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有为与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张媛在中国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史上,能够开一代新风,并在其影响下使社会出现新局面新风尚的,非康有为莫属了。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最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他的男女平等思想主张及其进...  相似文献   

2.
《大同书》是中国近代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1858——1927年)的主要著作之一,成书于1901——1902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甲、乙两部,全书出版在康有为死后的1935年。《大同书》出版虽然比较晚,但从康有为的诗文、自编年谱以及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有关记载看,该书的思想在戊戌变法前已形成。晚年,康有为又根据他所接触到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和空想社会主义,对该书的思想进行修改和补充。《大同书》幻想一个所谓“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并企图以“不忍人之心”为思想基础,用改良主义的方法去实现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援西入儒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引入儒学 ,从而化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学界过去常用“儒表西里”来概括康有为的新儒学 ,这一表述不尽准确 ,从康有为新儒学的内容看 ,西学与儒学在他的思想世界里存在一种相互发明、交互阐释的复杂关系。他的新儒学既不同于旧学又异于西学 ,而是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的政治思想研究较为深透,而对其科技思想的研究则不够充分,本文则是对康有为科技思想研究的专文。文章认为,康有为的科技思想是他丰富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大量的事实论证了科学的重要性,尖锐地指出了中国国弱民穷是由于科技落后造成的,并就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传统乃至教育体制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康有为还提出了发展科技的具体主张:设立学会以开风气;大译西书,创办报刊,以使科技思想深入人心;开办博物院和型图馆以开民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为我用。康有为的科技思想在中国的科学发展史上应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虽然就整体而言是他本人的独立创作,但却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有所本的。特别是与孔学的大同太平之道有着明显的前后相承的渊源关系,带有浓厚的孔学色彩。《春秋》公羊学的“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篇的大同、小康说,给康有为以重要的思想启迪。康有为认为,孟子的性善说的根据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此心推而广之即为“仁政”,故此心实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切根”、“一切源”,因此,“不忍人之心”成为他设计大同理想的逻辑起点。康有为还认为,人的本性是去苦求乐,“好进化而恶退化”,这是人道进化的原动力,有此原动力,人类社会就会自然遵循必由之路,循序渐进而至于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这是他坚信大同理想一定会实现的基本理由,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表达了人类诸多美好愿望,尽管它即使到了遥远的将来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但它自身所固有的价值却是永存的。康有为的大同理想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具有孔学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陈焕章早期活动与思想发展与康有为一派的政治活动息息相关.万木草堂封禁后,陈焕章受康有为影响,创办昌教会.科举将废之际,又秉承草堂务实风尚,参加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并高中进士.在保皇会求才的号召下,陈焕章留美,归国后成立孔教会,以实现康有为的政党政治意图.陈焕章的经历及思想发展,显示出近代中国人努力学习西方,同时不忘保留民族文化遗产,即在“妄自菲薄”与“深闭固拒”之中寻求新道路,以达到重塑民族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严复(公元1853-1921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戊戌变法时期,他是自由派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其政治主张和康有为等基本上是相同的。我们要了解戊戌变法时期改良主义者的社会思想,除必须对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思想进行研究外,对于严复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的日本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有为的日本观臧世俊康有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他青年时代就关注日本的明治维新,认真搜集日文书籍。甲午战争之后,他更加注重对日本的研究,并毅然提出“以强敌为师”,推动了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他又亡命东流,得以亲眼目睹日本的状况。本文拟就康...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领头人.是他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急剧动荡中意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率先在思想领域发起了一场革命;他富有远见地援引"西学"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向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思想开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仁学》版本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迅速发展的,时代巨轮不断前进,一个人的思想也时有变化。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对前所发表的论著,每每有增衍、改易之处。例如章炳麟在一八九九年发表《客帝论》,对清朝的腐朽统治表示不满,但仍与“尊清者游,饰苟且之心”;到了一九○○年,始作“匡谬”;一九○二年,重为“删革”,编为《訄书》“前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要文献之一。但是,一九一四年,章氏将《訄书》增删,更名《检论》时,却将这篇论文删除了。他的始撰、改订以至删削,反映其思想递变的迹象。又如康有为在一八八四年始编《人类公理》;一九○一——一九○二年间撰成《大同书》,他的“大同学说”,即跟随其思想变化而大相迳庭。再如唐才常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后,在他改订的论文中,也增列了“儒教真派,厄于刘歆”等命题。如果将这些论著,按照最早的刊本录出,而将后出各本校注,将有利于对各该人物思想的探索。可见,对于中国近代人的著作,特别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的著作,探源比勘,有其必要。戊戌政变中的急进分子谭嗣同(1865-1898),只活了三十四岁,没有章炳麟、康有为那么经历长、变化多,但他的代表作品——《仁学》,生前没有出版。假使我们今天根据不够原始的版本,非特增加句读推敲的困难,抑且涉及文义的窥测和谭氏思想的钩稽。因此,溯源探赜,使之接近原稿的本来面目,将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将孔子奉为中国的教主,孔教的称谓既表明孔子是宗教家,又表明孔子是教育家。在这个前提下,他对孔子的教育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宗旨予以探究,从不同角度共同展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康有为来说,正如教育家是孔子是教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样,教育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部分。在中国近代,认定孔子是教育家并阐发孔子教育思想者并非康有为一人,在孔子是教主的前提下发掘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康有为的显著特征,也正是这一点拉开了康有为与同样认定孔子是教育家的梁启超、章炳麟等其他近代哲学家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9):22-29
说起中国人近代的大同理想,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康有为和《大同书》,这也在无形中减弱了对谭嗣同大同思想的关注。其实,谭嗣同与康有为一样对大同社会津津乐道,并且对大同社会提出了种种畅想。两人的大同思想呈现出诸多相同之处,一起推出了近代大同形态的第一阶段。比较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相同点,有助于领略戊戌启蒙思想家的大同思想的共同特征,进而深入了解戊戌启蒙思潮的主旨诉求和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3.
宪政思想是康有为指导维新变法的政治纲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提出了“设议院”、“兴民权”、“立宪法”、仿效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等较系统的宪政主张。研究康有为的宪政思想,不仅会使我们对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困境和艰难历程有更深刻的体认,也将有助于我们总结维新立宪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推动当今中国的宪政建设。在此,本文拟就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宪政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康有为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以及其宪政思想的西学渊源等作一粗浅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略论康有为的对外开放思想陶水木作为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康有为,他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他的这部分思想遗产,对于弄清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对于当今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身为今文经学大师的康有为所倡导的“托古改制”,是引人注目的一幕史剧,它的悲剧性结局,不仅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格局有关,而且受康有为本人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本文拟通过对康有为“托古改制”及其思想武器——“经学”进行剖析,进而从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深层的文化意义上解释:为什么类似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在中国不能成功?为什么作为思想武器的近代经学,会由推动改革的工具逐渐变成束缚思想家的精神枷锁?并以此就教于同行与先辈.  相似文献   

16.
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把孔子学说宗教化,一是为了抵抗近代西方侵略,二是为了制衡专制君主,三是为了改良社会风俗,四是出于对人类终极价值的追求。经过康有为改造的“孔教”,发掘出具有普遍人性意义的真理元素,并已留下了近代“西政、西学”影响的深深烙印,从而为“现代性”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因各种原因而未实现创教目标,从总体上看,康有为的早期“孔教”思想,为会通中西、推进中国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主观唯心论是中国近代哲学的理论归宿和基本形态。康有为的主观唯心论以其浓厚的伦理学倾向而别开一境。他一方面从先秦儒家的"不忍人之心"入手来挖掘人先天善性中的主观精神,另一方面又赋予"不忍人之心"以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内涵,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向封建伦理纲常和旧制度公然宣战,在中国近代社会吹起了一股思想的飓风。戊戌政变以后,随着康有为由积极的改良派转向反动的保守派,他的主观唯心思想又成为历史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8.
唐明贵 《阴山学刊》2004,17(1):81-85
戊戌变法失败后,为了寻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出路,康有为以经邦济世为旨归,借用西方近代的人道主义学说、政治理念以及经济思想重新诠释《论语》和《孟子》,使传统经典充实了近代意义的新内容。这与他自身的西学储备、儒家经典的与时俱进性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关联。通过对两部经典的创造性解释,康有为拓展了儒家的外王学,促进了儒学向近代转化。  相似文献   

19.
近代学者普遍把“日本学术”称为“东学”.本文借用了近代学者“东学”的术语,分析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其一,康有为阅读大量日本明治时期的书籍,从而了解了日本明治思想及其日本近代思想的变迁.其二,康有为试图模仿日本明治时期的神道,而使“孔教国教化”.其三,康有为“国学”受日本近代“国学”影响,提倡“国魂”.日本近代“国学”,一直强调“日本精神”是日本之“国魂”,康有为“国魂”的提法也是受到了日本近代国学之影响.其四,康有为思想也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的《大同书》继承了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爱”思想、“公羊三世”说和“大同小康”思想,并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加以发展和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博爱”哲学、“三世”进化论和“大同”社会理想。同时,又对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圣王”政治和君主专制理论、等级观念、宗法观念进行了否定和批判。这种对于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扬弃与康有为的学术渊源、《大同书》复杂的理论来源,以及康有为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