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客家人第一次(?)大迁徙,是在4世纪初至5世纪之间整整一个世纪,说第一次也许太武断了一点,因为一部中国史,几乎是一部北方蛮族南侵、人主中原的历史,原来中原的文明土族,无不“北望长安”而嗟叹。不过,作为最大规模的迁徙,自然是“五胡乱华”之际,所以史书才有最明确的记载,说“第一次”也不为过。问题在于,这次民族的大迁徙,我国的学者们历来只注视东亚这片大陆,而不曾扩大自己的视野,放眼于整个欧亚大陆。无独有偶,在世界古代史上,也有一个民族大迁徙的记载——而且就发生在西亚与欧洲。其发生时间,完全与东亚的民族大…  相似文献   

2.
老、庄有同有异。有异,所以各讲一次。有同,所以有个共同题目——"老庄之道,大年正道"。什么叫大年?春夏秋冬一年,是小年。大年是很多小年加在一起,此为道家概念。小年有春夏秋冬的循环,大年也有循环。所以老庄讲座合用一个副标题——"历史循环往复,中华否极泰来"。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是庄春波先生生前学术研究最后一项重大项目,也是他学术生命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作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系列的一部力作,全书40余万字,第一次从思想史研究的角度切人,对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汉武帝进行全面系统的评述,就传主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有外来影响,传承不了祖传的内容 有一次我在中国某一个地方的农村里拍摄皮影戏,休息时在朋友(也是一家影箱——皮影戏班)家里看录像,朋友突然喊起来:“不对!”  相似文献   

5.
一、民进党全代会概况 7月20日,民进党召开在野后的第一场全党代表大会——第十三届第一次全代会,改选中执委、中常委及中评委,并讨论县市长初选改为全面征召、修改廉政条例等议案。这也是党主席蔡英文上任后首次权力核心改组。  相似文献   

6.
叶子 《快乐青春》2014,(2):23-24
20世纪80年代的神州大地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张海迪。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张海迪的精神到处弘扬。人们在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屈服的姑娘面前,在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爬起来”的勇士面前,在这位以自己的痛苦换取别人的欢乐、以缩短自己的生命来延续他人生命的时代楷模面前,深深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外国没有中国特有?——一种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模式□金祥荣有人说,在市场经济建设(主要指制度和组织创新、演进)方面,只要外国有的,中国也会有也应该有;只要外国没有的,中国不该有,即使有也不会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而普遍存在的专业市...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麦吉尔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阿伦·布鲁耐特最近在不断给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施加压力,一次次地重现给他们带来感情创伤的可怕经历——有的是强奸,也有的是战场外伤。当他的病人感到特别沮丧的时候——主要表现为哭泣、颤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2004年底印度洋的一次海啸,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灾难.同时也引发了人类的反恩——在如此脆弱的生命空间里,人的相互关怀显得是那么可贵。尽管战火还在燃烧,杀戮也在时常发生,贫穷和痛苦依然继续……但是.和平和友爱却仍然是这个世界上的发展主题,人类正走向和谐,我们也正在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我的女儿     
我的女儿今年五周岁了。因为现在生活很富有,也很甜美,我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甜甜。 自从有了甜甜,家里就充满了欢乐和温馨。记得甜甜三岁那年,有一次,我正在洗衣服,甜甜跑过来喊:“妈妈,妈妈,我也要洗。”  相似文献   

11.
这是温元凯副教授在本市的一次报告会上讲的故事—— 某研究所遵上级指示,开展学习蒋筑英活动,发现本单位也有一位蒋筑英式的人物:身患癌症仍坚持科研,工作卓有成效;工资虽低住房虽挤而毫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到小学一年级一个班级听课。当时,老师正在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开导同学们回答问题。 聆听中,我发现老师把问题提出后却遇到了尴尬——  相似文献   

13.
四川大学学者:(以下简称“川”)咱们今天组织座谈,话题首先是关于边缘批评。这个话题与所谓的全球化语境无关。这语境是可以借鉴的——借来说我们自己的话。所以我们在《中外文化与文化》上搞了几次笔谈。目前主要是四川地区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发表意见。当然。发表的意见也是各种各样的。这样做的意思有几个。一是要发表有个性的意见;二是要发表边缘地区学者的意见,打破学术上的“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14.
在上一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僻处皖南山区的黟县,曾出现一个非常活跃的进步青年组织——新黟学会。在当时相当封闭的黟县组织了一次次的反帝反封建活动,推动了黟县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吃马肉的行为经历了一个忽上忽下的历程。回望石器时代,旧世界的狩猎者以野马肉大饱口福。首先驯养了马匹的那些亚洲游牧民族继续品尝着马肉,就像前基督时代的北欧民族一样。对马肉的禁忌最初是和古代中东帝国的兴起而一同产生的。罗马人也拒绝吃马肉,而且在中世纪早期,当教皇下令所有基督徒禁食马肉时,马似乎快要变成欧洲的神牛了。大概到了法国大革命时,马肉才重新得到欧洲人的青睐。在19世纪晚期,欧洲人——除了英国人以外——又一次大量消费马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巴黎人每年吃一万三千吨马肉。不过,如上所述,自第二次…  相似文献   

16.
婚恋断想     
常有朋友开玩笑问我:“到目前为止,你只恋爱过一次,结婚过一次,怎么会在文章中有这么多的情感故事和这么成熟的婚恋观点?” 我也开玩笑似地回答他们:“你不觉得恰恰是因为我有这么强的感受生活故事的能力,才会有这么成熟的观点,所以才只需要谈一次恋爱结一次婚吗?” 有些经验的获得,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用我们一生也付不起。所以,实在不必非要通过亲身经历去获取。很多时候,多动动脑筋,多观察一下周围,多听一听别人的故事,我们便可以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去丰富和完整自己的人生。 多次听到有人以同情的口吻谈及一些大龄未婚的人、仿佛他们都是婚姻路上的失败者,但是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中国古代小说,有反贪官的传统,也有颂清官的传统;但从根本上讲,读书——做官,“衣紫腰金,加官转职,门户生辉”,还是被当作士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途径而充分肯定了的。直至1903年,《官场现形记》“以小说之体裁,写官场之鬼蜮”,中国小说史上,才第一次出现了对于做官、对于官场,亦即对于官僚体制的全面否定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西递、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次经历,感谢你们为人类保护了这么好的文化遗产。”——安南游览西递村题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由于学术不端行为高频率发生,已经到了不成新闻的程度。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们必须奉行“零容忍”的政策,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净化学术环境、推动学术良性发展。但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零容忍”目前还没有细化的执行方案、实施手段;二是如果曝光一次,“零容忍”一次,估计不仅中国的学术界,甚至社会都要重重的痛一次。  相似文献   

20.
刘然 《快乐青春》2014,(2):37-38
一次,我去一所学校采访。为了让学生增强生活的能力和自信心,一个水平极高的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题——必须做一件你平日里不敢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