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晴佳 《东岳论丛》2004,25(1):10-19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曰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在史学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史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现代主义历史研究以揭示历史演变的大趋势为目的,即历史一线发展进步论;以中心、精英为主要研究对象,即西方社会中心论,西方精英史学,西方民族国家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历史研究则以打破历史一线进化、注重非中心、非精英和非理性的活动为主要特点(法国历史思想家福科等为代表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社会史研究的兴起是其最为显著的标志。第二是对现代主义历史认识论的根本颠覆。现代主义的史学认识论以实证主义观念为基础,即在主、客严格区分的前提下倡导"科学史学"、"客观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则通过"话语的转折","语言学的转折"等理论对现代主义史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否定,重新界定了历史研究的性质和意义,重新区分了历史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影响十分重大,争议也十分激烈。对中国史学来说,20世纪是中国史学界全盘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纪。进入21世纪,我们如何总结开发2000年来和20世纪中国史学的遗产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主义的逐渐兴起给现代历史学的合法性所在特别是其所主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引起许多历史学家的不满与反击;但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还是有巨大贡献的,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书写中不很为人所知的面相,挑战史家去重新检查他们自己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也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历史、对历史研究和历史书写的理解。但也有其自相矛盾之处,而且史家在实践中不可能完全按照后现代主义的宣称来研究历史,现代主义的史学观念依然有其生命力,它与后现代史学理论完全可以互补长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李洪岩 《文史哲》2006,(5):5-18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理论具有客观主义的特质,史学文本写作实践却表现出反客观主义的文学化情形,由此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并延展到近代史学,构成考察整个中国史学脉络的一个线索。史学文本中的文学化现象表现在许多方面,具有必然性和认识论上的某些理据,时常造成历史认知的变形。反文学的史学文本思想则缺乏历史认识论的澄明,甚至成为悖论,但客观主义的史学文本书写规则并未因此而失效。将古今之文本理论与史学实践结合起来,参照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予以观照,对史学观念颇多警示与警醒作用。后现代主义逼使客观主义深刻地反躬自省,然而,无论史学文本具有多么强烈的诗性结构,“历史真实”的概念却依然可以成立,史学文本所表现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都无从抹煞。将后现代主义中“异化的力量”“解构”掉,吸取其“合理内核”,历史学将变得更加自信。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研究中的后现代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京力 《河北学刊》2005,25(2):182-187
在历史领域,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西方史学及其历史观念的全面批判与反思,使人们日趋看到在现代性遮蔽下的历 史样貌,并逐步建构出一个后现代的历史观与方法论体系。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些具有明显后现代倾向的中 国史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将其史学实践与理论体系进行双向分析的可能。从此路径,我们大体可以窥见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史领 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研究视角以及应用的界限与限度。  相似文献   

5.
史学的客观性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培锋 《中州学刊》2001,28(6):77-82
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认为,史学是有客观性的,但他们无限夸大了这一面,忽视了实证主义的不足,因而屡遭相对主义者的质疑。但相对主义者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甚至打出了否认史学客观性的论调,把史学等同于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相比于实证主义的缺憾,后现代主义者的这一激进观点存在着更为严重的缺失,因为它已完全背离了史学求真的根本。笔者通过对这一争论的评析,认为史学的客观性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历史史料、主观态度中,而是存在于史学研究者求真求实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于读者、研究者实事求是的审视与评判中,简言之,就是存在于求真求实的史学研究过程中。求真求实,这是史学客观性赖以存在的基石,是史学有无客观性的重要评判标准。经世致用、服务现实的史学研究思路只有同求真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焕发史学活力,使史学研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旧千年交替之际,又有两股西方新史学风潮呼啸而来,令中国史家再次兴奋和躁动:一曰“后现代主义史学”;二曰“环境史学”,又称“生态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高标异帜,意图挑战史学传统,大有颠覆历史科学之势,理论方法新奇而诡谲,魅影诱人而幽然飘忽,虽令一些学人心摇神荡,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观念不尽合理,但观念总是在历史地发展。民国时期的唯物史观史学是不断发展的。既然有发展,就必然会存在很多缺陷。如在其发展初期就常会出现观念和公式的套用和强加,史料引用也不够严谨。到社会史论战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转换。以至于一些标榜唯物史观研究的史学作品,在传世性和严谨性上,反而不如那些仅仅视唯物史观为学术观点之一种的史学作品。这与作为唯物史观史学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者矢志追求其作品的现实革命价值有关。一定时期内,史学研究者会面临学术价值追求或社会价值追求的两难选择。民国时代唯物史观史学研究者在其中选择了后者,挖掘了史学作品的社会动员意义的同时,却也带来了学术性的缺损。  相似文献   

8.
徐兆仁 《学术研究》2008,(3):109-110
历史叙述和历史内容融为一体,再现历史真实,是历史编纂的根本任务.后现代主艾思潮挑战传统史学,提出关于历史真实检验标准的核心问题,这在史学史研究上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作为后现代主义史学核心问题的当代学术回应,历史解释学将在史学史研究实现理论突破中承担重要使命,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解读《历史的真相》入手,指出当代美国史学发展的四大趋势科学的负效应与历史进步观的动摇、树造国家形象与史学客观性的丧失、科学英雄主义的解构与实证主义的尴尬、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宋元讲史平话属于一种平民化的通俗史学,是中国古代史学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体现了史学小传统的重要特征,反映了当时民间的历史观念和史学观念,在史学史研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史学理论研究也在进行反思.詹金斯站在"后主义者"的立场,通过分析卡尔、艾尔顿、罗蒂和怀特史学理念之间的差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史学从现代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两宋史学在理论上的成就十分突出.在历史观念方面,表现出深刻的忧患意识;在史学观念方面,表现出广泛而深入的史学批评意识,把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推向繁荣阶段。其特点是具有自觉史学批评意识的史家赶来越多,提出的理论问题越来越深入,开展史学批评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几方面的“合力”,造成了中国史学在多速发展之后又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主义继文化形态学派和后现代主义之后对"西欧中心论"学说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清算。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后殖民主义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史学有特殊的意义和启示。中国史学应摒除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从中国内部寻求中国史的基本线索,并以世界眼光来审视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4.
“重写历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认为历史学是史实的客观性和史家的主观表述相结合的结果,因此所有的史学成果都带有主观性,相对性,没有一种历史学是终极的历史认识,历史被不断地重写是史学发展的规律。在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史学的社会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从沿续几十年的历史学“定本”中找不到他们所关怀的问题的答案。史家应顺应时代的需要,承担起“重写历史”的使命回应社会转型对史学改革的呼唤。重写历史的关键是重构历史理论,重新审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用新的历史观念编写新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及其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平 《社会科学研究》2002,27(2):115-119
后现代主义是影响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乃至文化的重要理论思潮 ,到 2 0世纪 90年代据称已取得文化霸权。探讨后现代主义作为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内涵 ,包括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关于历史及历史著述的本质、解读文本到构建新的历史叙述的方法及其意义等 ,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带来的一些新颖而深刻的观念 ,以及它的一些极端观点具有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佩里.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一书中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追溯,向读者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通过观念史与文化史的结合,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中展现了后现代主义观念下的社会基础。安德森是在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他对詹姆逊的研究是高度推崇的。  相似文献   

17.
佩里·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一书中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追溯,向读者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通过观念史与文化史的结合,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中展现了后现代主义观念下的社会基础.安德森是在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他对詹姆逊的研究是高度推崇的.  相似文献   

18.
1987年第4期《学习与探索》在“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的讨论”专栏中,刊载了步平题为《关于史学功能的超越性》的文章。作者认为,研究历史固然要立在现实的基石上充分利用过去的历史资料。但史学的描述功能、借鉴和预测功能以及教育功能的充分实现,要求史学研究超越资料不足的障碍,超越现实的局限,超越传统与世俗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史学的描述功  相似文献   

19.
陈镜颖 《天府新论》2006,(Z1):232-233
柯文的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充分吸收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的基础上所促成的一种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特点是把重心放在对历史语言的研究上,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来展示历史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由此认为历史是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辩证地看待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对于我们建构一种新的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