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战时期钱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中西文化的看法主要反映在他的重要著作 《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本文就该书的一些重要内容, 如钱穆的中西文化比较和融会中西文化的思想作了具体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在其形而上学的《新理学》中,通过对“具体的事物”、“实际”和“真际”的逐层分析,创立了他的“共相说”。根据其共相理论,他从文化类型的角度,对中西文化的特质和差异作了较为全面而科学的阐释。他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文化之争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先进文化给以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因此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冯友兰先生的共相理论及其中西文化观,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兆胜 《南都学坛》2004,24(5):53-60
林语堂有着中西文化融会的思想 ,其渊源既与他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又与他的家庭背景不可分离 ,还与他在中西方的双重经历脱不了干系。可以说 ,中西文化自始至终对林语堂产生双面的影响 ,这是林语堂中西文化融会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 ,它通过林语堂的内因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闻一多的文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是在中国 2 0世纪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汇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他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抉择 ,正反映了他的文化思想及其特点。闻一多的文化思想是开放的 ,而不是封闭的 ;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 ,他既不拒斥 ,也不盲从 ,而是认真吸取 ,使其中国化、现代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他与五四时期的众多先进知识分子有所不同 ,他不是彻底否定 ,而是主张兼取中西文化之长 ,后期认识有了发展与转变 ;在文化的伦理道德层面上 ,闻一多理智上趋新 ,行为上守旧 ,表现出矛盾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张申府是近代著名学者,他的中西文化思想是其辩证综合文化观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当时如何看待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以及怎样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有的观点。结合当今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多元社会大背景,我国文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张申府的中西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牟宗三从"道德的心"这个文化生命"本原形态"出发,对中西文化进行阐释和抉发。他认为,中西文化系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在西学东渐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破"后如何去"立"的问题上,他则提出一条更加注重开出科学和民主的"新外王"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洪仁接受了中西文化并皈依上帝 ,其文化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既有对西方文化多方位接受和认同的趋新意识 ,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结 ,试图用附会中西的办法来规范中西文化。他的文化观极具开放性和前瞻性 ,但又有自相矛盾和不成熟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凝聚了他的哲学和他的灵魂 ,在小说中他褒扬了一种儒道掺和 ,更确切地说是内道外儒的人生哲学 ,通过作品主人公姚木兰等人物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种儒道交融、寓道于儒的人生哲学 ,是和他的人性主义哲学观相一致的 ,这也是他在中西文化价值冲突中 ,从中西文化互融的角度来思考人类文化命运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洪仁玕接受了中西文化并皈依上帝,其文化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既有对西方文化多方位接受和认同的趋新意识,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结,试图用附会中西的办法来规范中西文化.他的文化观极具开放性和前瞻性,但又有自相矛盾和不成熟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的比较与融合是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界的中心课题。方东美运用比较哲学的方法,直探中西文化精神的内涵与底蕴,他从中西整体思维出发,考察和比较了古希腊哲学和文艺复兴以降的西方近现代思潮以及中国思想文化在整体上的造境。他的比较哲学研究,已经深入中西文化的核心,但又难免东方中心论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文化要义》看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要义》中,他以"人生态度"作为文化的核心内涵,全面分析了造成中西不同人生态度的决定因素——社会结构,认为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西方社会则个人本位、阶级对立。由于中西不同的社会结构遂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表现为理性与理智、非宗教与宗教。肯定了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指出中国文化未来应走之路向是接受西方社会的科学与民主之用,来滋养中国文化理性之本。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是一位学贯中西的高等教育家,他既善于远取中国古代大学教育之精华,又乐于近师欧美大学教育之长处,熔为一炉,为其所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学职能思想。蔡元培的大学职能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而正确地理解其大学职能思想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追寻冯友兰文化观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冯友兰关于文化观的所有真知灼见贯穿了一条一以贯之的思路,那就是"别共殊",即区分"共相"和"殊相",这是冯友兰文化观的形上学内核.横向的"别共殊",冯友兰区分了"类型"和"个体";纵向的"别共殊",冯友兰区分了"不变的道德"和"可变的道德",前一种区分,提供了如何解决中西文化差异的途径和方法;后一种区分,告诉我们推进文化现代化的同时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忧虑,体意识的作用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震荡。李大钊作为近代先进的知识人,对近代中国知识人的精神层面充满并逐渐发生从“匹夫”到“群体”意识的转变,认为青年是“群体”的“群魂”,主张应培养知识人的群并通过办报等方式来实践其群体意识,从而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产生了积极  相似文献   

15.
唐君毅一生以弘扬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之背景下,积极参与和推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阐述了孔子精神与西方文化精神之异同,对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学之精神价值进行了理性的诠释,从而彰显了孔子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在中国西部的传播--以川陕为考察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新青年》在西部的传播以间接方式为主。其传播特点也与先觉的东部有明显的差异,即整体的滞后与内在的不平衡,互动反馈不足而单向接受影响深远。《新青年》对西部社会、思想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对西部现代文学的生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构成了《新青年》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希波克拉底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西方医学道德的奠基人。他凭着渊博的医学知识、高超的医术,与各种困扰人类的疾病抗争一生,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为广大病人服务,使医学摆脱了原始巫术宗教。作为一代名医,其医学思想与医德理念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程,成为后世普遍共享的精神财富,他不愧为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传教活动的意义不限于宗教之畛域,它在科学、文化、艺术、哲学等人文知识领域在中欧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教士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的本体论、天人关系论、道德论、实践论及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面所作的符合基督教教义的新解释,成为西方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主要资料,同时经过他们之手传入西方的儒家思想在西方产生一定的影响。传教士的这些活动即有文化史的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迅法律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文学作品中所映射出的法律思想极具深刻性和革命性。他彻底否定封建礼治秩序,大力倡导自然法思想;呼唤民法精神,期盼民法制度,主张“立人”、建立“人国”;深刻揭露反动刑法的罪恶,批判执法当局的腐朽性;运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重视法律的实施效果。鲁迅的法律思想具有否定性评价的根本特征,对中国封建法制及其所处时代的现实法律问题坚持一贯的批判立场,凝聚着对几千年来中国法律传统和文化的沉痛反思。  相似文献   

20.
在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当今 ,我们从一系列的国际建筑招标竞赛中 ,清楚地看到中外建筑师在设计思维、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两者的比较 ,中国的建筑师应理性审视东西方文化 ,学习西方先进思维模式 ,学会超越自己的传统建筑和建筑传统 ,扬弃和发展自我 ,创造出优秀的中国现代建筑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