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许丙泉 《船山学刊》2011,(3):116-119
西方宗教文化发达,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儒家思想给人们提供生活的信仰,有人认为是中国的宗教。但信仰和宗教不能等同,孔子儒家思想提出"仁"的观念,是对人的全面深刻的思考,包括理性和非理性两方面。非理性的需要导致信仰,产生宗教;理性则与宗教相对立。孔子儒家思想包含信仰,但不是宗教。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一神教和多神教的文化内涵,分析了一神信仰和多神信仰对宗教文化和人类世俗文化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存在样态,表现出多种宗教文化的共生特性,这显然也是青海省民族宗教文化的特点。而正是这种宗教文化的共生性,成为多年来青海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的基础。从对青海省宗教状况和社会样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完全不同的宗教文化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宗教文化内部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着可能和可以共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与民间信仰有关的两个问题进行思考,认为价值中立的“民间信仰”与贬义色彩浓厚的“封建迷信”这两个词不能划等号,民间信仰中虽也存在着“一般的迷信”,但属于次要部分;民间信仰是一种信仰形态,从严格意义上看,民间信仰不属于宗教,但就广义而言,民间信仰也是一种宗教现象,出于研究工作的现实需要,不妨把民间信仰解释为“准宗教”.  相似文献   

5.
明清"宝卷流民间宗教"的兴起与传播,汲取传统文化资源中的西王母形象与信仰,创造了作为至上神的西王母和影响更大的无生老母。与以往神话、仙化、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西王母不同的是,民间教派宝卷与信仰中的西王母神格和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西王母的这种新的形象与信仰也随着民间宗教及其信仰载体宝卷的流传,扩布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术文化的角度看,宗教都是最值得研究的领域之一。就社会发展而言,当前最为重要的,既不是为鼓励促进宗教发展创造条件,也不是为抑制铲除宗教采取措施,而应当积极引导宗教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使它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那么,什么是宗教的良性发展的道路呢?这是一个需要各方面学者加以探讨的问题。依笔者之见,宗教伦理是宗教走上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变革时代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之所在。宗教立足于人的信仰,以信仰为基础。对道德的信仰是人的信仰意识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是与对宗教的信仰密…  相似文献   

7.
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存在有一批宗教题材的画像和铭文,为考察早期宗教、社会与权力之间的多重互动关系和消除以前研究中的诸多疑问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体现了宗教管制与宗教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说明宗教是人的重要精神需求,不能长期受压抑或得不到满足。汉代只允许儒教独存而其余全被罢黜的宗教管理模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宗教管制目标,宗教信仰方面的垄断并不能导致其他信仰无法存身。宗教高压不能改变人们信仰的内容,只能改变人们信仰的方式。严刑峻法并不能有效降低人们的宗教热情,当儒教不能满足人们的宗教需求或不能符合人们的口味时,信徒便要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限制进行超越。  相似文献   

8.
吾敬东 《文史哲》2008,(3):51-58
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宗教信仰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宗教信仰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道教是完全彻底"传统主义"的,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3)一般认为,儒家或儒教是非常理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或儒教同样有自己的巫术传统;(4)佛教的出身是理性的,但大乘佛教已经初步或部分改变了佛教的理性传统,入中国以后,受中国宗教和信仰的影响,佛教同样也变成了一个巫术类型的宗教。实际上,原始信仰和巫术崇拜的遗存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宗教,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尽管韦伯有关中国宗教与巫术关系的看法难免一隅之见,但其对中国宗教问题以及背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洞察力还是令人叹服的。  相似文献   

9.
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2015,(3)
为了杜绝宗教犯罪,康德等人将道德假想为自给自足的概念,并以之对宗教进行规范。不过,道德只是一个或然性的、实践性的概念,剥去质料的"道德"并不存在。从信仰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研究道德与宗教问题。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信仰的是"非形象化"的神性的"天",而西方社会在经历对宗教的建构与解构过程之后,也皈依到了对"去形象化"的神性的"天"的信仰。对"天"的信仰其实是对社会共识与社会精神的信仰,因此其本质是社会性的;同时,由于信仰根本在于主观"认信",而且信仰可以给个体带来真实的精神圆满,因此,信仰也是个人的。对"天"的现代信仰可以帮助个体突破个体的生命牢笼,真正融入社会精神,从而形成个体与社会的双赢。在现代文化信仰之中,"神性"和"理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社会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在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变迁;宗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人们寻求精神需要时的一种选择,它以自己的信仰对社会道德有所担当和作为,它以自己的信仰体系去解释和说明科学尚未认识的领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认识世界的需要。理性地面对客观存在的宗教现象,正确引导和利用宗教这一社会资源,使之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和斗争,使宗教的姿态变得扑朔迷离。日益增多的世界范围内的宗教性事件为宗教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也脱离了宗教的本质,宗教愈加成为各方利益主体角逐的工具。改变这一局面的根本途径是追本溯源,还宗教本来面目。信仰是宗教的源泉,同样也是宗教发展的动力,回归信仰之路是人类宗教存在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17.
刘新利 《文史哲》2012,(5):122-131
"世界宗教关系史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宗教相互之间及其与区域宗教相遇的历史现象和客观过程。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世界宗教关系史,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作为信仰共同体的世界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概括人们的生存状态,标明不同区域的古代文明;教际间发生关系是个别的、偶然的事件。近代,作为信仰社会的世界宗教是人们生活群体的精神依托,它概括人们的生活习俗;与信仰共同体不同,信仰社会是强势者有意识建构的结果,它伴随着利益争夺和暴力统治的过程,教际关系必然地呈现合作或冲突、融合或战争、陌然或排斥等交错复杂的态势。现代,世界宗教常常表现为某一政权的观念形态,它更多地概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目标;宗教间的关系内容带有更加明显的必然性。"世界宗教关系史研究"使用传统的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期对于当今世界宗教关系的种种现象、国际关系的宗教背景、全球性事件潜在的宗教因素等等问题,进行历史学科应该给予的描述和解释、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体系中,宗教既可判定为麻醉人民的鸦片,也可提升为人们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还可以概括为满足人们自己信仰的需要。对宗教可能产生的消极性、中立性和积极性的功用判断,要具体联系宗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之关系来估量,不能采取一种静止孤立的方式来片面决断,因而马克思主义宗教功用论是一种动态的和发展的观点,说到底,是一种辩证法的宗教功用论。故此,以马克思主义宗教功用论之辩证法为依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面对不可回避的宗教问题,要甄别其中不同性质的功用,清除其消极因素,引导其中性势力,倡导其积极效能,以此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19.
刘圣鹏 《学术论坛》2007,30(7):164-169
古代中国文化不仅没有终极信仰,而且能够把致力于终极信仰的分支信仰充分地世俗化,终极信仰的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伦理建设层面的缺失,在政治法制制度、道德信仰宗教、经济行业市场之间,伦理道德的正面建设缺失,使之丧失了作为直接现实的功能环节.以差异性理论来看待中国文化信仰问题,在差异性对文化区别特征的启发上,在差异性内部文化因素对外部文化因素的历史留存的揭示上,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化中个人和社会信仰的分层结构,以及该分层结构的内在动因中国宗亲祖先崇拜及其造成的终极信仰世俗化现状.以儒释道互补立论古代中国信仰的知识学特征,既不符合中国古代的文化现实,也不利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探秘那些被封建主流话语刻意遮蔽甚至于淹没的对中华民族有真价值的非主流话语,更不利于现代中国人建立牢固的民族信仰、文化信仰和个人信仰.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看,民间宗教文化与女性社会性别建构的关系极为复杂和微妙。以河北涉县女娲信仰为例,一方面,民间宗教文化积极地参与到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建构过程中;另一方面,由于女性主动地参与到民间宗教活动中,自觉地篡改民间宗教活动特定的社会意义,民间宗教文化又反过来成为消解女性社会性别建构的有力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