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字是汉民族无穷才智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物化表征,是构筑华夏文化独特景观——中国古代杂体诗的特质魔方。汉字字形、语音、语序都可以构成杂体诗。具有特殊修辞作用的汉字成就了古代杂体诗,而古代杂体诗的繁荣又成就了许多汉语特有的修辞格式。  相似文献   

2.
汉字词汇在日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字词汇使日语和汉语的关系格外密切。日语的汉字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在字形和意义上的关联,从词汇学研究角度可以梳理出以下几类:字形不同意义相同的词、字形相同意义相同的词、字形相同意义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3.
汉字字形加工的关键特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汉字识别模型对汉字的字形加工过程并没有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是汉字识别中的字形加工究竟是特征分析还是整字加工占优势。汉字字形加工中采用的是任务引导的识别策略,汉字字形加工的关键特征验证模型包括了汉字字形加工过程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加工,强调识别过程中根据字形的关键特征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缺乏汉字的笔画与部件意识,对汉字字形的认知尤其是对形近字的辨析是汉字学习的难点。根据他们对汉字的认知特点,应严格笔画、笔顺教学,通过溯本究源,分辨易混独体字形,在此基础上,应注重偏旁教学的理据性,并在教学中强化部件意识,帮助初学者形成从汉字字形和结构上正确审视汉字的思维模式,提高对易混合体字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有其与拼音文字截然不同的特点。针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十分困难的现状,汉字教学应将汉字构形的理据性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字形、字音、字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字形分析,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拼音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欧美学生在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从字义过渡到语境中的词义、句义,汉字书写、词汇容量大等汉语读写问题,导致了欧美学生汉语学习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将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与汉字应用结合起来,即阐释识字与阅读、写字与写作、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文化等在汉字教学中的内在联系,并以此确立汉字教学观念,将汉字知识教学延伸到汉字应用的层面上来,以提高欧美学生汉字应用和汉语读写能力,最终实现用汉字读写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汉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象形、表意,其结构富于理性,字形具有可解性,汉文化的诸多信息贮存在字形中,使汉字的可解性具有丰富的内涵。汉字字形形义之间的关系,即造字时的命意是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体系,通过对汉字字形分析和字义演变来辅助汉语学习,从语言中捕捉其规律,融入特定的语用环境,从字形入手,探索字义,可以更轻松地对汉字有深刻而又系统的认识。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感性的,也需要科学性和理性,汉字的精髓蕴含在一笔一画中,系统掌握汉字构形知识,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传统、民族思维,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对外汉语传授的联想法与汉字构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汉字的表意功能出发,探讨对外汉语传授中汉字教学的方法。文章认为运用联想教学法,可以把汉字的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从而使汉字变得易懂、易记,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汉字迎来了自产生以来未有之大变局:字形呈现方式由一笔一画的手写,转变为整字呈现的键盘输入;书写工具由笔变为键盘;书写载体由纸变为数字终端。这些质的变化,必将影响汉字与人的关系,汉字字形将趋于更加稳定,人的书写能力将明显弱化,汉字规范将由字形规范转向词语规范并主要针对信息处理的需要,汉字与汉语拼音的关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四川省绵阳市民俗旅游开发为例,认为目前的民俗旅游主要在民俗旅游规划方面、民俗旅游经营方面、民俗旅游开发大环境方面以及民俗旅游开发负面影响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引进、培养民俗旅游专业人才、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性扶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世界民俗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超越了一国民俗学的时代。民俗学家们不再以研究本民族或他民族来作为自己与人类学家的区分标准。另外,民俗学家已经很难指望在什么偏僻角落发现不为外界所知的奇风异俗。在世界民俗学的学术视野中研究世界各地的民俗事象,实现对民俗创造者的代际理解、族际理解、国际理解乃至普世理解,应该成为民俗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中国民俗学应该而且能够与世界民俗学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潮汕民间文学活动较为活跃,不仅发表了一批民间文学作品,解读了民间文学的有关现象,而且还具有自己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我国南方“杉木文化带”内各族林农历史上盛行“十八杉”民俗的文化源流入手,应用民俗学、历史学、森林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等的学术观点,剖析了“十八杉”民俗的生态文化内涵,阐释了“十八杉”民俗的生态文化底蕴,寻溯了“十八杉”民俗传承的生态文化轨迹,进而提出“十八杉”民俗在生态文化视域下的重构与调适。  相似文献   

15.
经对海南岛临高、昌江、三亚、东方、琼海等市县渔村的海洋生活习俗、生产习俗与信仰习俗的调查,分析了海南海洋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正确解读其中的历史信息,有助于新的海洋民俗文化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国内经济出现新的景观 ,然而由此引起的中西方文化的冲突 ,也无疑给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造成一定的干扰。作为民俗学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的趋势 ,强化民俗学本土化观念 ,抢救民族民间活态文化 ,重视本学科的应用研究 ,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购物品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部民族地区民俗游购物品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看,创设特色产品、建立设计机构、规范市场、“商旅互动”促销、销售技巧、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建设产品生产基地是民俗旅游购物品开发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价值评价与开发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且能够被有效开发利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现象总和。以此定义,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性、稀缺性等都较强,对旅游者有较大吸引力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餐饮文化、休闲文化、节庆民俗、地方特色产品、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区等五个方面。本文首先对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这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评析,然后进一步评价其旅游价值,最后就此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都市民俗是在都市环境中蕴育形成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及语言民俗等。在20世纪华洋杂处的上海,都市民俗形成了其特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对上海都市民俗的文学书写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异质民俗”书写、40年代新市民作家的“日常民俗”书写,以及80、90年代当代作家的“民俗寻根”书写等阶段,从而建构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都市民俗文学书写的独特的风景线。都市民俗的文学创作承传也积淀着作家个人的文化情结与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的宗教民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裕固族地区存在着与宗教有关的各种民俗事象 ,可划分为凸显性宗教民俗和非显性宗教民俗两大类 ,前者主要指一些由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民俗 ,后者则是体现在裕固族人生礼仪过程中的、受到宗教影响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