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农业问题的论述,提高我们对普及大寨县和实现农业机械化这场伟大革命运动的认识,认清农业集体化与农业机械化的辩证关系,彻底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谬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①他在论述资本的发展时又指出:“本国农业或者外国农业的一定发展程度是资本发展的基础。”② 农业不仅是人类生存之本,衣食之源,而且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得以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2.
陈贝 《探求》2014,(5):88-104
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从"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着手。本文分析了广州2000年以来劳动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总体变动走势,对广州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在国内和国际上所处的位置以及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进行了比较,以期找出当前广州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部门的不断开发,农业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所反复证明了的。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适合于一切社会的普遍规律,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个规律也依然存在并继续发生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工业的蓬勃兴起,商品流通的迅速扩大,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停滞甚至萎缩的现象。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其实质是什么?通过什么措施来协调农业和非农业的关系,使整个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突破性的发展?本文将结合温州市的情况就上述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农业萎缩,是指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由于农村工业及其他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的收入与务农收入之间的差别拉大,农民经营农业的兴趣下降,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生产思想上的轻视,农业投资的减少,农村青壮劳力  相似文献   

4.
一、劳动者的质量与数量农业劳动者是农业生产力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农业劳动者所具有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在探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可能增长幅度的时候,有些人往往忽视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过份强调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愈来愈深刻地表明了,决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自然界。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地揭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粮食生产。这是一条规律。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会议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争取在今后十多年内粮食生产有较大增长。这是实现到本世纪末战略目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防止和纠正忽视农业的倾向。”抓好粮食生产对贫困地区尤为追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化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或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经验看,农业必然要从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化农业.农业作为基础生产部门必须要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物质条件现代化;二是劳动者智能化.其中劳动者智能化的过程就是农民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农民的实现途径主要通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农民进行现代化教育;通过对农民身份和职业的转换逐步"消灭"农民阶层.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国营农场加快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在向农业现代化的进军中起带头示范作用。劳动就业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重大问题。本文仅就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黑龙江垦区国营农场劳动就业问题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有关政策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 社会生产力包含人和物,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这两个基本的因素。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不足,必然引起活劳动投放量过小,阻滞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增长;相反,如果生产力过剩,则又将出现待业人口或是引起劳动的浪费,降低经济效果,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般地说,在以手工劳动为主、进行简单协作的情况下,活劳动的需求量总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一系列难点问题,主要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市场风险大,农业发展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恶化等。发展现代农业除了要建立政府的支持政策体系外,还必须建立有利于农业资源配置的制度基础,加快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各参与者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群 《求是学刊》2004,31(5):52-56
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即农户和企业而不是政府 ;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利益共同体是实现“双赢”的基础 ;政府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公共服务者 ;市场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真正“龙头” ,资源优势、产品优势 ,最终必须通过市场 ,才能成为经济优势和商品优势。建立宏观调控下的农业产业化市场导向机制 ,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市场引导农户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吴鹏 《探求》2002,(Z1):3-4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对“三个代表”的思想作了全面的阐述。笔者以为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必须明确“代表”是一种资格。党作为“三个代表”的资格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确认这种资格是有条件的 ,不是任意的 ;保持这种资格必须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努力解决党自身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党作为“三个代表”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代表”作为行为主体是指受委托代替个人、团体、社会表达意见、处理事务的个人或群体。“代表”是相对…  相似文献   

11.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处理好劳动和报酬的关系,使劳动者能够实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劳动是报酬的基础,劳动量差别是报酬量差别的依据。只有承认劳动差别,才能承认报酬差别。林彪、“四人帮”不承认报酬差别,在分配上搞绝对平均主义,就是建立在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劳动差别这一虚假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从理论上彻底铲除林彪、“四人帮”这一虚假基础,使劳动报酬差别反映按劳分配规律要求。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七一”讲话提出,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工人阶级的科学内涵和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明确判断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劳动性质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把理解劳动二重性看作是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今天,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二重性的原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特别是如何正确认识个人劳动的性质,这对于贯彻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发现和使用人材,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个人劳动性质做一点探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个人劳动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联合起来的劳动者的个人劳动。这种个人劳动不同于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个人劳动,也不同于鲁滨逊式的个人劳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条件,能够较好地解决生产与需求,供与求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崭新的经济体制,它的基础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其先进性体现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  相似文献   

15.
孔德威 《学术交流》2008,(1):100-103
新自由主义认为,只有英美式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才能够解决失业问题,促进就业.而劳动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灵活化并非是提高就业率的唯一选择,从社会和谐与公平的角度来讲,更不是最优选择.也正因如此,面对凯恩斯主义就业政策的失灵与合作主义就业政策的局限性等困境,荷兰最终放弃了英美式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采取了既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平的灵活安全性劳动就业政策,并取得了成功.荷兰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改革历程表明,尽管灵活化是全球化时代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灵活化必须以劳动者的安全性、社会的和谐与公平为前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所确定的战略目标,由此,灵活安全性也应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模式的一种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之一。本文不想全面论述这一原则,而是要讨论“各尽所能”的含义及其内容。理论界对“各尽所能”争论多年,分歧至今仍然存在。如:有的认为,“各尽所能”的翻译本身就不正确,是“误译”。有的认为,“‘各尽所能’的含义是:劳动者应该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同时,社会主义的国家和集体应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并尽可能使劳动者能充分发挥和发展自己的才能。”所以这种观点认为“各尽所能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在为谁劳动的问题上,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劳动者尽其所能地劳动只是“为  相似文献   

17.
黄海华 《探求》2002,(Z1):85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更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在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通过我们党的领导及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代表中…  相似文献   

18.
《探求》1999,(Z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改革与发展必须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来进行。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无疑是促进农业市场化,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创农业新优势的重要途径。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争取尽快实现农村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成功地实行和完善了家庭…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历史与主要科研成就 一般认为,社会政策(Social Policies)这个概念是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Adelph)最早提出的。他认为:“社会政策是依立法和行政的手段,以排除分配过程中的弊害的国家政策。”“现在国家的主要目的,在变更财富的国民分配,而使劳动阶级获受利益。一切政策应使其社会政策化,国家当保护劳动者。”[1]1873年,一批德国的经济学家成立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迄今已经有13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保持中国未来较长时期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最深厚的底蕴。中国有世界最多的农民、世界最大的农民消费群体,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政府采取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扩大公共财政支出、加大对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投资、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城镇化、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举措既能促进消费,也能促进投资。与此同时,农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仍刻不容缓。为此,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务农劳动者经营者的收益。一是家庭经营应始终成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二是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是混合型、多样化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以及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仍将长期存在;四是要培育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五是要辩证地看待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六是要着力发展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民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