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非主义是欧美学者对伊斯兰神秘主义的称谓,始于1821年,由法国学者托洛克首倡。鉴于该名词已被世界学者(包括部分穆斯林学者)广泛接受,因此本文对伊斯兰神秘主义也采用苏非主义一说。要指出的是,称神秘主义为“塔骚层夫”的穆斯林学者为数颇多。“塔骚层夫”指的是伊斯兰神秘主义。苏非主义既不是政治派别,更不是教义学派或教法学派,而主要是指修持方面的一种主张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苏非神秘主义与《天方性理》的理论渊源关系 ,指出《天方性理》是一部以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为核心 ,宋明理学的术语为表述手段 ,“内伊外儒”为基本特点的伊斯兰教教义学——哲学著作。同时指出不能将苏非神秘主义对回族的历史影响局限在门宦方面。事实上 ,苏非神秘主义在回族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广泛。四大门宦只是苏非神秘主义在回族中制度化的产物 ,苏非主义在学理上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天方性理》等一批回族伊斯兰教著作当中  相似文献   

3.
伊朗是伊斯兰苏非思想和苏非教团形成的重要地区,许多著名的苏非学者生活于此.波斯祆教文化为伊胡苏非思想的产生,为苏非主义从禁欲到神秘主义的转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伊朗处于伊斯兰统治的边缘地区,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为苏非教团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蒙古人统治前后,诸多苏非教团产生,苏非道堂在各地修建起来.在伊朗历史上,苏非主义与什叶派的关系问题,以及苏非教团的地位和社会功能问题,引起了什叶派乌莱玛和教法学家的争论,这也证明了苏非主义在伊朗宗教生活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苏非神秘主义在新疆维吾尔族发展历史中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方面苏非思想影响下的诗歌繁荣,作品流传千古;一方面苏非领袖和苏非教团进入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影响了很多维吾尔族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历史上曾居主导地位的苏非和苏非教团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正统派信众的批判,日趋衰落,或成为民间性活动,不再如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政治性影响,而诗歌却一直在传唱着。  相似文献   

5.
门宦作为伊斯兰苏非神秘主义涵化中国宗法体制的产物,系中国伊斯兰教一种重要的社会存在,嘎德忍耶门宦作为中国四大门宦之一,以其独特的出家人制度及修行方式受到关注。嘎德忍耶出家人制度是将坚忍守贫的苏非戒律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式之一,以前学界将这一制度“佛道化”是有偏颇的。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伊斯兰“圣战”一词频繁出现在世界各种媒体和著述中。然而,由于西方话语霸权的存在和伊斯兰世界反抗斗争的暴力倾向,致使“圣战”一词的真正内涵被曲解甚至忽略。一、伊斯兰“圣战”的真实内涵“圣战”并非伊斯兰教的规范用词,而是西方人对阿拉伯语“吉哈德”(jihad)的一个并不非常贴切的意译。“吉哈德”思想源于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和圣训。《古兰经》说:“你们信仰真主和使者。你们以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真主而奋斗(即‘吉哈德’),那对于你们是更好的。”(61:11)圣训中记载穆罕默德的话说:“我岂能不把事情的尖…  相似文献   

7.
“凤凰”是汉文化传统中的祥瑞之鸟,在伊斯兰教苏非文学当中,也有一种具有宗教意蕴的神鸟“西摩革”(Simurgh),二者在来源与象征意义上有相似之处。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临夏砖雕当中,凤凰图案频繁出现,并成为伊斯兰教拱北建筑中的一种砖雕主题。这种现象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地方化”(localization)的表现,是回族苏非门宦创造性运用汉文化资源的一个案例。这进一步证明伊斯兰教同任何其他宗教一样,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化样式。  相似文献   

8.
静物画常被认为是粗浅功夫 ,被理解为“死物” ,然而 ,静物也具有生命力 ,静物中渗透了人的活动 ,画静物也是在画人 ,借物抒情。静物画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些静止的 ,没有生命的物体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的力量 ,感受到“情”的存在 ,这也是静物画独特审美价值和独特审美情趣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苏非主义在元代传入中国,明代以后大量苏非著作从各种渠道流传国内,明末清初一些苏非著作被列为回回经堂教育的必修科目和参考书目。随着回族内部“汉文译著”活动的兴起,一些苏非经典又被译为汉文。同时西北甘宁青穆斯林社会受新疆依禅派和中西亚苏非派影响,很快形成了门宦制度。门宦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自唐宋以来在西北穆斯林社会形成的教坊组织制度,门宦被称为扩大了的教坊,组织程度更高,组织方式也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代理及代理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代理在伊斯兰信仰和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作为伊斯兰信仰和理论载体的穆斯林对于伊斯兰的代理制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正确认识人与真主之间代理与被代理的关系 ,并清楚认识自己做为代理人的使命 ,进入创造性的工作 ,完成自己的代理使命。本文就伊斯兰代理制度的基本观点和伊斯兰代理制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夏之放 《东方论坛》2007,1(5):24-29
衣俊卿提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区分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日常思维和非日常思维,为文化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深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说明当今世界文化危机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我们的文化哲学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是目前还显得粗疏,如:注重宏观社会研究而缺乏微观的个体分析,对于日常思维和非日常思维的区分显得绝对化,对"制度化领域"的思维性质判断不够准确.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日常思维即马克思所说的"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非日常思维即科学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掌握方式,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专门的思维方式.双方通过人生感悟达到"度"的掌握而互相联系、互相转化,是不能截然区分的.  相似文献   

12.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以《文赋》为蓝本,集庄子、曹植、陆机和宗炳等人的文艺思想之大成,创造出一个深刻而完整的“神思”范畴。“神思”范畴阐述了艺术创作思维发展的全过程:创作主体以“虚静”的心理状态为起点,受外物感兴达到“神与物游”的思维状态并获得审美意象,最后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文学作品。“虚静”、“神与物游”、“杼轴献功”等与思维相关的概念依次递进并相互统一于“神思”范畴中。  相似文献   

13.
"风"的意象在蒋三立诗集《在风中朗诵》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自然之风,凝聚自然的力量;"人力"之风,既沉淀历史的回响,也消散时俗的喧嚣;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心灵"之风,他要借助"风力"传扬自己的"孤独"精神,并要借助"风力"锤炼自己的"定力",使自己能够坚守那一份"孤独"的精神。诗人正是在"风中"坚守着那一份孤独,享受着那一份孤独,更希望通过"风力"的传扬,让那一份"孤独"的精神化为永恒。  相似文献   

14.
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想影响了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因而这些内容在王维笔下往往采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佛教心性论中"境随心转"的思想对王维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禅定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作品中体物敏锐入微,识理透彻无碍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民族精神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全民族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基础和纽带。新疆在中国战略全局中占据特殊地位,在该地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新疆独具特色的"四个认同"和"兵团精神"已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在该地区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文对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疆培育和弘扬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新疆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认为,既然画家可以用线条、颜色描绘事物,音乐家用音响、旋律、节奏反映不同的感情,作家和诗人就可以用语言对事实作逻辑的摹写。这种摹写并非是对客观现实的照搬和模仿,却可以对现实生活起到相互参照的作用。正是基于逻辑同构,才能将诗人诗歌中的"图式"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它对现实生活所起的参照作用也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7.
伦理学在道德哲学层面重新思考形上人性论建构的理论课题之时要转向宋明理学人性论寻找学术资源。此种判断是基于中华文化生命的客观历程,当代人的实际精神状况和中国的道德国情。宋明理学人性论能为当代道德哲学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启示,主要是世界的统一性、整体性如何在人性论上体现;在人性论体系中如何完成"伦理-道德"的整体性辩证以及如何确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让它呈现实体等等。  相似文献   

18.
"人生艺术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供了艺术的理论指导。通过运用"真善美统一"、"入世出世"、"知不可为而为之"等艺术精神,对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进行了解读,揭示了共产党员修养的人生艺术。进行共产党员修养的艺术探索,对于今天共产党在其修养与人生艺术的实践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方近现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发展是由一系列先贤开辟出来的。其中重要的一支是由形而上学转向一般人类学方向,马克思是这一哲学转向的主将。他通过"人类精神的真正视野",开始了哲学的人本论开拓、实践论开拓、唯物史观的开拓,并最终实现了这一转向,使马克思哲学告别了传统的关于"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哲学,转向了针对人类世界的人类学——哲学,也使马克思哲学超越了形而上学,走向人类世界,成为现代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