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凌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25-25
学生写不出作文.害怕作文。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戴着面具、隔着情感的文字.看到的是从上几代人一直用到现在的陈旧而可怜的几个故事。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无法感受到青年一代的朝气.无法感受到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存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崇高的、具有相当政治高度的、假大空的大人话.这样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呀! 相似文献
3.
韦志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20(1):89-93
语文教学中客观存在着许多矛盾,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只能用对立统一规律。本文就当前语文教改中的几个热点问题,例如,语文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教学目的的有和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等,进行了辨证分析 。语文教学必须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胸怀,稳步走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4.
潘文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3-34
现在社会上对语文教学进行批判的矛头多数直指作文教学。大部分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把作文看成是沉重的负担。无奈中写出来的东西枯燥无味、虚假做作,毫无意义。笔者是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面对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深感责任的重大。也有志于在作文教学改革上作一些探索。我认为学生作文能如此,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作文与社会生活远相分离。殊不知文章的本质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感悟和表达。社会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所以说要搞活作文教学,就应努力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抒写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唐建建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9-11
长期以来,怎样改变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的现状,一直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探索的课题。为什么学生怕作文,甚至厌作文?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是对学生的作文需求、作文生活缺少深入的了解,对孩子眼中的世界、生活、缺少了解,而更多地拘泥于教材的要求和安排。 相似文献
6.
赵海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8-59
有的语文教师感到作文教学不能如自己所愿,唉声叹气。原因是,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苍白无力,没有新鲜感。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不是自己写作文,而是在翻阅大量的作文材料时,进行"裁剪式"抄袭。一篇作文,东拼西凑,抒发的情感也是在无病呻吟,不能让人感动……面对诸如此类的现状,我们语文老师真是头疼,头疼的是孩子们作文水平为什么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林丽香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6-67
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最为棘手的就是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愁眉不展,抱怨没有东西可写,老师硬要学生写出来的也往往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空话,形成了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势。面对这样的情景,如果一味去责怪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缺少想象力,是不恰当的,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龚钧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87-89
新课标在作文评讲的要求中指出:“评讲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批改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究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如何在习作教学中体现其精神,构建作文评讲新模式刻不容缓。怎样利用作文评讲为学生开创一个正常的自由表达的空间,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值得研究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梁越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目前,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正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学生写作难,写了多年,提起笔来仍如需千钧之力,心力交瘁;教师指导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少、慢、差的现状并无多大改观。为此,需要我们冷观当前作文存在的问题,寻求突破有对策。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吕兴文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9-5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具综合性和难度性的一项系统工程,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长期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一提起作文,同学们就感到头痛,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作文生活导向。正因为如此,学生的生活阅历太浅,生活积淀太少,素材不丰富,从而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不敢作文,不善于作文等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13.
方海荣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89-90
【理念提出的背景】学生是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是大写的人。写作是将伴随他们终身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说是自己人生的“史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放开手脚,自由表达。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必须是能让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自由地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飞扬。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已从理念到行动真正贯彻这一点了呢? 相似文献
14.
费翠虹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0-51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这一观点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素材仓库中的“米”十分匮乏.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如.写“一件难忘的事”.不是老师周末给“我”补课,就是妈妈雨夜送“我”上医院。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是捡钱包,就是让座位。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一带而过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我指导学生写生活随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习作中“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提升学生周记水平的当务之急不在于语言表达,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选材。在学生周记的选材上存在一些误区,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文表达。如何使学生在周记选材中返璞归真,回到健康正确的轨道上来,是语文教师要做的一件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骆景利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96
我校语文教研组教研课题是“作文批改”研究。目的在于改变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因为.这种做法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以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坏习惯,这对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修改作文上。 相似文献
17.
杜修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8-90
一、选材拟题——个性化的载体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主要是一些命题作文,他们只能依照题目的要求去按部就班地写,而那种凭他们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选择喜爱的东西的机会并不多。在此情况下,教师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多写一些自由作文,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黄明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9-51
谈及作文教学,“教学生作文难,教学生初写作文更难。”这可能是在作文教学起点任教老师的共同感受。教学生初学习作,千头万绪,为师者易犯急躁情绪,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作文技巧全都教给学生,结果,反而弄得这些刚涉足习作的学生一见作文就头疼,习作兴趣和主动性更是无从谈起。而教师,由于教学观念陈旧,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要想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殷春宝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3-54
写作是一种极富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在写作中,只有突出个性,有了新意,文章才能显出特色,才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才能爽人耳目。让学生热爱写作,观察生活,体现个性,创新作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提高学生创新作文的水平更是一个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在指导学生创新作文的实践中,笔者注意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袁其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5-27
在小学阶段作文材料大都取决于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而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景又大都以活动形式开展。因此,“活动作文”几乎成为小学生作文的主流形式。然而,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作文材料往往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