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秋时期是一个注重谏诤的时代,谏诤双方皆须遵从礼制.人臣进谏时的言行须合乎人臣之礼,如果君主不纳谏,人臣可以再谏,也可以让高位者谏,还可以离君而去或暂且不管,但不可怨君和弑君.谏诤对象必须听谏,即便不纳谏,也不可以杀害谏诤者.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阶段成为文士谏诤干政的黄金时代.基于时代的感召,唐代文士具有强烈的谏诤意识,为了纠正君王的错误,他们大胆言谏,不惧刑威,有时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唐代文士的谏诤精神不但与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文学写实倾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字对先秦类推方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汉字造字中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揭示了我国先秦所常用类推方法的原因,论证了类推方法是我国独有的叙说伦理之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傅绍良 《人文杂志》2008,(3):118-123
在唐代文学史上,陈子昂享有极高的声誉,被推为唐诗之祖,其文学理论和创作在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从时间上来说,陈子昂不是唐诗革新的开风气者,但他的理论倡导和创作示范却起到了他人不能起到的作用,这是确定其文学地位的重要原因.而陈子昂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又与其诤官身份和谏诤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陈子昂的文学成就的取得和文学地位确立,是一个谏官的价值在艺术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先秦文化以自然为核心,研究自然的规律以及由自然内部引申出万物的条理和秩序;以自然论人生,"天人一理"讲感通;由天道而归于立人道,而天道之仁,即表现于自然,自然之理与做人之理同一。法则自然成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研究先秦文化中的自然观,对于今天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法天思想非常盛行。儒墨道法等各家代表人物都对之作过理论上的探讨和论述,认为人应该从各方面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和现象。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包括天圆地方、天玄地黄的自然观和由天地自然变化形成的历法两个方面。这一认识直接影响到先秦时期的礼俗文化。在建制上,古代的建筑样式如明堂就拟天圆地方而建。在服饰制度上,服装颜色、套数也严格遵循天玄地黄及天文历数制作。在其他礼制方面,古代天子巡守礼和考课官员的期限都将历法上的协调周期作为重要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华夏民族早在先秦时期便以其包容各种族群的气度 ,通过形式多样的族群移动即移民和随后的文化交流融铸成为一个有着共同文化意识的民族。这一功业 ,完成之早 ,延续之久 ,为人类文化史上仅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关联细节与自由细节为楔入点,考察先秦谏诤文学中的两类情节设置在叙事文本结构中的作用.以国外文学理论来印证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拓深对古代作者创作初衷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学的"中和"理念来源于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落实到政治生活中,就表现为追求国家统一的"大一统"的国家理念,落实到社会人生领域就表现为从整体着眼,倡导"群体本位"、"道德至上"的人生价值观念。这些思想通过儒学的传播内化成一种民族心理,调节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我们民族和我们文化的特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刘益梅 《天府新论》2010,(5):118-125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自觉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以及社会所处的政治与文化环境所制约。先秦士人是中国文化的自觉载体,他们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一种精神上、思想上乃至行为上的自觉与成熟。面对文化秩序上的礼乐崩坏的社会局面,先秦士人采取种种途径将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普及到社会中,以便能得到更深层次的赞同和更大范围的认可,从而达到群体自觉。正是由于士人的文化自觉,才使得人类文明的薪火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一次剧变的时代,由此产生的先秦政治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本文根据史料将先秦分为五个历史阶段:一、大同时代,二、小康时代,三、封建时代,四、春秋时代,五、战国时代.与此相对应有五种传统与制度:大同时代是"禅让制度",小康时代是"王朝传统",封建时代是"封建制度",春秋时代是"诸侯联盟",战国时代到秦汉则走向了"郡县制度".皇、帝、王、伯的四分说,推翻了疑古派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的歧见,还原了先秦历史分期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先民极其重视历史 ,先秦的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的直接产物和代表。其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兴以立功 ,败以成罚”的实用———资治性 ,“好恶同于圣人”的道德———伦理性 ,“跌宕而不群 ,纵横而自得”的历史———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14.
先秦中原文化传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向周围地区快速扩张并引发文化交流.二里头夏文化立足中原,其传播态势是先向晋南、次之向关中地区播散,同时也向江汉地区拓展.中原早商文化首先挺进及山西南部、陕西中西部、河北的中南部,之后开始大规模地向南(湖北及湖南北部)、东南方(海岱地区、淮河中下游地区)扩张,商文化因此成为主体文化并向周边形成强劲辐射.中原周文化传播态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西周早期,对他族文化的吸收功能大于其输出功能;西周中晚期,中原周文化出现强烈的对外扩散态势,各地周文化表现出明确的统一性.先秦中原文化的传播动因可归纳为战争及民族融合、对矿产资源的攫取、封藩建卫、异族姻亲、经济贸易等数端.  相似文献   

15.
论传统文化对汉语修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灿烂的汉文化促生并影响了汉语修辞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汉语修辞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表达技巧。从文化的角度去关注修辞,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认识和阐释修辞现象,这对丰富语言理论和语言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秦盟誓的契约属性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盟誓的基本内涵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在神灵面前订约并发誓遵守的活动.无论从仪程还是内容上,盟誓都具备契约的属性.同时,先秦盟誓反映出其时代特有的文化内涵:立约者是相对独立的单位或个体,反映了其时代的自由度;立约当事人对契约的尊重与认同程度,反映其社会契约意识的普及度、民众卫权意识的自觉度与和平协商解决争端的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7.
贺州传统文化对发展商品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州市地处中原与岭南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其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杂合、兼容、双向及发展不平衡等基本特性,对当今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制约两方面的作用。作为地方政府,应趋利避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结合实际,制定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推动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汉魏时期 ,由于受到现实政治的巨大迫害 ,中国士大夫阶层传统价值观念走向崩溃 ,他们不得不重新建构社会秩序和人生理想的理论大厦 ,这客观上促成了中国文化主题的转移———中国哲学已离开对宇宙起源论的探讨而转向对本体论的探讨 ,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养老是在精神与物质双重评价标准下的,囊括养老思想、养老规范、养老措施等内容的复杂整体。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中养老文化的内容,对这一复杂整体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辩证分析这一影响,吸收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精髓,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养老体系,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音乐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自始至终都占据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演唱演奏艺术增进人们的情感 ,沟通人们的思想 ,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文化历史的发展有如下特征 :我国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系统 ;同时又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 ;既有禁锢的束缚性又具有模式的可塑性。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艺术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