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建筑市场业主单位和承包商两类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二者动态博弈的支付函数和复制动态方程,分析未实施激励和实施激励政策对博弈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现最优博弈均衡的关键在于使承包商的守信收益大于失信收益,这取决于业主单位实施的奖惩、合作机制以及政府的引导政策.改善建筑市场诚信环境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诚信承包商目录,实施长期合作机制;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奖惩制度,实施差异化监管;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加强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由于信用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导致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而信用信息供给不足则是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根源。通过分析已有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现状可知,由于政府部门拥有的信用信息对社会开放程度低及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等原因,建筑市场信用信息难以共享。进一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机理分析可发现,建筑市场各主体在信用信息供给中存在的"搭便车"现象,是各主体缺乏投资建立信息平台主动性的原因。应赋予各信用主体所提供的信息以合理的价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各主体提供信用信息的积极性,促进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3.
信用缺失是危害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博弈理论的基础上,以银行贷款和保险市场为例,分析了引起信用缺失的两个主要因素信息不对称和市场规制失败,最后提出了构建社会诚信环境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信用法制建设、建立信号传递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实中国的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信用缺失的经济原因,主要是信用体系没有建立,失信惩处机制不完善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要重建并发展我国的社会信用,必须建立资信网络,规范市场信号,加大失信惩处,强化政府信用.  相似文献   

5.
从政府的社会地位、当前我国市场发育状况角度论述了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性,指出政府的政策取向、行为示范和监督力度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当前我国市场失信惩戒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的不完善也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的原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发挥作用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奖优罚劣"机制.分析了政府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包括信用法制建设、信用教育建设、信用网络建设和信用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的为情感交易而设立的身份信用向现代社会的为商业交易而设立的契约信用嬗变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用信息传递机制断裂、信用激励机制断裂、信用约束机制断裂、信用的产权基础缺失、信用的道德目标模糊等,必然使我们处于信用缺失的危机之中.再造我国契约信用机制,重点是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完善维护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信用信息传递机制和信用激励机制,进行社会道德规范教育.  相似文献   

7.
票据市场发展的本源问题是信用问题,即信用观念存在误区、信用制度约束软化、缺乏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缺乏权威信用评估机构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在此基础上从市场环境的构建和信用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即构建法治和信用环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完善商业信用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关系基础上的经济形态,人们之间的信用关系影响和制约市场交易的形成和发展.信用是市场要素中的一种社会资本,市场交易特别依赖信用机制、交易规则和市场秩序.信用关系和信用机制以其特定而独到的功能表现出强大的调节经济运行秩序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极大地推动建筑市场规范有序.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建筑业企业的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核心作用尤显重要.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了当前建筑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和影响建筑业企业信用行为的两种管理制度的作用,总结出建筑业企业信用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业企业信用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0.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它可以大大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加速资本的周转.我国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不规范及对失信行为的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导致失信行为泛滥.这造成诚信机制和契约机制被破坏,金融失信行为愈演愈烈.因此,必须通过强化信用观念,完善市场规则,建立我国的信用中介组织和加强政府管理,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1.
信用是市场经济中重要且难获得的宝贵资源。鉴于信用缺失对中国市场经济造成的制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产权安排、信息不对称、重复博弈等现代经济学视角探讨信用缺失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2.
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分别扮演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重点探讨了信贷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机制设计、寻租行为等经济学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人假设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阐述政府信用缺失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博弈理论分析政府信用缺失的机理,最后运用成本收益理论深层揭示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是维系和约束经济主体之间特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反映经济主体对未来预期的信任和安全心理,具有资本价值的一种理念和行为准则。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信用制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构成该制度的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方面。完善信用制度,应从消除信息不对称、健全法律法规、树立信用理念和健全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资本运营是在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的资本市场环境下进行的 ,因此 ,均会产生以逆向选择与道德陷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信誉缺失问题。纵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也不可避免地要存在欺诈与不诚信问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 ,由于发展与转型问题相互交融 ,发育、发展过程中的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与不规范 ,致使资本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以及由之而引发的信誉危机更为特殊、也更为突出。为此 ,结合我国资本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特殊性 ,进行相应的特殊背景假设下的特殊国情分析 ,并从中引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与政策。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全面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 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以产权基础为主体,以道德支撑和法律保障为两翼则形成了建立健全社 会信用体系的立体性架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形成良 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的认识,明确提出建立归属清晰的现代产权制度,从而使得产权 和道德、法律可以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共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能源企业重大信任危机频发,甚至多次成为舆论关注热点。当前,国家能源局通过发布《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2016-2020)》《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性文件,着力推进能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然而,由于能源企业信用理念尚未有效形成、国家信用法律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导致我国能源企业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治理机制不完善、信息采集不足、监管方式僵化等问题。为了加强我国能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树立能源企业信用理念,确立信用治理机制,创新信用监管方式,建立信用法律制度,构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