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科大学开展“科技美学”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科技美学”的产生 ,“科技美学”与美育的关系以及在工科大学中开设“科技美学”课程的必要性。“科技美学”课程的内容必须为专业技术服务 ,实现专业技术与美学一体化 ,卓越的科学家大多具有高度的艺术修养 ,这就是才能与艺术之间的奇妙的内在联系。通过开展“科技美学”教育 ,培养工科大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将美渗透于专业技之中。“科技美学”课程的开设是教育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中的美,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陌生的。“好美之心,人皆有之”又是每个人天天向往和追求的东西。这里暂不谈现代人对美的看法,就是古人亦有对美的精湛描述。先秦时期就有孔子所谓“里仁为美”(《论语·里仁》)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荀子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荀子·劝学篇》)以及屈原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词句。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创西方唯心主义两大派美学,柏拉图提出“美的理论”。德国的古典美学家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从而把唯心主义美学推向新的高峰。俄国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美学发展高峰。然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是美学的最高形式,它是属于哲学领域的一个方面。中国哲学把道德原则的实现看作是个体内在的社会性心理欲求,道德的实现同时也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实现。总之,一句话,美在于创造,人类在创造美中完善自身,社会在创造中向前发展,真正懂得美的人,并不是那些只重视享受美的人,而是在生活中创造美的人。  相似文献   

3.
美育断想     
(一) 美学是一门理论性的科学,但更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因为美学理论研究的一切成果,最终都必须落实在审美教育的实践和应用上.唯其如此,方能显示美学的理论价值。美育,作为理论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实际上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的心灵的科学——美育学。塑造美的心灵,是人类向更高层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学校教育是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美育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一种教育思想,应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渗透在一切教学活动中”①。那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能不能进行美育呢?美学是研究美以及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科学②。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把美的多种表现形态划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们对于生物界的花、鸟、鱼…  相似文献   

5.
人类正朝着21世纪大踏步地迈进。未来的世界,人类将由为生存劳动转入为营造美的生活而劳动。具有远见卓识的未来学家预言:人类即将步入审美的世纪。人类正朝着一个注重审美趋向的未来世界奔驰。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高度的审美意识,具备在各自领域中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将一切生产劳动与美的创造结合起来的能力。全人类都将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美的意识去营造生活。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美有愈来愈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重视。美育,是一门科学,是教育与美学结合的产物。它是“应用美学之理论干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①的科学;是…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离不开审美,审美渗透在语文课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情感的归结,还是语言的分析,都是如此.一节语文课,自始至终都要感受美、运用美和创造美,而且还可以通过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良好的审美教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美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美学不应被解构。《图书出版美学》一书全面揭示了图书出版过程的美学规律,证明了美学也是一门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奠定了出版美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为美学研究开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健康形象的培养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健康形象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教育应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其中也包括通过培养和训练 ,帮助他们树立新一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健康形象。通过“形体舞蹈”等选修课的学习和训练 ,以及开展“健康形象”、“形象大使”、“服饰表演”等比赛和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培养美、创造美的精神 ,使之以美好的心灵、健康的形象积极地迎接挑战 ,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美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 ,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 ,美学不应被解构。《图书出版美学》一书全面揭示了图书出版过程的美学规律 ,证明了美学也是一门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 ,奠定了出版美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为美学研究开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以"心"为美——中国古代美学的表现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为美,是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当然状态的价值界定。这种表现主义的美学观念,存在于中国古代美学的“比兴”说、“神韵”说、“意味”说中。它认为,自然美的本质在人格化、心灵化,人物美的本质在心灵精神,艺术美的本质在心灵意蕴的表现。这种美本质观,渊源于古代宗法社会“内重外轻”的向心文化。  相似文献   

11.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美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各种艺术手段,通过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鉴赏美的情趣,发展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才能。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美育的方向,应以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是研究“美的理念”怎样通过“感性形象”来显示自己,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美的理念”纵贯黑格尔美学的全部,具有统管一切的作用,因此剖析“美的理念”,对于了解黑格尔美学及其特点,评价其作用,是有裨益的。 (一) “美的理念”并不是黑格尔的独创,它最早源于柏拉图。柏拉图认为,客观具体事物的美,是可变和不固定的,它因人因时而异,因而不“真实”;只有抽象的一般的美,才是真正的存在。他把这种在具体事物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一般的美叫做“美的理念”。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13.
美育这个词,英文为“aestheticeducation”,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其内容在于运用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手段给受教育者以情感的熏陶,其根本目的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受教育者的美的心灵,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应该是审美化的教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审美型的人才.美育不是一I习课程、一种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应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在高校美育中,其具体途径主要有四种:-,对大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主要是依靠开设美学课程.二…  相似文献   

14.
蒋孔阳的“美在创造中”和叶朗的“美在意象”是中国当代美学关于“美的本体”探讨的两个重要命题。二者都突破了实体性理论思维的局限性,都是将“美”看成是不断生成的而非凝固不变的,所以对人们思考“美的本体”问题颇有启发。但二者的哲学基础并不相同。“美在创造中”注意到美的现象产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注意到人的精神自由、生命创造、情感心理对美的创造的意义,但由于拘泥于劳动实践的美学观点,忽视了人的生存自由对于美的创造的重要性,所以在解释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美在意象”则是在充分审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与美学思维转向和中国美学界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理论缺陷的基础上进行,凸显了美对人的生存活动的意义,所以更有助于中国当代美的本体问题的理论思考和思维转换。  相似文献   

15.
艺术产品,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提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论题。书中写道:“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①这是对人类创造美的实践的科学总结。它简明地阐述了构成一切美的事物的根本原理。这条美学的根本原理,不仅指导着人类进行物质生产,而且也指导着人类精神生产。凡是按照“美的规律”生产出的产品(物质的、精神的)一定是美的,反之,一定是不美的。  相似文献   

16.
审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是审美实践的过程,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这本身就是极崇高,美好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不是一部美学著作 ,但提出了大量的美学问题。“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 ,其涵义是丰富而深刻的 :劳动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自然美也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美学也不例外. 但是,自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便一直存在着争论.从历史上看,鲍姆加敦把美学界定为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黑格尔则把美学的研究局限于艺术范围,主张以艺术美为研究对象,因此,他把美学界定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哲学.”这种争论相沿至今. 仅以苏联和我国为例. 1940年以前,苏联美学家大都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是研究美感、审美趣味、人的  相似文献   

19.
1 什么是审美对象?这是美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难题。当代美学家帕克就说过:“美学科学原是要对美的对象和我们关于美的对象的判断以及我们创造这些对象的行动动机等,求得一个明确的一般观念。”美的本质是西方古典美学研究的重心,为了探讨美的本质,美学不能不首先回答什么是审美对象。因为审美对象是探讨美的本质时所指涉的具体对象,美的本质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审美对象构成成分的争论。波兰美学家w·坦塔基维兹指出:“客观论和主观论的争论……可以用下列的话来加以简单概括:当我们称某物是‘美的’或‘审美的’时候,我们是把它归之于客观对象所具有的一种特质。或是把客观对象看成为并不具有这种特质,而只是由我们赋予它的。……当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依赖于美的特质而成为美的’之时,他的美学观是客观论的;当休谟说‘事物的美仅仅当它被静观之时才在  相似文献   

20.
杨明 《金陵瞭望》2011,(4):54-55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雨花台区纪委组织实施廉政教育时.追求广大干部群众能主动“乐之”,充分运用美学原理.按美的规律和特点.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干群实际.彰显人性化、提升幸福化、注重情感化。把教育内容、方式、程序、途径等审美化、艺术化.创造美的廉政教育产品.形成美的廉政教育意境.实现美的感染力.从而使廉政受教育者都主动“乐之”,从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在美的滋润中得到人生观的改造、荣辱观的洗礼、核心价值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