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中,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主导力量,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有些同志认为“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它们既没有高低之分,也不应该要求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从根本上说来,全民所有制也是一种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所有”。也有同志认为,全民所有制经济不如集体所有制经济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应通过改革,使它变为集体所有制。上述两种观点,前者认为全民与集体两种公有制经济没有高低之分,不存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对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后者认为全民企业不如集体企业,全民经济在我国不仅不应是主体力量,而且连存在的地位也没有。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围绕我国出现的股份经济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股份经济的性质在这个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实行股份经济会不会改变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一种观点认为,实行股份经济不会改变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因为第一,实行股份经济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不是公有制性质的改变,而是经营方式和产权制度的  相似文献   

3.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有关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必须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对此,理论界有不同看法:一是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讲的公有制是指全社会所有制,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没有提出“集体所有制”的概念;二是认为马、恩著作中虽然没有“集体所有制”的概念,但存在这一概念的实际内容;三是认为马克思曾经明确提出过“集体所有制”的概念;四是认为马、恩已经完整地预见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一开始可能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也可能是两种公有制并存。我认为,上述观点都没有准确地反映马、恩的本意。  相似文献   

4.
改革与趋同     
西方有一些学者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在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逐渐“趋同,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所有制方面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革中都使所有制多元化。资本主义国家,既有私有制,也有公有制。公有制也象社会主义国家那样具有两种形式: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工人的合作工厂是集体所有制形式,此外股票的分散化也有愈来愈使股份公司具有了集体所有制性质。国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有两种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的形式。对此我愿意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期探讨。我认为,我国目前的全民所有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而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论界对于公有制为主体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以什么样的公有制为主体 关于这一问题,大致有5种观点: 1.公有制为主体就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骨干,掌握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对其他经济成分起主导和制约作用。反对这一观点的人则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是国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因为国有制不是公有制的唯一形式,公有制还包括集体所有制、城乡合作社所有制等。单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有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经济与公有制经济长期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趋势,存在着一种固定模式,其主要内容是;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存在两种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高级形式,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低级形式;三、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能长期建立在公有制两种形式的基础上,集体所有制必须逐步过渡和提高为全民所有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表明,上述所有制模式脱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存在着简单化、概念化和急于过渡的错误倾向。所谓简单化倾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特征是单一公有制的一元结构,印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的集权经济体制过渡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特定的转型时期 ,而所有制的改革则是经济转型的中心和基础。因此 ,所有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应走在实践的前面 ,对改革实践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否则 ,缺乏理性的实践会使改革长期处于徘徊状态 ,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有效的进展。本文的探索是初步的 ,主要涉及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一、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不论是全民所有制 ,还是集体所有制 ,在社会主义现阶段 ,都是具有不完全性的公有制。但是 ,尽管社会主义公有制是…  相似文献   

10.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结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集体所有制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种能适应各种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比较灵活的公有制形式。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在一个集体企业内部,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是平等的,集体企业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因而主人翁的责任感比较强,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宗旨是讨论集体所有制问题,但只有在正确地理解了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社会所有制的前提下,才能对集体所有制问题作出比较准确的回答。因此,先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同形式谈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同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基本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把生产要素如何结合的特殊的方式和方法作为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历史时期的特征。在社会主义国家通行着两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一个是全民所有制,一般把它等同于国家所有制;另一个是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是代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利益的。按照它的质的规定性来说,当它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它应该是全民利益的代表。在社会主义国家,把它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的、主导的形式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年,人们很欣赏社会所有制,实际上是要求生产资料归“社会直接占有”,使劳动者与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一、多样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外商独资经营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以及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等。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我国商品经济性质的多样性,具体表现在,既有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商品经济,又有以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既有国  相似文献   

13.
公有制理论的哲学思维基础○宋晓梅一、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来理解公有制理论的创新1.运用发展的整体的系统观点来理解系统的观点说明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决定系统性质的是系统内部的一些主要要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是系统,这个系统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的性质,现在有三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对于这几种主张,都有可商榷之处。但我认为蒋家俊同志的公有说是难以成立的,所以就先从公有说谈起。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们进行的所有制改革,绝不是要改掉公有制,而是要寻找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佳实现形式,寻求与公有制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才是我们当今经济改革所力求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我认为集体所有制经济应大力发展,使它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其  相似文献   

16.
形式论     
三、关于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形式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是什么,这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来说也是一段难解的方程式。蒋学模在他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说:“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都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都是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不同的是:集体所有制不是全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是以一个个集体经济为范围的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同书,第三版,第213页)这能说  相似文献   

17.
解放31年来,我们都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经济的发展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社会主义只有这么两种公有制的形式吗?经济联合体的出现和企业自负盈亏的实践告诉人们,社会主义除了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之外,还有另两种公有制形式。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农业所有制结构,应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等。但是,从所有制来看,建国以来,由于全民所有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这里所研究的农业所有制结构,主要是农民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而不包括全民所有制。 一、我国农业所有制结构的演变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互结合的社会形式。它受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也必然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马克思早就说过:  相似文献   

19.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决定了这种所有制关系最初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才能建立起来。因此,国家所有制便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初的实现形式。但是,国家所有制决不等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制与非国有制的股份制一样,只是一种财产组织形式,它本身并不决定所有制关系的性质。相反,作为所有制形式,它的社会性质必须由它赖以在其中存在和运动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说明。无论是国有制,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下列几种观点:一、“素质论”,认为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制的素质上,它作为一种经济成份,不一定占50%以上,但须在各种所有制中具有相对优势。二、“主导论”,认为其主体地位是控制住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重要行业,而不在乎各种所有制总和或整体上占优势,关键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数量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上升到可以左右以至压倒公有制的比重,不论给公有制“套”上“导向型”、“质量型”都不能保持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的主体地位。四、“资金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