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1,反哺:中国的良知 中国人善于造词,更善于"跟风".有人"造",就有人"跟",以至于我们的媒体语言、工作(公文)语言和生活语言都打上了政治和时代的烙印,喧嚣而又单调,鲜明而又乏味,活跃而又短命.套用一句流行语,这叫"流行的,未必是精彩的;精彩的,未必是永恒的";套用一句古诗,则称之为"神州代有新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  相似文献   

2.
塔斯基真理论中的几个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塔斯基真理论中的若干基本观点,提出以下不同看法:(1)公式(T)仅对单义句成立,对多义句不成立;(2)由公式(T)到“说谎者悖论”之推导无效;(3)“说谎者悖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悖论;(4)适当的真理定义只应蕴涵任何单义句的(T)型等值式而不是必须蕴涵任何语句的(T)型等值式;(5)在语义上封闭的语言中真理未必不可定义  相似文献   

3.
第一语言论     
李峻 《船山学刊》2000,(2):103-109
在语言问题上,人们通常都以无限的深情和热忱善待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以少有的迟钝与冷漠岐视态势语言。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的确是一个令人惊异却又能激起我们研究兴趣的问题。 一、语言殿堂的三大支柱 人类所构建的神圣的语言殿堂,是由三根坚不可摧的擎天大柱支撑起来的。它们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态势语言。 口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材料,在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中,凭借“听读”而领悟情感意义的语言形式。在科技尚未发达的年代,它是一种必须及时“听录”,否则就转瞬即逝的语言形态。简言之,它的基本特征是“听读”,…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梳理了汉语语序的研究历史,特别是汉语“句序”的研究成果,重点总结了代表我国复句研究最高水平的《汉语复句研究》中的“句序”研究成就。研究表明:第一,小句的排列次序不单单是语用表达的需要,在联结关系、逻辑基础上,在关系词语的使用上都有条件限制;第二,小句句序和小句特性协调统一;第三,小句类型和小句次序有密切联系。“句序”研究充分证明:不能机械地套用短语规则来解释句子,要从句子事实出发,研究其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张伟 《阴山学刊》2010,23(2):128-128
在许多人眼里,学术语言不成其为问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历代作家锤炼语言的佳话,可以编出厚厚的一本集子。“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我们今天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推敲”,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善于说话的人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把别人的心说活。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语言媒介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达到心理上沟通。因而,讲究语言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一、思想教育的语言要讲究择机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的“分量”、“效度”随“机”而分轻重。有时一语拨动心弦,而有时口若悬河却收效甚微。“机”产生于对谈话“场所”的选择和对谈话对象的察言观色之中。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联系特定环境来使用语言表达思想,还要善于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7.
李姣 《学术探索》2023,(5):128-132
主持人的语言是高度规范化的口语,是主持人根据语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表达状态的动态性语言。主持人语言样态是主持人在特定的语境下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语言创作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科技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传播媒介随之更迭,语言环境的改变迫使媒体主持人必须调整语言传播样态。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体时代“宣讲式”“播讲式”“对谈式”的主持人语言样态,已不能更好适应受众与媒体互动。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全媒体时代,具备眼前有人的强对象感、融入即兴表演技巧的强互动感、时刻抓住观众眼球的强信念感、有限时间有效表达的强语言精炼程度等特点的“单白”语言样态,会成为传播的主持人的主流语言样态。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哲学家重视对语言的研究与艺术形而上学的兴起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艺术形而上学是人本主义哲学“语言转向”的机枢;另一方面,语言的人本化又为艺术形而上学提供了超越之路。人本主义哲学家的语言观有不少独到之处,但是,语言并不具有人本主义哲学家所说的那种超越功能。语言只是社会实践的特定产物。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言说活动都包含着双重陈述功能,即作为语言陈述和作为意象陈述。作为语言陈述,即在一个言说系统中语言成为了主导性陈述力量;作为意象陈述,即在一个言说系统中意象成为了主导性陈述力量。这种变化取决于言说主体的言说目的的不同,即是为了日常交流,还是为了独立性表达,进而引起言说系统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一种因素被突前,成为主导性陈述力量;另一种因素被置后,成为辅助性的存在。若是语言成为了主导性陈述力量,就使这种言说的性质成为了“实用性、日常性”的;若是意象成为了主导性陈述力量,就使这种言说的性质成为了“文学性、诗意性”的。这便使“语言”与“意象”二者以一种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存于同一个言说系统中。概言之,一个言说系统内在结构的改变,引起了表意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文学语言的“文学性”身份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表明了语言与存在的不可分割,二者是表里关系,语言与存在“同在”。哲学要求的语言,不是日常语言工具,而是更具体、更实在的语言,是和“存在”“同在”的“语言”。哲学所思、所说的那个存在,是具体的、时间性的、历史性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哲学”、“哲学家”与“存在”同“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真的不是一种理论的工作,而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要求的语言,不是工具性的,而是存在性的,而存在性语言,则更需要生活。于是,哲学离不开母语。坚守自己母语的同时,应努力将不同语言的哲学思考成果化解,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和扩大自己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1.
"言意之辩"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之辩”是关于语言与创造的关系问题的讨论 ,这种讨论从古至今。本世纪这种讨论主要形成两种力量 ,即语言本体论与语言超越论。西方现代语言学普遍将语言提升到本体态度来认识 ,但其致命弱点在于为谋求一种共同性认知结构而忽略了人类极为丰富、生动的经验内容 ;而中国自古就有超越语言的批评传统 ,至今仍有人承继。但这种重感悟、重经验描述的批评传统又缺乏现代科学性的有力确证。本文粗略梳理这一线脉 ,意欲促动寻求关于直觉经验世界的新的阐释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黑尔的价值语言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尔认为,价值词既有评价性意义,又有描述性意义,评价性意义是第一位的但也依赖于描述性意义;价值判断具有规定性,是规定语言,同时,它又具有“可普遍化性”;价值推理是可能的,但前提中必须至少有一个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3.
呼唤真诚     
呼唤真诚陈义正真诚,是人类文明的“陈年佳酿”,是人际关系中最醇厚甜润的美德。“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如果说苏轼此句的前一句在某些情况下尚属未必的话,那么后一句则可谓“颠扑不破的真理”了。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发生联系,所有的联系中让人难忘的唯...  相似文献   

14.
“物极必反”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影响深远。但借助西方日常语言学派的方法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命题其实是如“乌鸦是黑色的”命题一样的一种隐蔽的重言真句,犯了“以空为实”的谬误,即看起来似乎有经验内容,甚至“无所不包”,实质上却是“空无所指”。  相似文献   

15.
凡以最精炼的形式,表现作者心灵感受,蕴含深厚,能弓发读者想象或能拔动读者心弦者,其语言即诗的语言。它与散文语言是有区别的。诗和其他文学体裁(抒情散文除外)内容之不同,在于它的心灵性,因而诗的语言是心灵的声音;诗人反映的世界是浸润了感情、“形质俱变”的意象,反映这些意象就不能不悖于表述实在事物常理的畸言规律,因而诗的语言不受语法约束,比较自由,“非规范性”;诗中的字、词组合为诗后,能创造神奇的氛围和境界,具有超越自身意义的功能,另外诗的语言还有一定程度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这是诗的语言功能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6.
道教有别于儒教的“文一道”观,属于道教有进取性的文艺美学思想。学术界对此还重视不够,但它又恰恰反映了道教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原生态的生命力,故有必要深入研究一、“非古”文艺观葛洪在将道家思想及前代道教思想提升为道教的“理论建设”过程中,没有忘记以“外儒内道”的语言,曲折地反对儒教的“崇古”文艺观,努力建设道教的“是今”文艺观。葛洪针对当时文艺美学思想上的崇古非今,从几个方面加以批驳;(1)“然古书虽多,未必尽美,要当以为学者之山渊,使属笔者得采伐渔猎其中。然而譬如东匝之木,长洲之林,梓豫虽多,而…  相似文献   

17.
曹国军 《理论界》2004,(3):178-179
一阅读语文报刊,经常看到有文章批评“出乎意料之外”“凯旋而归”之类语义重复啰嗦,理由很简单:“凯旋”既战胜归来,又加上“而归”,不是画蛇添足是什么!但是不管如何批评,使用的人照用不误。我们语言中还有很多看似“重复啰嗦”的说法:“突然袭击”(“袭击”已含有“突然”之意)、“仔细端详”(“端详”已含有“仔细”之意)、“细细品味”(“品味”已包含“细细”之意)、“差别悬殊”“悬殊很大”(“悬殊”即差别大),还有“自从”(“自”就是“从”)、“涉及到”(“及”就是“到”)等等,不一而足?杂谟镅灾械恼庵窒窒螅…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译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受到汉语负迁移的牵制,译出虽无语法错误,但不够合适、得体的语际语言。具体来说,汉语负迁移对学生在汉译英中的牵制作用经常表现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上。在词汇层面,学生在汉译英时常照搬汉语词语的基本对应英文词、套用汉语短语搭配结构及死译成语等;在句法层面,主要表现为套用汉语原句主语、原句动词、状语语序、原句语序及汉语句型等。汉语负迁移使学生在汉译英时受制于母语,影响译文表达,因此教师应采取相应对策,如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方面的教学,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以提高语言能力等,努力将汉语负迁移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9.
关中地区特别是古城西安有一种风味食品,它既体现了传统的饮食文化,又反映了灿烂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大家叫它“肉夹馍”,有人认为应该改叫“馍夹肉”或“夹肉馍”。对于这一食品的名称,人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看来,这种风味小吃的名称不仅关涉到命名本身,而且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语言现象。那么,到底应该叫什么名称呢?在谈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人们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认识。50年代,有人写文章说,“救火”、“养病”、“打扫卫生”等说法是语病,逻辑上讲不通。“救”的不是“火”,而是“身体”;“打扫”的不是“…  相似文献   

20.
要革除语文教学中重讲轻练、用烦琐的内容分析替代扎实的语言训练的弊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强化语言训练,以“导读”为核心重构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规律;(二)依据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规律;(三)突出汉语言本身的特点;(四)探索训练的序列化和操作化;(五)讲究语言训练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