掌握"五明"外,还得要讲求文明.因为在当代开放的佛教语境中,佛教首先是一种社会体系,然后才是一种宗教体系;现代社会对于佛教,先是有文明的诉求,然后才有信仰的诉求.按照"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大乘佛教基本原理,在现代社会中,把文明纳入佛法体系,在"五明"中增加"文明"成为"六明",这是现代佛教必须完成的课题.佛教界和佛教徒应该在促进当代社会文明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曾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里的"行"是指活动,就我们学校而言,我们组织的综艺活动也应该算是吧.下面浅谈一下我校在这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精神"概念从词源学的角度,可分解为"精"、"神"二字.关于"精"、"神"二字,早在儒家典籍与道家典籍中就出现,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或意义."精"主要有精细、精气、精粹、精华、精微等意思;"神"主要有鬼神、神灵、微妙的变化、人的精神作用或人的智慧等含义."精神"概念,主要指天地万物的精气、活力,事物运动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考辨古典精神概念,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建设,而且有助于深化民族精神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莲池大师作为晚明佛教思想领袖,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三教一家"说及"儒佛一致"论进行了评论,主张三教虽本一家而非无差别,佛为最尊,儒佛心性论有世间与出世间的差异.他回应儒、道二家人士对佛教的攻击,对种种错误知见进行了批驳,阐明了佛法的正见.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提出、形成和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发展阶段集中全党智慧长期深入思考的结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构筑的是异于传统小说的悲剧模式,即小人物的生存悲剧.这种悲剧缘起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物质条件的相对贫乏,这种物质贫乏直接引发了人们生存欲望满足的匮乏.正是在这种匮乏的境遇下,这些小人物在生活的摆布、挤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行为偏向、性格扭曲、内心畸变和变态等异化现象,包含递进的三重异化层次一是人的"物化";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三是人自身性格、心灵的非常态."新写实"小说的悲剧意蕴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大圆满法与大手印法分别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和噶举派独具的大法,它们作为一种理论思维形式,各自阐述了一种特殊的宗教境界及对这种境界的修证方法,从而自成一体。对此二法分别从见、修两方面及其理论渊源作一浅要分析.就可进一步揭示二派法要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和平统一祖国创造了现实的条件,通过"一国两制"的方式,香港、澳门已经回归,并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就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成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将和平统一思想加以发展到较为完整、论证严密的系统化的新阶段."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对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寂护的判教与道次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次第"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核心概念,体现在佛教修行的见、修、行、果等各个方面。寂护作为印度佛教的集大成者,在"见次第"方面树立了典范。他把有部、经部、唯识、中观思想按次第排列,为佛教徒的见地修证搭建了步步升进的阶梯。他把中观思想彻底地贯彻在教判之中,奠定了西藏佛教教理判摄的基本格局。受其影响,"中观"、"渐修"等词汇成了藏传佛教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6.
嵇康美学是一种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思想学说,蕴涵着朴素但却极为丰富的生态智慧.嵇康美学在具体的言说形态上既有抽象的玄思,也有具体的感悟,达到了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但最终指向都是人之生命的充盈与和谐."和"是嵇康美学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言与行、情与理的全面的生态和谐是嵇康美学的最高追求.对自然的诗意化观照和体验,对主体性和人之本性的彰显,对生命的认同和热爱,对人生和现实的超越,是嵇康美学最富有生态智慧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词这种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唐五代时文人参与创作,极盛于宋,但却一直为人所轻视,文学地位不高.从某种角度来说,词的发展始终是一条正名、尊体的道路."词史"观念的最终形成,标志着"尊体"观念的成熟,体现了词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文化中的莲花生信仰模式,体现在"让朵花日"、上师瑜伽、"都钦法会"等具体表象中.莲花生所居住的刹土被称为"让朵华日".有人将它翻译为"铜色吉祥山"或"铜色山",在藏传佛教中它作为"刹土"和"坛城"被形象地展现,成为藏族老百姓对莲花生信仰的凝聚点之一.上师瑜伽是修习密法的方便和殊胜法门.莲花生大师作为藏传佛教上师瑜伽的教授和传播者,使其在藏地传承至今."古鲁仁波切都钦法会"又称为"侧吉都庆",有两种类型,即初十会供诵经和"古鲁羌姆"法会,即:会供颂经之吉日,"羌姆"法会之吉日.  相似文献   

19.
<老子>"道"、"无"之思想是中国神秘主义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人类语言所不能讨论的具有终极意义的存在."道"者,统合万物,超越万物,是世间不可言传的神秘本体."无"也,形上之超验焉,无形无体,然宇宙生成之大本大源.宗教神秘主义思想的终极关怀不是神,而是人,它以超越生命(神)的方式赞美生命.<老子>哲学神秘主义则让万物保持自己渊深而神秘的生命,不允许人类以自私之心奴役自然、污染自然.让宇宙恢复神性,净化人类心态和保护人类神态,重建一个清新的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犹太人之所以被冠之以"世界商人"的称谓源于其独特的商业智慧和非凡的商业业绩,促成犹太商魂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3点首先是人种的特殊性;其次是尊崇人神平等的文化观;再次是悲惨流散史所积淀的自救功用对犹太商魂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